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由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组成。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100分。选择题答案一律要求填在第5页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中阴影表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甲地区雨热同期,适合小麦的种植 B.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
C.丙地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D.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不足
2.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甲地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但商品率高
B.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
C.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D.丁地区经营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英国
读某区域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板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亚欧板块 ②—印度洋板块 ③—非洲板块
B.①—亚欧板块 ②—太平洋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C.①—美洲板块 ②—南极洲板块 ③—太平洋板块
D.①—美洲板块 ②—非洲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4.图示区域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资源和农产品是 ( )
A.石油、橡胶 B.太阳能、玉米
C.石油、棉花 D.太阳能、小麦
5.符合图示地区的人口、经济特征是 ( )
A.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B.白色人种为主、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C.民族工业蓬勃发展,投资环境优越
D.人口众多,为世界人口分布最稠密地区之一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6—7题。
6.a、b、c、d、e表示的洋流中,既属于补偿流,又属于寒流的是 ( )
A.a和e  B.c和d C.d和e D.b和c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M点到N点的方向与F点到E点的方向正好相反
B.M点到N点的方向与F点到E点的方向相同
C.从F点到E点的方向是先向西北后向东南
D.从M点到N点的方向是向西北
下表为我国主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值(外流域水平衡原理: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读表回答8—10题。
流域 流域面积(km2) 降水量(mm) 径流量(mm) 蒸发量(mm) 径流系数(%) 蒸发系数(%)
松花江 557180 525 145 380 27.5 72.4
黄河 752443 492 76 416 15.4 84.6
淮河水系 261504 929 191 738 20.6 79.4
长江 1807119 1055 542 513 51.4 48.6
珠江 452616 1438 772 666 53.7 46.3
雅鲁藏布江 246000 699 474 225 67.8 32.3
径流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蒸发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8.雅鲁藏布江蒸发系数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量大 B.气温低 C.峡谷深 D.光照弱
9.将表中河流按水量平衡值进行分类,下列各组中最为合理的一组是 ( )
A.长江、珠江 B.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C.黄河、松花江 D.松花江、雅鲁藏布江
10.表中河流从水量平衡值角度分析,最容易被污染的是 ( )
A.珠江 B.淮河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右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12.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 )
A.① B.② C.④ D.⑤
13.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
A.a所在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B.b所在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C.c所在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
D.d所在国利用甘蔗做原料大量生产乙醇替代汽油
14.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15.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
A.资金来源充足 B.石油资源丰富
C.科学技术先进 D.海洋运输便利
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
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均受地形约束
D.均受气候影响
17.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森林茂密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18—20题。
18.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 )
A.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B.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C.沿岸有寒流经过 D.沿岸有暖流经过
19.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气温日较差大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大陆性显著 D.气温年较差小
20.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 )
A.迎风坡的影响 B.背风坡的影响
C.洋流的影响 D.经度的影响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21—22题。
21.甲阴影区为世界著名自然遗产所在地,该地区地 形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22.丙阴影区是全球水患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其水患产生的原因有 ( )
①地势低平 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读甲、乙两国地形剖面图,甲图剖面线为38oN,乙图剖面线为23o26′S,回答23—25题。
23.关于两国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国西部均分布有地中海气候
B.甲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C.甲国有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D.乙国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
24.关于两国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国种植业的产值明显高于牧业
B.两国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
C.乙国经济支柱是旅游和侨汇收入
D.甲国工农业发达,乙国经济以服务业、农牧业和工矿业为主
25.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 )
A.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B.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C.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D.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甲图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25°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的特点。(3分)
(2)简述图乙中所示国家的地形特征。(2分)
(3)填表完成图中①、②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汛期差异。(4分)
补给类型 汛期差异比较
①河流
②河流
(4)说出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比较两者在农业分类中的共同点。(4分)
27.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左图是我国北方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右图是A地某村优质苹果分布示意图。(13分)
(1)A地区冬季降雪频繁,素有“雪窝子”之称。试从地理位置和地形方面分析A地区冬季多雪的原因。在右图中画出夜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据此解释A地该村优质苹果多种在半山坡的原因。(6分)
(2)A、B两省都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由于自然条件差异,B地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而A地苹果呈片红外表,但A地苹果较高的含水量,赋予了其口感上的清脆感。比较A、B两地苹果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3分)
(3)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左)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右)。读图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4分)
28.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山仑脉”的是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黄河、长江和______.(2分)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1分)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一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B河:_____.(2分)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1分)
原因:(2分)
举措:(2分)
29.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2分)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4分)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4分)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A C B A D B A D A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A D C D C B A A D C
二、综合题(50分)
26、(13分)
(1)等温线数值东部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1分),西部由南向北递减(1分),东部沿海较为稠密,内陆较为稀疏(1分)。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1分);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盆地为主(1分)
(3)(4分每点1分)
补给类型 汛期差异比较
①河流 以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汛和夏汛
②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 无明显汛期
(4)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2分) 共同点:商品农业 现代农业 密集农业(2分,答出2点即可得2分)
27、(13分)
(1)冬季盛行偏北风,冷气团经过渤海和黄海时获得一定的水汽;(1分)A地处在低山丘陵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的降雪。(1分)
作图,只要画对山谷和一侧谷坡的气流移动方向即可得2分。
冬春季节,夜间受山风影响,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地底部冷空气集聚气温低,半山坡温度稍高,果树不易受到冻害,开花早。(2分)
(2)A地位于沿海丘陵,B地位于内陆高原;A地夏季降水比B地多,光照比B地弱,昼夜温差比B地小;A地土层比B地薄。(3分)
(3)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增加植被;(2分)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2分)
(10分)(1)乙,澜沧江(2分)
(2)地处我国第一阶梯地势高,有冰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1分)
(3)A河,兰州、银川市、郑州、济南市 B河,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任意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
(4)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1分)
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2分)
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分)
29.(14分)(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2分)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2分)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2分)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分)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4分)

400

300
23°26′

A


B
50°
45°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命题人:丁 玲   审题人:杨林样        2011.10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Ⅰ选择题部分(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 )
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 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
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 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4.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
A.历代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C.儒家学说倡导的人伦道德 D.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5.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6.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 )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视察西藏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召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于清朝上述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
A.对少数民族采取放任政策 B.不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C.采取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 D.在边疆地区推广农耕经济
8.“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 )
A.重视商业 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军事实力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9.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 )
A.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B.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C.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D.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10.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11.右图为北京贡院遗址,是明清两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它见证了我国选官制度的衰败,该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于 (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2.梁启超:“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沦溟斩巨鲸。括地无书思补著,倚天有剑欲长征。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我欲青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下列论述与材料相符的是
