资源简介 年级九年级使用时间课题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一)课时1课型新授教具安排实验室常用电流表、实验室常用电压表、干电池三节、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若干、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材和学情分析:科学探究:欧姆定律选自沪科版第十五章第二节。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使用,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总结出欧姆定律。由于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实验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生已具有一定连接电路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自己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教学中以设计实验环节为本节课难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以提示、点拨为主,以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思考的方向,感受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降低对实验设计的难度,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且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③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论。教学难点:能对实验中的操作失误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教学方法:通过导学案的形式让同学们提前熟悉本节课内容。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上黑板连接电路是灯泡发光,提问:如果要使灯泡变暗,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减少一节干电池;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灯泡的亮度变化了,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化了,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实验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猜想一:当电路中的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对电流的推动作用越大,电流越大。猜想二:当电路中的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电压、电阻都能影响电流的大小,所以应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电流的大小分别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设计电路图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3、进行实验实验一:保持定值电阻5Ω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表示数,记录表中。表一:保持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实验序号??电压U/V??电流I/A10.50.121.00.231.50.3换用不同规格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I-U图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实验二:保持电压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表示数,记录表中。表二:保持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实验序号电阻R/Ω电流I/A150.62100.33150.2换用不同规格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4、分析数据、作出图像当导体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得出结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当电阻R一定时,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当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对自己一节课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在实验探究中的收获。四、作业:(1)撰写一份“科学探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的实验报告;(2)预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五、板书设计: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1课时:电流大小与那些因斯有关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当电阻R一定时,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当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备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安排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发现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从而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欧姆定律。实验中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熟练地连接电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一种科学探究能力。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数据并不是很准确,不能一下子得到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关系,但是教师可以从他们的错误数据中,找到他们实验操作的错误或不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对他们以后在解题中遇到电路故障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