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二中2011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山二中2011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

资源简介

江山二中2011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B C B C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C A B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6小题,共48分)
17.⑴青少年人口(0—14岁)比重越来越低(1分),老龄人口(65岁以上)比重越来越高。(1分)
⑵2002年(1分),造成劳动不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老年人赡养问题,对社会保障造成巨大压力,加重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如加重社会保障的负担、劳动力负担、经济负担、资源负担等答到其中一个都给满分(2分)。
⑶不能(1分),因为我国老龄化没有日本严重,而青少年人口比重远高于日本,鼓励生育会使我们抚养青少年的负担更重。(2分)(或者:日本主要是老年人的生计负担过重而我国目前主要还是抚养青少年的负担过重,鼓励生育会使我国这一负担更重。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得满分。如果答与材料不相关的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我国与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均可消费的产品与资源少等给1分)
18.(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3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3)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2分)
19.(1)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或和平问题没解决,当今世界不太平,贫富差距扩大)(2分)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
(2)西方殖民者对非洲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1分)
(3)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得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得作用。(1分)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1分)
(4)有道理(1分),因为非洲大多数国家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统治或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损害非洲国家的利益。(任答一点得1分)
20.(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
(2)错。目前我国实现的是总体小康,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分)
(3)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原因:我国社会生产力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3分)
(4)新世纪头20年的目标,(1分)其具体内容:使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3分)
21.(1)这是针对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1分)资源形势严峻的国情提出来的(1分);环境国情(1分)。(任答两方面)
(2)①将课本包裹好;②不在课本上乱涂乱画;③不毁坏课本;④发现课本有破损时,及时修补好。(每点1分,两点以上计2分)
(3) 学校回收教材是注意节约资源的表现。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如果不注意节约资源将会加速了有限资源的耗竭。 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节约和保护资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贡献。(3分)
22.(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史实:①明末清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④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建立政权,人为与大陆分裂。
⑤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⑥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列举其中两点史实即可2分)
(2)共同心愿:希望祖国和平统一(1分)
基本方针:一国两制(1分)江山二中2011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答题卷
命题人:金月英 审核人:徐立忠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6小题,共48分)
17.(8分)
⑴(2分)
⑵(3分)
⑶(3分)
18.(6分)
(1)(3分)
(2)(1分)
(3)(2分)
19.(9分)
(1)(4分)
(2)(1分)
(3)(2分)
(4)(2分)
20.(12分)
(1)(2分)
(2)(2分)
(3)4分)
(4)(4分)
21.(7分)
(1) (2分)
(2) (2分)
(3)(3分)
22. (6分)
(1)(4分)
(2)(2分)江山二中2011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
命题人:金月英 审核人:徐立忠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
A.继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巩固新生政权 C. 建设社会主义 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为完成上题的任务,党领导人民采取的措施有 (   )
(1)抗美援朝 (2)土地改革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肃清反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在这运动中,各项指标愈订愈高,甚至出现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类不正确的口号;出现了各行各业为“钢铁元帅升帐”服务,几千万劳力调去大炼钢铁的情况。据此回答4——5题。
4.历史上,这场运动是指
A.文化大革命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5.对这场运动的不正确评价是
A.忽视了经济规律,违背了基本国情 B.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C.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破坏了自然资源
D .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的一次重大失误
6.80年代初,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 )
A. 深圳 珠海 宁波 厦门 B. 深圳 汕头 上海 厦门
C.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D. 深圳 上海 宁波 厦门
7.下列有关长江流域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的示意图,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人口增加→围湖造田→湖面萎缩→蓄洪能力降低→长江洪灾
②人口增加→用水增多→湖面萎缩→土地荒漠化
③人口增加→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湖床淤积→ 湖面萎缩→长江洪灾
④人口增加→排放废气→全球气候变暧→湖面萎缩→湖泊富营养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从长江流域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 )
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②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PRED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重重矛盾,是人类无法克服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 ( )
A. 冷战政策的开始 B.美国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 美苏开始军备竞赛 D.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0.1990年__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结束。 ( )
A. 古巴 B. 纳米比亚 C. 埃及 D. 印度
1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①“冷战”的结束 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③两极对抗的国际政治格局已被打破 ④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因为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   (   )