( )
A.梁启超忧世感时,愤儒家之说,难济艰危
B.梁启超忧世感时,以西学制度,救国危难
C.梁启超忧世感时,欲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D.梁启超忧世感时,重内外兼修,治学有宗
13.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该文针对的是 (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 D.民主主义思潮
14.《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①近代工业在一战期间获得发展机遇 ②技术与管理关乎民族工业兴衰③我国北方经济比南方发展更好④原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16.《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 -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18.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人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要自由更要自律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19.“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崇政党轮替,视之为民主政治成熟发展的体现,能增加执政者的监督压力,防止执政党腐败及提高竞争力。”材料表明,英国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
( )
A.议会制度出现 B.共和政体确立 C.政党政治兴起 D.内阁制度形成
20.“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此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C.中世纪的经济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21.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2.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 )
A.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B.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23.马克思指出:“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这一评价是建立在哪些依据基础上的 ( )
①生产力标准 ②一分为二的方法 ③人类文明的进步 ④社会近代化角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罗斯福新政实施 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
C.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 D.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25.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Ⅱ 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40分)
26.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丰州莲花峰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问世要早300余年。汉朝,武夷山已有茶树传播省外。三国时,道家已在闽东蕉城区以茶制药。唐,福州、宁德县(今蕉城区)贡产“蜡面茶”,福州鼓山、闽侯贡产“方山露芽”(生芽、方山茶),武夷山产“香蜡片茶”等。宋,建州产“北苑贡茶”——龙凤团茶,政和县产贡茶——“银针”茶。元大德后,武夷山设“御茶园”,武夷茶为贡茶。明、清,闽北、宁德天山产贡茶——“芽茶”。
材料二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三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1894 841.6 420.8 207.5 213.3
1901 674.6 337.3 210 127.3
材料四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回答:
(1)材料一反映古代福建茶叶生产的哪些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在评论辛亥革命的结果时指出:“为什么1911年的革命不能建立在西方式的新中国呢?第一是没有共同目标……第二是缺乏政治体制并缺乏人民参与……第三,当时所有爱国之士深恐外国干涉……最后一点并且最为重要的是,中华民国向西方借鉴,通过立宪会议和内阁而组织政府的想法,是同中国的政治传统脱节的”。
——《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你觉得他概括的准确吗?你有什么补充和不完全赞同的地方?为什么?(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在200字以内。)
三、材料选做题(历史选答题请考生在第29、30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0分)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两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三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4分)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
(4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2分)
30.(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集》
材料二 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
材料三 李大钊指出:“(孔子)的学说所以能在中国行了两千余年,全是因为中国的农业经济没有很大的变动。……现在经济上发生了变动,他的学说就根本动摇,因为他不能适应中国现代的生活、现代的社会。” “中用,即如何(把西体)适应、运用在中国的各种实际情况和实践活动中。实体与功能即用本不可分,……因此,如何把西体用到中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创造性的历史进程。……首先不要使西学被中国本有的顽强的体和学所俘虏改造或同化掉。相反,要用现代化的西体……来努力改造转换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不是消灭其种族,而只是改变其习性、功能和状貌。(在用的过程中)中学就被更新了。”
请回答:
(1)简要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一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李大钊思想主张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C B D D C A C D B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B D C D D B B C D
26.答案要点:(15分)
(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27.(1)产茶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种类多;质量好,闻名全国(成为贡品)。(答道其中三点即可给3分)
(2)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并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茶叶贸易的冲突,成为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导火线。(4分)
(3)趋势:19世纪30-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19世纪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2分)增长原因:鸦片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解体,加速农产品商品化;口岸增开、关税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2分)回落原因: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2分)
28.第一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层次多角度论述,逻辑严谨。12-9分。
(关键词:专制统治、民主政体、不平等条约、群众基础、儒家文化、资本主义发展)
第二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角度层次单一,基本合理。8-5分。
(关键词:专制统治、民主政体、对外政策、儒家文化)
第三类:观点不明确,史论不充分。4-0分
29.(1)积极意义: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利于清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积极作用。(4分)
(2)不同:关员的待遇更高;鼓励和约束相结合;建立退休金制度;完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措施,保证海关机器健康高效的运转。(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3分)
认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腐败;强化制度和法律上的监管、惩治;重视职业操守教育。(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3分)
30.(1)材料一希望以渐进的方式形成开明专制的局面。依据:“新经破坏之后”,易形成武人专制的局面。共同之处:二者均反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2)核心: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儒家思想的正统治地位动摇。儒家学说是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也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理论基础,必须否定。“中体西用”的主张及其实践最终失败,必须改变指导思想,适应新时代的需要。(6分)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化 学 试 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⑤
2.跟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六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 )
A.H2O B.CO2 C.H2SO4 D.Ca(OH)2
3.下列各组离子以适当比例混合,可以形成无色透明碱性溶液的是 ( )
A.Na+、 Ba2+、OH— 、SO42— B.MnO4— 、Al3+ 、SO42—、Cl—
C.Mg2+、Na+、AlO2— OH— D.Ag+ 、NH4+ 、OH— 、NO3—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0℃,压强为101×105Pa时,22.4L Cl2与HCl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氯原子总数为3NA
B.0.5molI—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5NA
C.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D.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氧原子数为3NA
5.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SO、Cl-
B.pH=1的溶液:Na+、K+、SO、CO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SCN-
D.含有大量NO的溶液:H+、Fe2+、SO、Cl-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将标准状况下112 mL氯气通入10mL 1 mol/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
2Fe2++4Br-+3Cl2=== 2Fe3++2Br2+6Cl-
B.滴有稀硫酸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2I-+O2+4H+=== I2+2H2O
C.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 6H+ + 2MnO4-=== 5SO42- + 2Mn2+ + 3H2O
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 CaCO3↓+H2O
7.下列各组离子遇到足量氨水现象无明显不同的是 ( )
A.Fe2+ 和Fe3+ B.Mg2+和Al3+ C.Fe2+和Mg2+ D.Cu2+ 和Ba2+
8.下列反应(均未配平)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 )
A.Cu+H2SO4—CuSO4+SO2↑+H2O B.CH3COOH+Ca(ClO)2—HClO+Ca(CH3COO)2
C.I2+NaClO3—NaIO3+Cl2 D.HCl+MnO2—MnCl2+Cl2↑+H2O
9.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  ) A.2Na218O2 + 2H2O == 4Nal8OH + O2↑
B.NH4Cl + 2H2ONH3·2H2O + HCl
C.2KMnO4 + 5H218O2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518O2↑+ 8H2O
D.K37ClO3 + 6HCl == K37Cl + 3Cl2↑+ 3H2O
10.氢化钙可以作为生氢剂(其中CaH2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方程式如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的作用 ( )
A.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1.甲乙两烧杯中各装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之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
A.5.4g B.3.6g C.2.7g D.1.8g
12.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
A.配制一定浓度硫酸 B.制备少量氨气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制备少量氧气
13.根据以下叙述制备氯化铜:先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含有FeO杂质的CuO粉,充分反应,使其溶解.已知:FeS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在除去溶液中的Fe2+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  )
溶液中被沉淀离子 Fe3+ Fe2+ Cu2+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3.7 ≥9.6 ≥6.4
A.加入CuO,调整溶液的pH≥9.6
B.加入纯铜粉,将Fe2+还原
C.先将Fe2+氧化成Fe3+,再调整溶液pH至3~4
D.通入H2S使Fe2+沉淀
14.将质量为W1g的钠、铝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1L.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a mol·L-1的HC1溶液,过程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后又逐渐溶解,当沉淀恰好消失时所加HC1溶液体积为V2L.将溶液蒸干充分灼烧得到固体W2g.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
A.24n(A1)+35.5n(Na)=W2—W1 B.n(Na)+3n(A1)=aV2
C.n(Na)+3n(A1)=V1/11.2 D.aV2=V1/22.4
15.某含铬[Cr2O72-] 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 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yCrxO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量为n(2-x)mol 
B.处理废水中Cr2O72- 的物质量为mol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在FeO·FeyCrxO3中3x=y
16.两种硫酸溶液,一种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密度为ρ1 g/cm3,另一种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密度为ρ2 g/cm3,当它们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ρ3 g/cm3,则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物质E的一个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必须在加热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F、G的溶液通入B可转变成一种单一溶质水溶液,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检验该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
18.(8分)工业盐中含有NaNO2,外观和食盐相似,有咸味,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致死量为0.3g—0.5g.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aNO+xI—+yH+=bNO↑+cI2+z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x、y、z的数值分别是 (全对才给分),
(2)根据上述反应,可用化学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工业盐和食盐,现有碘化钾淀粉试纸,则还需选用的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名称为 .
