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材简析:本节是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体说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通过实验,知道改变内能的途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内能,以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3.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4.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过程与方法:1.过程:经历探究改变内能方法的过程。2.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真正参与探究中,小组合作,成为探究的主人。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内能的方法。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铁丝、棉花、火柴等。教学过程自我修改教学子系统五环节教学过程微小问题串课前准备子系统整学生根据任务单得知自学目标如下: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扩散表明什么?问题1:根据任务单确立目标分: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小循环1:内能概念的建立思考什么是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问题2:思考交流小循环2:影响内能因素、与机械能区别(1)回顾实验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2)举例认识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问题3:联系生活,加深认识课堂教学子系统分: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小循环3: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①热传递现象:。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3)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问题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问题5:反馈一小循环4: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设计探究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做功方案,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整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相互交流。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6:小组合作设计探究过程,并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7:反馈二合自己整理上述三个知识点的内容、学习方法。问题8:自我小结补针对学习中的疑点,讨论交流。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问题7:自我查漏问题8:学以致用测利用教师特意提供的检测题,检测自学内容,并根据答案自我矫正。问题9:自我检测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