①成功举办APEC会议  ②加入WTO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2010年2月,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教育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钱学森获得了“中国教育新闻人物特别奖”。钱学森是 ( )
A.为我国原子弹研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B.被称为“纺织大王”的爱国资本家
C.提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石油资源的地质学家 D.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教育学家
14.“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指 ( )
①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由大陆台湾各自表述) 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当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太阳释放的热量增多了 ②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口的剧增 ④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实质是 ( )
A.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以科技和教育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以科技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6小题,共48分)
17.(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表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78 38.00% 57.59% 4.41%
…… …… …… ……
2000 24.84% 68.47% 6.69%
2001 24.17% 68.96% 6.87%
2002 23.36% 69.58% 7.06%
2003 22.57% 70.18% 7.25%
注: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地区,为老龄化地区
材料二:目前的日本,一方面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另一方面人口的出生率却迅速下降,这就是所谓的“高龄少子化”现象,以2001年日本人口年龄结构(见下表)为例,日本平均每3.8个劳动力,要负担一位老年人的生计。因此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
附:日本2001年人口年龄结构情况表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2001 14.4% 67.8% 17.8%
⑴依据材料一,简述我国青少年人口(0—1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比例的变化趋势。(2分)
⑵依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是哪一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3分)
⑶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否也应该像日本那样鼓励生育?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其原因。(3分)
18.(6分)材料一:漫画《三代人过年》
材料二:央视热播剧《永远的忠诚》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他在安徽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最终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事迹。
(1)材料一的三幅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什么?(1分)漫画所反映的主题发生在哪次会议以后?(1分)这次会议后我国进入什么新时期?(1分)
(2)小岗村曾有 “中国改革第一村”之称,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1分)
(3)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19.(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7月6日,八国峰会开幕,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减免非洲债务”问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应邀在这里出席 “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国领导人对话会”。
材料二:2009年7月7日伦敦发生多起地铁和公共汽车爆炸案,目前警方已确认死亡人数为56名。恐怖事件发生后,正在英国参加八国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 ,强烈谴责发生在伦敦的恐怖袭击事件,并向在这一事件中不幸伤亡的人员及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材料三:有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现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什么问题?(2分)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分)
(2)导致非洲国家贫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1分)
(3)中国应邀出席八国峰会说明了什么?中国对待恐怖主义的立场态度是怎样的?(2分)
(4)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美国历史学家的观点?请阐述理由。(2分)
20.(12分)九年级学生小明学完“中国的国情”后,回家与爷爷聊了起来。
小明:书中说: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了9.7%,2008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在发展中国家当中排名第一
爷爷:是啊!国家强大了,我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用上了电脑、空调,盖起了别墅,好多人家还有了小车呢!我国已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
小明:我国已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了吗?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吗?
爷爷:什么?你们书上是怎么讲的?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小明:
(1)你认为对话中爷爷所提到的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2)爷爷说:“我国已实现了全面小康”,对吗?目前我国实现的是什么样的小康?(2分)
(3)请你替小明向爷爷说明我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这样?(4分)
(4)请你向爷爷说明全面小康是我国哪一阶段的目标?其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21.(7分)材料一、目前,我国有2.2亿在校学生,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需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10分)
材料二、2008年新年伊始,绍兴市教育局发出通知,要求对部分学科教材由学校进行回收,拉开了教材循环使用的试验。
(1)材料二的做法是针对我国的什么国情提出来的 (2分)
(2)要使教材能够循环利用,你在使用课本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至少两点2分)
(3)某校在回收时却发现有不少同学的教材已不能使用,这些同学还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学校还要回收教材,太小题大做了。你如何看待这一想法?(3分)
22.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倾力之作,360余年前遭火灾断为两截,现分别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温家宝总理曾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2011年5月18日,这幅山水巨作启动“团圆”梦想,长期分离后迎来首次合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人说“虽然此画分离在海峡两岸,但都是在中国”,这一观点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史实说明。(4分)
(2)“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表达了两岸人民怎样的共同心愿?为了实现这一心愿,应该坚持怎样的方针?(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