(3)某工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但加入下列物质中的某一种就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污染的N2,该物质是 ,
a.NaCl b.H2O2 c.NH4Cl d.浓H2SO4
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9.(12分)某强碱性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NH4+、Al3+ 、AlO2-、SO42- 、SiO32- 、CO32-、Cl-中的某几种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其现象是:一段时间保持原样后,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1)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已知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入5 mL 0.2 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 g,则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反应顺序逐步书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①H++OH-=H2O


④HCO3-+H+=H2O+CO2

20.(12分)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粒子直径在1~10nm之间).下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部分固定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NH3,需选用上述仪器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a接 , 接 , 接h;
(2)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气体制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 ,试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 ;
(3)在浓CaCl2溶液和NH3用量正确的情况下,CO2不足或过量都会导致纳米级碳酸钙产量下降,若CO2过量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不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产生的少量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反应后去除CaCO3的溶液分别做以下实验,下列实验判断合理的是:_________.
A.滴加少量Na2CO3溶液,若有沉淀说明CO2一定不足.
B.滴加少量盐酸,若有气泡,CO2一定过量.
C.测量溶液pH,若小于7,CO2一定过量
D.滴加少量BaCl2溶液,若无沉淀,CO2一定没有过量.
(5)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 .
21.(10分)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氧化钾K+KNO3→K2O+N2(未配平),每生成9.4gK2O消耗的还原剂有___________g
(2)超氧化钾和过氧化钾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均生成氧气和K2CO3,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请尝试写出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为了维持封闭环境气压稳定可以使用超氧化钾和过氧化钾的混合物使吸收的CO2与生成的O2体积相同(同温同压),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固态混合物 A.6.30g 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组成的化学式组合,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1~16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D D A C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 B C D A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10分)磁性氧化铁或磁铁矿
(2)2KClO3 =2KCl+3O2
(3)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4Fe2++O2+4H+=4Fe3++2H2O;KSCN溶液;
18.(8分)
(1)2, 4, 2
(2)食醋
(3)c NH+NO=N2↑+2H2O
19.(12分)
(1)OH-、AlO2-、CO32-、K+ ; NH4+、SO42- 、SiO32- 、Al 3+;
(2)有Cl-。
(3) AlO2- + H++H2O = Al(OH) 3 ↓ CO32-+H+=HCO3- Al(OH) 3 +3H+=3H2O+Al3+
20.(12分)
(1)d,e,g,f
(2)NH3 Ca2++2NH3+H2O+CO2=CaCO3+2NH4+
(3)Ca2+ HCO3- NH Cl-
(4)B
(5)与水混合,试验观察丁达尔效应
21.(10分)
(1)6.5g
(2)4KO2+2CO2→2K2CO3+3O2; 2:1
(3)K2O2和KO2 1:2 K2O与KO2 1:4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数学试题(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
A. B.
C. D.
2.已知集合,定义,则集合的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 (  )
A.32 B.31 C.30 D.以上都不正确
3.已知复数,则所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的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命题:不等式的解集为;命题:在中“”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  )
A.“ ”为真 B.“ ”为真
C.“”为假 D.以上都不正确
5.在等比数列{an}中,若=243,则的值为 (  )
A.9 B.1 C.2 D.3
6.函数是定义在的偶函数,则的值为 (  )
A. B. C. D.
7.下列函数中,其中最小正周期为,且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的是 (  )
A. B.
C. D.
8.若P为△OAB的边AB上一点,且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为1:3,则有(  )
A. B.
C. D.
9.函数的导函数,令,,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以上都不正确
10.已知数列1,,,,,,,,,,…,则是此数列中的 (  )
A.第48项 B.第49项 C.第50项 D.第51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为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和,且,则的值为
12.若复数是纯虚数,则实数的值为
13.在中,,,则 .
14.把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所得曲线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则ω+φ=
15.设函数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当时,只有一个实数根;②当时,为偶函数;③函数图象关于点对称;
④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三、解答题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2,cos2x).
(1)若,试判断与能否平行?
(2)若,求函数f(x)=的最小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1)求角B的大小;(2)若,求△ABC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1)求的定义域;
(2)问是否存在实数、,当时,的值恰取到一切正数,且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an},a1=1,an=λan-1+λ-2(n≥2).
(1)当λ为何值时,数列{an}可以构成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若λ=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若且,在内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在中,、、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其面积,求周长的最小值.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恒成立,试确定实数k的取值范围;
(3)证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B B A D D C C A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________ 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0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①③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2,cos2x).
(1)若,试判断与能否平行?
(2)若,求函数f(x)=的最小值.
解:(1)若与平行,则有·cos2x=·2,因为x∈(0,],sinx≠0,所以得cos2x=-2,这与|cos2x|≤1相矛盾,故与不能平行.
(2)由于f(x)=·=-===2sinx+,又因为x∈(0,],所以sinx∈(0,],于是2sinx+≥2=2,当2sinx=,即sinx=时取等号.故函数f(x)的最小值等于2.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
且,
(1)求角B的大小;(2)若,求△ABC的面积.
解:(1) 由正弦定理知
2
(2)将b=代入

=
18.(本小题满分12分)()
(1)求的定义域;
(2)问是否存在实数、,当时,的值恰能取到一切正数,且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由得,
的定义域为
(2)令,又,上为增函数。
当时,的值取到一切正数等价于时,,① 又,②
由①②得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an},a1=1,an=λan-1+λ-2(n≥2).
(1)当λ为何值时,数列{an}可以构成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若λ=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解 (1)a2=λa1+λ-2=2λ-2,
a3=λa2+λ-2=2λ2-2λ+λ-2=2λ2-λ-2,
∵a1+a3=2a2,∴1+2λ2-λ-2=2(2λ-2),
得2λ2-5λ+3=0,解得λ=1或λ=.
当λ=时,a2=2×-2=1,a1=a2,故λ=不合题意舍去;
当λ=1时,代入an=λan-1+λ-2可得an-an-1=-1,
∴数列{an}构成首项为a1=1,d=-1的等差数列,
∴an=2-n.
(2)当λ=3时,an=3an-1+1,
即an+=3(an-1+),令bn =an+
即bn=3bn-1,
∴数列{bn}构成首项为b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bn=×3n-1=,
∴an=-
20. (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若且,在内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在中,、、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其面积,求周长的最小值.
解(1)
∵,∴,从而
又,∴,因此,∴
(2)∵,∴,∴,,∴
的周长为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恒成立,试确定实数k的取值范围;
(3)证明:.
