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平面镜成像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平面镜的应用教材简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同时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另外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本节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有利于使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事例。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教(学)具准备:ppt、魔术箱、玻璃板、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铅笔等教学过程自我修改整:1.小魔术:空箱变物。2.揭密魔术,引出平面镜。?分:分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可能的问题: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猜想】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可能的猜想: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的距离相等。3.像、物左右相反。4.像远小近大。………【设计实验】1.准备多样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验:平面玻璃(贴有玻璃膜)、两个形状相同的蜡烛、象棋、电池、自制的闪光多彩手电、方格纸、刻度尺等。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如何选用器材?(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3.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实验。4.推荐的实验装置:5.推荐的设计表格:物距像距像物的大小关系第一次第二次【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分析论证】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交流评估】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分2:虚像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合:教师:分组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2.像和物大小相同。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补: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2.活动:观察潜望镜。测:1.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站在镜子前成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A.1mB.0.5mC.0mD.2m3.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4.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A.人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5.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6.下图“T”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ABCD教学反思:(本部分空白,由使用教师手写)学生精彩:再教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