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本身是光学的重要知识之一,从教材本身来看,是一个大探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在分析和归纳方面有待于提高。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以下两点: 1.关于引课: ①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激疑诱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贴近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生活,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2.关于实验探究:①从研究哪些数据的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操作方法的提问,学生摸索、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关于分析论证: ①将实验信息形象化,利于学生归纳总结。 ②充分合作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③学习归纳的研究方法。课题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时:1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曹晖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②会用光具座来研究凸透镜成。(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从实验记录中分析归纳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透镜成像中,物距的量变会引起像的质变,通过向学生渗透量变、质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重点经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掌握研究方法难点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归纳出结论关键做好探究性实验教具光具座、凸透镜(f=10cm)、蜡烛、光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复习生活中的透镜中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的性质、像的位置2.提问:同一块凸透镜成像的不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教师巡视、反馈答案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实验设计教学.填写表格通过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得出答案为探究做好知识的铺垫从具体的现象中提取抽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验设计1.确定研究内容:在像的性质变化中像距与物距的变化规律2.掌握操作技能:找到清晰的像的方法提问:a.改变什么?b.观察什么并记录?c.测量什么并记录?提问:1.怎样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2.怎样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通过思考明确研究内容通过亲自动手组装器材,具体操作,掌握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由学生体验,总结共轴调节的实验技巧,保障了实验顺利进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1.照相机成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2.投影仪成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3.放大镜成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设定研究的物距u=35cmu=30cmu=25cmu=18cmu=15cmu=14cmu=8cmu=6cmu=4cm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相关数据观察虚像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养成探究的好习惯,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指导学生观察虚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同时更进一步体会虚像和实像的区别。分析论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分析1.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2.实像、虚像的性质(倒正)3.特殊分界点(f/2f)4.u+v=4f是像与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应用知识1.观察几个现象2.习题练习布置任务1.将烛焰吹向一侧,观察像的变化;2.用纸挡住透镜的一部分观察像的变化;3.让手指成虚像,当手指远离透镜时,观察像的变化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完成学案练习帮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实验设计:二、收集数据三、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