解:(I)函数的定义域为,
当时,则在上是增函数 ;
当时,若时有
若时有
则在上是增函数上,在上是减函数 。
(Ⅱ)由(I)知时,在上是增函数,
而不成立,故
又由(I)知,要使恒成立,
则即可。
(Ⅲ)由(Ⅱ)知,当时有在恒成立,
且在上是减函数,,
即在上恒成立
令,则,即,从而,
得证。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牛虻(ménɡ) 氓隶(ménɡ) 魍魉(wǎnɡ) 欺罔(wǎnɡ)
B.草菅人命(jiān) 绾结(ɡuān) 猪倌(ɡuān) 管理(ɡuǎn)
C.枢纽(shū) 抠门(kōu) 沤肥(òu) 伛偻(ɡōu)
D.慑服(shè) 蹑手蹑脚(niè) 镊子(niē) 嗫嚅(n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申冤 走途无路 励精图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妨碍 养尊处优 矢口否认 道不同,不相为谋
C.陷井 焕然一新 器宇轩昂 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厮守 混淆视听 咎由自取 麻雀虽小,肝胆具全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后,为防止经济衰退,美国中央银行  利率,并向金融部门注资,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
②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诸如英国、香港的绿色组织  人们参与“绿色圣诞行动”,不寄或少寄贺卡,而代之以其他的问候方式。
③新建成的京广高速将  整个东部地区,成为南北运输的一条大动脉。
A.削减 呼吁 贯穿
B.减少 倡议 贯穿
C.削减 倡议 贯串
D.减少 呼吁 贯串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B.观摩会上,林医生为两个中学生做了角膜切开矫正近视手术。
C.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D.请连长放心,尽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B.方鸿渐拿着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后,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了张四寸相。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然后在法国玩了几星期,买了二等舱票回国,结束了四年的留学生活。(《围城》)
C.桑丘说,“那些不是巨人,是风车。”堂吉诃德说:“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这段对话讲的是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事。他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D.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应“事之如父”。(《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7.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薪:柴草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寇:进攻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 革:改变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 ②乃至泉所,酌而饮之
B.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 ②饮者怀无厌之欲
C.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B.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C.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D.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8分)
(1)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 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 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 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6.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7.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答:
18.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7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马拉德夫人在得知丈夫去世时,近似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嚎啕大哭,这一情节表明女主人公深爱着丈夫及对于婚姻生活的顺从。
B.小说中女主人公“悲伤——解脱——喜悦——绝望”的心路历程在一个小时内得以充分的展现。
C.对于丈夫去世,马拉德夫人的不近人情的淡然说明她是一个对爱情、婚姻以及家庭的不忠的人。
D.布兰特雷 马拉德对妻子“一向含情脉脉”关心、爱护她,但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是专制、无视妻子人格的男人,他代表了男权社会的规范。
E.马拉德夫人并不是极度高兴致死的,而是由于极度失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恐惧引发了心脏病的复发,使她最终走向了死亡。
六、(15分)
20.充分展开想象,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描绘成一幅秋景图。(15分)
要求:
(1)结合诗句意境,运用比喻、对比两种修辞手法。
(2)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连贯、得体。
(3)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请以“看得见与看不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绾结wǎn 伛偻yǔlǚ 镊子niè
2.B.A途——投 ,C井—阱, D 具—俱
3.A(削减,从已定的数目中减去,合语境;减少,少去一部分。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合语境;倡议,首先建议,发起。贯穿,有连通之意,合语境;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4.D 句中括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使用原则是紧跟在被解释部分的后面,D 项括号内内容分别是对“蔬菜”和“作物”的说明,应分别紧跟在它们的后面。
5.B A项最后一句语序不当,应改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C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是”的“不”字。D项“尽管”应改为“不管”。
6. A. 应是英莲被拐走后甑家被烧毁
7.B 强加因果
8.B
9.C.
10 B资:资助,供给
11.A.(所:①……的地方 ②处所 ; 之:的;乃:竟,竟然;为:替,给)
12.A.
13.(1)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
(2)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3)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
14.(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15(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2)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3)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逢何必曾相识
(4)群山万壑赴荆门 独留青冢向黄昏
16.暴风雨表面上是形容她的哭势,非常强烈、迅猛,深层是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地来得猛去得快,是对下文人物心理转变的暗示。
17.技巧:①衬托(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③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觉结合。
  作用:①烘托欢快、愉悦气氛。②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③暗示人物获得自由的兴奋和舒适心情。(技巧与作用各写出两点发即可得满分。)
18.这里的门与窗,具有象征意义。“门”折射出女主人翁所经受的婚姻枷锁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门内门外两重天;而“窗”反映了女主人翁渴望美好与自由的一种美好心境。“门”和“窗”,在结构上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19.A C
翻译: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
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数学试题(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已知集合,,则 ( )
A. B. C. D.
2.如果等差数列中,++=12,那么++…+= ( )
A.14 B.21 C.28 D.35
3.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
A. B. C. D.
4.函数是定义在的偶函数,则的值为 ( )
A. B. C. D.
5.已知函数y=sin(ωx+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  )
A.ω=1,φ=    
B.ω=1,φ=-
C.ω=2,φ=
D.ω=2,φ=-
6.若关于的不等式有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7.命题“存在,为假命题”是命题“”的 (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锐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三内角A、B、C的对边,设B=2A,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9.方程在区间内有两个不同的根,则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10.设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且,当时, 对所有的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或或 B.或
C.或或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在中,,,则 .
12.设两个向量=(λ,λ-2cosα)和=(m,+sinα),其中λ、m、α为实数.
若=2,则的取值范围是 .
13.若函数的定义域为[0,1],则的定义域为 .
14.已知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A,若点A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其中,则的最小值为 .
15.定义在上的偶函数满足,且在上是增函数,下面是关于的判断:
①关于点P()对称 ②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③在[0,1]上是增函数; ④.
其中正确的判断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判断都填上)
三、解答题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求的值域;
(2)若,且的最小值为,求的递增区间.
