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课题《法不可违》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能力目标:能够反思日常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觉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明确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难点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新闻热点追踪:开斗气车、高铁“无理”男子不让座事件自主评价让同学们意识到生活处处有法律,法不可违。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活动一:知识回顾:“可为”与“不可为”结合七下法律知识,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可以做的事”、“应当(必须)做的事”、不应当(禁止)做的事,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情境略)教师小结:法律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活动二:案例分析:明晰违法行为见课本P47页探究与分享的三个情境,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小结: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活动三:学以致用:他(她)违法了吗?(1)4月3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郭某被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2)近日,福建某公司未经蔡徐坤许可,利用其肖像为公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经法院审查,发现侵权事实清楚,被告主动提出和解,并采取措施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30万元损失。教师小结: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导致不同的处罚结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补充三种违法行为对应的法律规范)活动四:①新闻评说:《路怒得用法治》思考:新闻中“路怒症患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什么危害?违反了什么法律?有什么后果?答:给他人造成生命安全上的威胁、心理上的伤害。他违反了《刑法》,涉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3个月。②学以致用:违法行为归类如: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小石子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教师小结:重点归纳: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刑法);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活动一:看视频《四平警事》,识违法议一议:视频中主人公的行为违法了吗?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此类违法行为?教师小结:谎报警情,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类似的违法行为还有:闯红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在名胜古迹上乱刻乱画……等。活动二:课堂探究参考课本P49页、50页,议一议:根据生活经验及本节课所学,上述行为违法吗?违反了何种法律?有什么法律后果?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小结: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知识延伸:观看视频《民法与民法典》活动三:测测你的法治意识1.坐公汽时,你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3000元钱和失主的一些重要证件,你会将钱包据为已有吗?2、小区门口有一辆装满了各种快递的三轮车,快递员不在,周围也没人。小伙伴说:”我们拿一个小一点的盒子拆开看看吧?”你会同意吗?3、偶然路过上次照登记照的照相馆,你发现自己的相片被当作广告放在橱窗里,你会找老板理论吗?(相应的选择,体现出你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教师小结: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四:视频学法《如此驾车》思考:视频中主人公的不当行为有哪些?这启示我们该怎么做?如:无证驾驶、超载、酒驾、开故障车……。教师小结:违法无小事,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考察同学们的知识积累,明白生活离不开法律,违法无小事。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结合社会新闻,增强对违法行为分类知识的落实。结合生活中的新闻案例,切实感受到违法无小事,不能因为个人情绪或法律知识的欠缺而违法。结合常见的违法行为,巩固相关知识。通过幽默的短剧来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炼观点。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明晰常见的两种违法行为以及它们导致的不同处理结果。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小测试来反省自身的不足。通过幽默的短剧来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巩固本课所学。拓展空间:请你搜集身边有可能违法的“小事”,说明可能导致的后果与危害,与大家分享。课堂小结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法律是全体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生活中,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新闻热点追踪结合七下法律知识来评析这两则新闻,给我们的感受是?教学目新课导入: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法律是全体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生活中,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第一目:违法无小事教学目新课教学:教学目知识回顾:“可为”与“不可为”新学期开始了,在学校里,我会:结合七下法律知识,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可以做的事”、“应当(必须)做的事”、不应当(禁止)做的事,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公交车上,我会主动:因故意伤害、虐待女童的生父于某某、继母曲某某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被依法逮捕。这是因为他们:认真学习,遵守规则《义务教育法》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社会公德违背了法律,做出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婚姻法》、《反家暴法》应该做可以(鼓励)做禁止做法律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教学目笔记整理:一、法律的作用(P46)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指引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01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报警,民警将其带走,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02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陈某为牟取私利,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03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教学目案例分析:明晰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教学目学以致用:他(她)违法了吗?4月3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被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刑事违法行政违法近日,福建某公司未经蔡徐坤许可,利用其肖像为公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经法院审查,发现侵权事实清楚,被告主动提出和解,并采取措施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30万元损失。民事违法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教学目笔记整理:二、违法行为的含义(P48)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是?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种类定义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教学目笔记整理:三、违法行为及其分类教学目笔记整理:违法行为及其分类违法行为不同点相同点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法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民事责任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刑罚处罚①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②都违反了法律③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民事法律规范教学目了解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教学目了解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教学目了解法律规范:教学目以案学法:路怒症得用法治思考:新闻中“路怒症患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什么危害?违反了什么法律?有什么后果?给他人造成生命安全上的威胁、心理上的伤害。他违反了《刑法》,涉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3个月。这说明刑事违法(犯罪)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同时说明: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小石子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5、张强伙同他人抢劫银行巨款。6、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教学目学以致用:违法行为归类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警告、没收(P48相关链接)(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停止侵害、道歉、返还(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P54相关链接)(民与官)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民与民)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教学目重点归纳:第二目: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教学目新课讲授:议一议:视频中主人公的行为违法了吗?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此类违法行为?教学目新课讲授:谎报警情,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类似的违法行为还有:闯红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在名胜古迹上乱刻乱画……等。议一议:根据生活经验及本节课所学,上述行为违法吗?违反了何种法律?有什么法律后果?说说你的理由。教学目课堂探究:参考课本P49页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是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教学目课堂探究:参考课本P50页议一议:根据生活经验及本节课所学,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违反了民法,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合同法》《民法总则》《著作权法》教学目知识延伸:民法与民法典四、身边的违法行为通常有哪些?(P49--50)教学目笔记整理:①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P49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1、乘坐公汽时,你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3000元钱和失主的一些重要证件,你会将钱包据为已有吗?2、小区门口有一辆装满了各种快递的三轮车,快递员不在,周围也没人。小伙伴说:”我们拿一个小一点的盒子拆开看看吧?”你会同意吗?3、偶然路过上次照登记照的照相馆,你发现自己的相片被当作广告放在橱窗里,你会找老板理论吗?4、你和好朋友因为某件小事闹掰了,你非常生气,为了发泄不满,你打算在学校论坛上曝光他(她)的小秘密,可以吗?测测你的法治意识教学目观点巩固:五、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远离一般违法行为)?(P51)教学目笔记整理: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规范自己行为预防行政违法行为预防民事违法行为教学目学以致用:如此驾车视频中主人公的不当行为有哪些?这启示我们该怎么做?如:无证驾驶、超载、酒驾、开故障车……。启示:违法无小事,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学校要开展法治宣传周活动。请你搜集身边有可能违法的“小事”,说明可能导致的后果与危害,与大家分享。法治宣传我能行身边的“小事”:后果或危害:教学目拓展空间:法不可违法律的规范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如何警惕违法行为的分类身边的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教学目知识梳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法不可违》.pptx 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 四平警事.mp4 如此驾车.mp4 民法与民法典.mp4 路怒得用法治.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