17.(本小题满分12分)
中,为角平分线,为的中点,交于,若,且,,用、表示,,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是角,,的对边,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面积最大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1)求的定义域;
(2)问是否存在实数、,当时,的值域为,且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本小题满分13分)
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满足关系(,,3,4…)
(1)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2)设数列的公比为,作数列,使,.(,3,4…)求
(3)求…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在(0,1)内是增函数.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D B A D B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 12. 13. 14. 15.①②④
三、解答题
16.解:(1)
=
的值域为
(2)由且的最小值为得,,则
,由
得,
17.解:由角平分线定理得
,
, 解得 ,
18.解:(1)由
即,

又,
(2)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19.解:(1)由得,
的定义域为
(2)令,又,上为增函数。
当时,的值取到一切正数等价于时,,① 又,②
由①②得
20.(1)证:,两式相减得,
又,又当时,,
即,得,即,
为等比数列
(2)由已知得,
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3)…
=……
==
21.解:(1)由已知得内恒成立,即内恒成立,
(2) ,又由(1)得当时,
内为增函数,则,

即,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生 物 试 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何种结构特征可以用于区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胰岛B细胞 (  )
A.线粒体数量 B.高尔基体数量
C.内质网数量 D.细胞膜面积
2.某些肽分子式是CaHbO10N5,将它彻底水解后都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苯丙氨酸(C9H11O2N)、谷氨酸(C5H9O4N),则这些肽共多少种 (  )
A.60 B.120 C.40 D.80
3.观察如右图所示的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此图表示的是真核细胞细胞核结构模式图
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 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
C.图示中4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图示中1为染色质,该结构与原核细胞中拟核的化学本质相 同,均为DNA分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瓜含有大量的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B.通过对双缩脲试剂B液进行稀释可获得斐林试剂乙液
C.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某些染色剂进入细胞
D.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提取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
5.如果把某个植物细胞放到蔗糖溶液中,却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发生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B.细胞已经死亡
C.所用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够高 D.该植物细胞尚未成熟
6.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 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不能是洋葱鳞叶的表皮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7.将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人成熟红细胞的膜蛋白提取出来,通过电泳法对其进行分离和比较,发现人成熟红细胞膜上具有的蛋白质,小肠上皮细胞全都有,但是小肠绒毛上皮的膜蛋白在红细胞膜上却不一定存在。结合学过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膜蛋白含量不同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缘故,两种细胞含有的DNA还是一样的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完成红细胞的所有功能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D.根据资料,红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少、数量多,这是与运输功能相适应。
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有几项是正确的 (  )
①是有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含有酶 ④酶都是有机物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能起催化作用
A.1 B.2 C.3 D.4
9.某些制糖厂用淀粉做原料进行工业制糖。其技术基本要求是:调节温度来影响淀粉酶的活性。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一定量的淀粉酶在催化足够量的淀粉水解时温度对麦芽糖产量的影响,图中的积累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总量。下面关于X、Y、Z三点温度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X点代表Ta ,Y点代表Tb B.X点代表TB,Y点代表Tc
C.Y点代表TB,Z点代表Tc D.X点代表Ta ,Z点代表Tc
10.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体内ATP与ADP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骨骼肌剧烈运动时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C.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D.ATP中含有的元素是C、H、O、N、P
11.植物细胞液浓度为0.3g/ml,将其放在清水中足够长时间后,再移到0.1g/ml的蔗糖溶液中,和清水中相比,该植物细胞的体积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12.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 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13.用培养液培养3种细菌,让它们在3支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如果此时往3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14.在夏至这天,假设下列地区温度相同且晴天,则同种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地区是 (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海口
15.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④过程产生的ATP最多,①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进行②过程的CO2只来自大气, 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C.进行③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
D.给植物浇H218O,叶肉细胞会产生C18O2,④过程不会产生H218O
16.在空气中含氧充足的环境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乳酸菌发酵 B.人体内局部组织进行无氧呼吸
C.蛔虫进行有氧呼吸 D.酵母菌产生大量酒精和二氧化碳
17.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相关指标与实际相符的是 (  )
18.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19.在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养着一株植物,向其中充入用18O标记的H2O,放于适宜光照下培养。请问18O要在有机物中出现,至少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  )
A.1 B.2 C.3 D.4
20.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终止CO2的供应,C3的含量先短暂下降,再稍微回升后与C5形成新的平衡
B.增加光照,C3的含量将持续下降,C5的含量将持续上升
C.ATP和还原氢的含量是由光照决定的,与CO2的变化没有关系
D.无论增加光照或是增加CO2的浓度,有机物的产量都不一定增加
21.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理论上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  )
A.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22.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叶片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2倍
B.该叶片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多
C.该叶片在10℃、5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3mg
D.该叶片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量约是13.75mg
2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B.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力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24.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染色体、细胞膜 B.纺缍丝、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缍体 D.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25.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右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
2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细胞虽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但它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B.细胞分裂过程中,质基因与核基因都平均分配
C.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染色体加倍
D.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27.鉴别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的细胞有丝分裂,最可靠的时期是 (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28.下图是一学生绘制的高等植物细胞的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有几项? (  )
A.1
B.2
C.3
D.4
29.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 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 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 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 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0.下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实线也可表示整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变化
B.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C.人体内CE段、IJ段和KL段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均为23种
D.在BC段和HI段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且突变基因都能传给后代
31.右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3个极体中染色体组成是 (  )
A.都是2、4
B.都是1、3
C.1个极体是1、3,另2个极体都是2、4
D.1个极体是2、4,另2个极体都是1、3
3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在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33.如右图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结构示意图。已知基因A位于①上,基因b位于②上,则该动物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不可能是下列哪一个值 (  )
注:四条染色体大小形状不一样。
A.100% B.50%
C.25% D.12.5%
34.用3H标记某植物(假设体细胞含12对同源染色体)的花粉细胞和根尖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到细胞分裂后期,结果会出现 (  )
A.花粉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含3H B.根尖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含3H
C.花粉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含3H D.根尖细胞中有48个DNA分子含3H
35.下列有关“基因探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探针的工作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B.待测的DNA分子首先要解旋变为单链,才可用基因探针测序
C.为方便和待测DNA的互补配对,DNA探针必须是单链
D.基因探针技术可用于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
36.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
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过程中,遗传物质传递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C.生物导弹就是一种单克隆抗体
D.动物细胞培养时,为使动物细胞从培养瓶壁上脱离,可使用胃蛋白酶
3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
A.卵裂期都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  
B.卵裂期的细胞都属于全能细胞
C.内细胞团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仅能发育成胎盘
D.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会导致透明带破裂
38.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露出的黏性末端可以不相同
②只要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就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③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
④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是单倍体
⑤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基因进行修复
⑥诱导细胞融合之前,需将抗原反复注射给实验小鼠,目的是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效应B细胞
A.③⑥     B.②③⑥ C.⑤⑥     D.⑥
39.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是(  )
比较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A 特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用胰蛋白酶处制成细胞悬浮液
B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C 典型应用 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D 培养基区别 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 动物血清不可缺少
40.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精心设计鱼、蚕、桑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科学配置各种生物的比例,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  )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一分)
41.(11分)2003年,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通过临床实验,被准上市。“今又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首创药物之一,由我国科学家于1998年开始研制的。其本质是利用腺病毒和人p53基因拼装得到的重组病毒。人的P53蛋白对高危癌前病变的DNA损伤(如FOS基因损伤)可直接或通过调控其他途径进行修复,使其恢复正常;对DNA损伤无法修复的细胞,P53蛋白则诱导其进入冬眠状态或细胞凋亡,预防细胞癌变。“今又生”的载体采用第一代人5型腺病毒,为腺病毒中致病力最弱的病毒株,野生型该病毒株也仅会偶致普通感冒,其基因不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无遗传毒性;载体经基因工程改构,只对细胞实施一次感染,不能复制,无环境污染。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从题中分析,在“今又生”的生产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能,在那些载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中,科学家选择性的放弃了一般的载体都应该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
(2)P53功能蛋白是由4条完全相同的肽链组装而成,每条肽链由393个氨基酸缩合而成。若考虑到翻译过程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的存在,则p53基因至少应该含有____________个核苷酸。在形成P53蛋白时,需要脱去___________个水分子,此时核糖体上不含有下列哪种结构___________。
A.密码子 B.反密码子
C.核糖核苷酸 D.脱氧核苷酸
(3)试举一种人体中不含p53基因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P53蛋白微量高效,只需极微量就可以完成功能,p5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男谢某表现型正常,但在他还是一个受精卵时,一条染色体上的p53基因突变成为无功能的假基因。若谢某和一个无遗传病史正常女性结婚,生下一儿谢晓东,晓东长大后娶了一个因p53突变导致的“易患癌症者”吴月婷,晓东和月婷准备生个娃娃,他们的娃娃是“易患癌症者”的概率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5)月婷为了治病,接受了“今又生”的基因治疗。在她接受注射后两个月,从她血液中提取了P53蛋白做了电泳分析,以便和治疗前对比。但是月婷慌乱中把治疗前后的底片搞混淆了,两张底片分别如下图所示,请帮月婷判断,她的治疗_________(是、否)有效,__________(左、右)边那幅图是治疗后的电泳分析图。
(6)月婷经过“今又生”注射后,仍然不幸的在三十五岁就患了癌。根据已有资料判断,她的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最可能原因是:( )
A.p53基因没有整合到体细胞中
B.p53基因没有转录出mRNA
C.p53基因没有表达出P53蛋白
D.注射浓度或注射次数不够
42.(9分)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4 12 18 26 32 32
黑瓶溶氧量mg/L 4 4 4 4 4 4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4mg/L的原因是 ;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在24 h内呼吸消耗的O2量为 mg/L。
(2)当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光照强度至少为 (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正常生活耗氧量所需。当光照强度为 (填字母)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
(3)若将a光照下的白瓶移至d光照下,则瓶中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 ,其主要原因是 。C3经一系列变化可形成 。
43.(11分)观察一片树林发现,阳光穿过枝叶的空隙,会在地上投下圆形的光斑,光斑随着太阳的偏移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右图显示在白天适宜温度下人工照射某植物叶片形成光斑,并从实验中测得CO2吸收速率和O2释放速率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光斑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植物叶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2)光斑开始照射后的5秒内,O2释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是 。
(3)图中c点时,光反应速率 暗反应速率(大于、小于或等于)。
(4)CD段O2释放速率迅速恢复至原水平的原因是 ,而此时,CO2吸收速率延续了一段时间后才下降,原因是 。
(5)从光斑开始照射到A点制约O2释放速率的因素主要是 ,从A到C点表明制约O2释放速率的因素主要是 。
44.(9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为某动物体内三个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甲、乙、丙三图所代表的细胞发生的变化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甲图d→e和乙图d→e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
(3)就丙图而言,h—i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
(4)乙图中的c→d所处的细胞周期时期是:________。
(5)和甲图中的c→d相比,乙图中的c→d段细胞分裂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
DADCA CCCBC BBBAC BCDCD
DAACC DDBDB CBDCC BADBA
非选择题(每空一分,共40分)
41、1)、自我复制或整合复制能力(答复制起点亦可)
2)、2364 【(393+1)×3×2】 1568 D (第一空中,只需要合成一条肽链,就可以拼接成一个蛋白质分子)
3)、成熟红细胞(血小板亦可)
4)、1/4
5)、是 左(2分)
6)、D(2分)
42、(1)黑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2分) 8
(2)22 a d
(3)加快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 糖类、C5
43、(1)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2)氧气释放速率快速增加,CO2吸收速率缓慢上升
(3)等于
(4)随着光斑的移开,光照强度降低到原来水平(2分) ;
有光斑时积累了大量的ATP和NADPH,可使暗反应持续一段时间(2分)
(5)光照强度(2分)  暗反应速率(CO2吸收速率)(2分)
44、(1)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分)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同源染色体分开
受精作用
减数第一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出现四分体
2
3
1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政 治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某国2010年生产M商品50亿件,价值总量为600亿元。2011年该国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国2011年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 )
A.600亿元 12元 B.660亿元 11元
C.600亿元 10元 D.720亿元 12元
2.2011年3月1日南昌楼市“限购令”细则出台,其中包括:1、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2、明确“二套房首付比例至少6成,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3、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购房;4、年度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从材料可以看出 (  )
①政府运用法律手段来遏制房价的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供求关系
③充分发挥了财政的巨大作用
④政府直接参与商品房生产,保证商品房供应量,从而稳定房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3.下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商品的有关情况变化图,根据你的比较和分析,下列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乙商品是甲商品的替代品 B.乙商品是甲商品的互补品
C.乙商品是生活必需品 D.乙商品市场是卖方市场
4.“中国的油价比美国还贵”,针对这一抱怨,一位赞同涨价的环保人士把各主要国家的油价折合成人民币做了一个比较(如图),他这样说:“开车的人往往会反对中国向欧洲和日本的高油价靠拢;但这正是中国油价应该向欧洲和日本靠拢的原因”,这一说法的经济学依据是( )
A.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相互作用 B.消费水平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
C.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能源供给 D.中国油价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5.虽然我国海洋经济上升势头已经形成,但仍存在很大升级空间。如海洋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
①提高科技贡献率,增加海外经济利润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③扶持新能源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欧盟境内首个中国经贸合作区“葡萄牙——中国经贸合作区”正式设立,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集群式迈出国门。这表明我国 ( )
①坚持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规避对外开放的风险
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
④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有人指出,必须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付人民群众。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 (  )
①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具有优越性
④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使用专政手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 (  )
A.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9.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这一规定 ( )
①可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保障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自己选举当家人
③说明参加村委会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基础
④表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某中学响应市政府号召,组织高一学生到农村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小李向乡政府写信反映该村某类资源被窃取的情况,并建议要保护这一珍贵资源。这是小李通过________参与民主决策。 (  )
A.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11.市民王某希望了解本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情况,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公开相关数据,但环保局未予作答。王某较起真来,按法定程序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环保局履行职责。法院判处王某胜诉。这反映了 ( )
①国家支持公民依法维权 ②公民享有质询权
③国家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④公民享有监督权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图3)。该图所反映 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划意识
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
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2010年12月1日,新《国家赔偿法》开始实施,精神损害赔偿首次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依据该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人身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国家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其政治意义 ( )
①我国公民的人权得到进一步尊重和保障
②杜绝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腐化
③说明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是广泛的
④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审慎行使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次应邀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的联合专访,就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等热点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 2个多小时在线交流,广大网民向温总理在线提问,发帖超过40万个。这表明,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 ( )
①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②政府及时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提髙决策的科学性
③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权利,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搭建沟通的平台,拉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对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文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之所以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
①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是我国民族身份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印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趋同的历史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首威武雄壮、震撼人心的战歌,充分表达了当时我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在八年抗战中流传最广,并成为七十年来经久不衰的经典。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 ( )
①有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②能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③产生的精神力量具有持久性  ④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史记》,元人纪君祥据以创作杂剧,影响深远;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亦不鲜见;这一故事十八世纪还曾传入欧洲,伏尔泰将之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上演引起轰动。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
③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从2011年1月17日起,一则涵盖各行各业的数十个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形象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覆盖全球播放。之所以要以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形式来向外国民众介绍中国,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因为
(  )
A.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最深远而持久
B.强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融合的前提
C.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9.当前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一方面存在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倾向,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扶持引导政策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这告诉我们,发展文化产业 (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要立足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与漫画《剪刘海》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①最坏的敌人亦是最好的朋友
②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④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下表是八年来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的关键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农民增收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 现代农业 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统筹城乡发展 水利改革发展
这些不同的关键词的确立,告诉我们 (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B.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D.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22.美国的金门大桥是“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或“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金点子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再造一座大桥的上亿资金。故事告诉我们 ( )
①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功能时常大于整体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3.当下城市建设中因征用土地、拆迁房屋引发的矛盾频发,抗拒拆迁的“钉子户”频现。有人指出:“如果干部把群众视为钉子,就把自己当成了锤子,用锤子去砸钉子,钉子永远是钉子;如果把群众看成亲人,付出真情去温暖,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再不配合的群众也不会变成钉子户。”这说明 ( )
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都是人为臆造的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③观念的转变决定了矛盾性质的转化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我国政府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
①矛盾普遍性 ②矛盾特殊性 ③质变量变关系原理 ④普遍联系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虎毒不食子”这一成语启发我们 ( )
①事物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善与恶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②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③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应给事物定性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5分)
材料一 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楼市调控方向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会议要求各地从严把握和执行房价控制目标;加大政府投入和贷款支持力度,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认真落实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投放;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抑制租金过快上涨。
材料二 2011年 7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指出,要“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所谓“双向定价”,就是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即开发商竞价购买土地时,政府限定该地块所建商品房的价格和保障房的面积,与单一市场定价不同的是,不能完全把土地和商品房交给开发商市场化操作,通过控制土地收益和房产价格,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1)根据材料说明国务院的上述政策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的?(6分)
(2)结合国务院的上述政策,说明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工作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9分)
27.(12分)发展民主,改善民生,民主和民生犹如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共同给力中国加速发展的车轮。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突出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列举了一些影响民生的问题,请从“发展生产”的角度,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生活》道理。(6分)
问题 《经济生活》道理
物价上涨过快 (请勿在此处答题)
消费水平过低 (请勿在此处答题)
收入分配不公 (请勿在此处答题)
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民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所在。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时代的关系,政协委员们展开了讨论。
甲委员说:“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也是我们文化认同的纽带。发展文化,需要我们有文化的认同感。”
乙委员说:“文化是时代的产物,真正好的文艺作品,需要有时代特征。”
(2)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6分)
28.(23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被称作城市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区蔓延、交通拥堵、安全感差、环境恶化、土地匮乏、投资巨大等城市病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严峻的挑战。“人车立体分流、绿化率可以达到60%,城市居民区宛如花园……”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某校高三(1)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材料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工作方针,政府提出了努力谋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基础,做好新农村建设,致富一方百姓来实现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工作要求。
(1)请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的有关道理解读该市政府的工作要求。(8分)
材料二:节地城市发展模式(简称JD模式)着眼于资源的有效利用,采取人车分离的立体开发方式,实现小汽车、公交车、步行、自行车等四种交通方式互不干扰,从根本上缓解人车混杂造成的交通拥堵、混乱局面。JD模式还通过优化组合空间资源,将地下、地面、地上空间划分为地下停车库空间、地面建筑物空间、地面机动车道空间和地面街区中心绿化空间四部分。由平面扩张转到内涵挖潜、立体发展上来,老城区的改造按照JD模式进行,可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新建——拆除——重建”的老模式,一劳永逸地逐步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2)你从“JD模式”中感悟到哪些辩证法道理 (9分)
材料三 “JD模式”是资源高度节约的城市模式,可节约土地、交通燃油、市政建设投资70%左右,能够提供高达60%以上的绿化空间,能够创造出无噪音、安全舒适、人性化的户外活动场所,可以用节省的土地修建更多的公园、影剧院、艺术馆、游乐场等公用文化娱乐设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3)有同学认为:“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城市面貌改观了,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剪刘海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物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
1.如图所示,平行板MN间为匀强电场。在垂直匀强电场方向上存在着匀强磁场,带电粒子(重力不计)沿两极板中央垂直电场及磁场的方向射入此区域;粒子能否沿此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与以下条件中哪些相关 ( )
A. 与带电粒子所带电性(正负)有关
B. 与带电粒子所带电量多少有关
C. 与带电粒子质量大小有关
D. 与带电粒子入射的初速度有关
2.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3.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小球(g=10 m/s2)( )
A.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D.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4. 在一根绳下串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小球比下面小球质量大,当手提着绳端沿水平方向并使两球一起作匀加速运动时(空气阻力不计),下图中正确的是 ( )
5. 如图所示,小车板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8 kg,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6 N。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 m/s2,随后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正确的是( )
A.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C.当小车加速度(向右)为0.75 m/s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D.小车以1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 N
6. 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M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 小球的初速度为v0,最后小球落在斜面上的N点,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可求出M、N之间的距离
B.不可以求出小球什么时刻与斜面间的距离最大
C.可求出小球运动的时间
D.可求出小球落到N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7. 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轨道,一质量为m的小球穿在圆环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的速率vc=, 则下述正确的是 ( )
A. 此球的最大速率是
B. 小球到达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
C. 小球在任一直径两端点上的动能之和不相等
D. 小球沿圆轨道绕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小于π
8. 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卫星C的运行速度大于物体A的速度
C.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在A的正上方
D.卫星B在P点的运行加速度大小与卫星C在该点运行加速度相等
9. 光滑水平面上静止一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1射入木块,并以速度v2穿出,对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
B.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
C.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木块获得的动能与子弹跟木块摩擦生热的内能之和
D.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木块的动能跟子弹与木块摩擦转化的内能之和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g/4,该物体在斜面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此过程中 ( )
A. 重力势能增加了3mgh/4
B. 机械能损失了mgh/4
C. 动能损失了mgh
D. 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将质量为m的木块从如图所示的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木块恰好运动到B点,已知斜面高度为h,现用一时刻沿运动方向的外力将木块从B点按原路移回A点,则外力至少要做的功为 .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光滑的平台上,系在物体上的绳子跨过光滑定滑轮,在地面上的人以速度v0向右匀速行走,设人从地面上台的边缘处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45°处,则在此过程中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13. 在两条相互垂直的水平直道上,甲正在以3 m/s 的速度自西向东朝十字路口走去,乙正以4 m/s的速度通过十字路口向北走去,此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00 m.则此后经 s甲乙之间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为 m.
14. 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的重力为F,它在距地面为R(R为地球的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周期为 ,动能为 .
15. 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 方向和y 方向上的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 m/s,物体在3 s内发生的位移为 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6分)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质量均为m=0.8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体不受到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1) 物体A所受拉力F的大小;(2) 12 s末物体A、B之间的距离S.
17.(6分) 如图所示,电荷量为e,质量为m的电子从A点沿与电场垂直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初速度为v0,当它通过电场中B点时,速度与场强方向成150°角,不计电子的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18. (8分) 如图所示,长度为L的细绳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O点,下端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当把细绳拉直时,细绳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θ=60°,此时小球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1) 当球以角速度做圆锥摆运动时,细绳的张力FT为多大?水平面受到的压力FN是多大?(2) 当球以角速度做圆锥摆运动时,细绳的张力FT′及水平面受到的压力FN′各是多大?
19.(10分) 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60KW,汽车的质量为。当汽车在足够长的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已知汽车在行驶中所受路面的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g取10 m/s2)求:
(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1?
(2)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运动能维持多长时间?
(3)若汽车以速度vm1驶上一倾角为的足够长的斜面()。试简要描述汽车做何运动,并求出在此斜面上最终的速度vm2?
20.(10分) 如图所示,质量20kg的物体从光滑曲面上高度m处释放,到达底端时水平进入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由一电动机驱动着匀速向左转动,速率为3 m/s.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1. 物体冲上传送带后就移走光滑曲面.(g取10 m/s2).(1)若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是6 m,物体将从哪一边离开传送带
(2)若皮带轮间的距离足够大,从M滑上到离开传送带的整个过程中,由于M和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了多少热量 电动机多做的总功又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BC A AC B D BCD D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 2mgh 12. mv02/4 13.12s 80 m
14. 15. 50m/s 30倍的根号10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6分)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为a1、a2。
(1)由v–t图可得:
算出(同样给分)
对A、B两物块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
f=ma2
可得:F=m(a1 + a2)=0.8×(=0.8N
(2)设A、B两物块12s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由图像得:
所以S=S1-S2=60m
17.答案:UAB=-3mv02/2e
(点拨:解:电子进入匀强电场后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分解可知,电子在垂直于场强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将B点的速度分解(如图)
18.解:设小球做圆锥摆运动的角速度为时,小球对光滑水平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此时球受重力mg和绳的拉力T0,应用正交分解法则列出方程:


由以上二式解得: ③
(1)∵ ,所以小球受重力mg,绳的拉力T和水平面的支持力N,应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 ④

解得:,
(2)∵ ,小球离开水平面做圆锥摆运动,设细绳与竖直线的夹角为,小球受重力mg和细绳的拉力,应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


解得:,,
由于球已离开水平面,所以球对水平面的压力。
19.(1)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有:
(2)经t时间,汽车匀加速达到额定功率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运动学规律有: 而 解得 t = 15.625s
(3)汽车保持额定功率驶上斜面,由于行驶阻力增大,汽车牵引力增大,汽车作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直至达到最终速度匀速行驶。
行驶阻力 所以
20.解:(1)物体将从传送带的右边离开。
物体从曲面上下滑时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物体滑到底端时的速度
以地面为参照系,物体滑上传送带后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期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加速度大小为
物体从滑上传送带到相对地面速度减小到零,对地向右发生的位移为
(2分) 表面物体将从右边离开传送带。
(2)以地面为参考系,若两皮带轮间的距离足够大,则物体滑上传送带后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后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直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从传送带左端掉下,期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加速度大小为
取向右为正方向,物体发生的位移为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这段时间内皮带向左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物体相对于传送带滑行的距离为
物体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期间产生的热量为
W=490-70=420J
a
a
a
a
A.
B.
C.
D.
a
F
C
B
A
P
A
B
C
m
h
300°
3 6 9 12 t/s
8
6
4
2
0 3 6 9 12 t/s
v/m.s-1江西师大附中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英 语 试 题
满分150分,用时120分钟。
第I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l.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1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es the man think about Mr.Black
A.He is angry. B.He is happy. C.He is disappointed.
2.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See a doctor. B.Attend a party. C.Go to work.
3.What is the man
A.He is a safeguard. B.He is a fireman. C.He is a policeman.
4.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Waiter and customer. B.Doorkeeper and visitor. C.Servant and hostess.
5.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Making a suggestion. B.Offering advice. C.Asking for help.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l.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Which statement is true of the conversation.
A.One child was injured in an arm.
B.One child got his knee hurt.
C.One child broke his leg.
7.What did you learn about Joe
A.He is still playing the violin.
B.He no longer plays the violin.
C.He enjoys both the violin and sports.
8.What is Mrs.White doing now
A.She is studying French.
B.She is studying typing.
C.She is studying Chines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What's the woman worried about
A.She worried that she could not finish her work.
B.She worried that the man was not honest.
C.She worried that the light was not bright enough.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The two speakers didn't know each other before.
B.The man knows little about computer.
C.The man thinks he knows a lot about computer.
11.In the end,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
A.She thinks he has lied to anyone.
B.She thinks he knows a little about the computer.
C.She thinks he can be helpful in something.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Where is the man
A.In the hotel. B.At the front desk. C.In the supermarket.
13.What is the man most worried about
A.His Master Card. B.His ID card. C.His mobile phone.
14.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Look for the bag in this room.
B.Go to the counter to have a look.
C.Get in touch with the supermarket.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Why does the woman mention the Sahara desert
A.She watched TV last night.
B.She thinks it's boring to go there.
C.She knows the man likes foreign things.
16.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A.Love stories. B.Travel stories. C.Horror films.
17.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He won't have lunch. B.He likes unusual food. C.He enjoys eating chips.
听第l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From the oral notice, 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San Diego Zoo
A.It is very far away from the downtown area.
B.It can be reached only by express bus.
C.It provides the tourists with the best way of transportation.
19.When you go to the zoo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your best choice
A.Riding a bus to get a view of all the places so that you can save a lot.
B.Riding a bus to get a general view and then return to see your favorite spots.
C.Asking a guide to show you around in order to see your favorite spots.
20.How far is it from Lakeside to San Diego Zoo
A.About 20 miles.
B.About 40 minute's bus ride.
C.About 40 minutes by car.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Was the driving pleasant when you went to Sichuan last summer
–No, it _____for a week when we arrived, so the roads were very muddy.
A.was raining B.has been raining
C.had been raining D.would have rained
22.We should try to find ways to help beginners ____ the basic skills ___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A.request; required B.require; acquired
C.gain; requested D.acquire; required
23.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proper amounts of exercise, if ____ regularly, can improve our health.
A.carried out B.carrying out
C.being carried out D.to carry out
24.The difficulty is _____ so we should be optimistic.
A.short B.great C.contemporary D.temporary
25._____ she was the last person I want to see, I did all in my power to help her.
A.Now that B.While C.As D.Even if
26.Though surprised to see us, _____ artist and _____ professor gave us _____ warm welcome in her villa.
A.the; the; a B.an; a; / C.the; /; a D.an; /; /
27.No one ____ this building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police.
A.is leaving B.is to leave
C.has left D.will be leaving
28.–He was nearly drowned in a pool.
–Oh, when was _____ exactly
–It was in 2010 _____he was swimming with his friends.
A.this; that B.that; that C.that; when D.what; when
29.At present the hotel is almost empty, but I’m sure things will start to _____ in the spring.
A.pick up B.break up C.make up D.turn up
30.Mr.Lin’s comments were very difficult to follow because they were _____ related to the topic under discussion.
A.precisely B.specifically C.typically D.loosely
31.I don’t believe it! She is so mild in nature; she _____ have treated her customers that way.
A.shouldn’t B.mustn’t C.couldn’t D.needn’t
32.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many people who are generally ____ to be geniuses have high IQs.
A.suspected B.exposed
C.instructed D.concluded
33.You’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 immediately, for he may not be _____ tomorrow.
A.available B.accessible
C.acceptable D.adorable
34.–Mary, _____, but you really shouldn’t speak with your mouth full of food.
–Oh, I’m sorry.
A.I hate to talk with you B.I hate to say this
C.I’m really tired of this D.sorry to hear that
35.I’d rather _____ the basketball match last night with my friends; otherwise, I would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by now.
A.not have watched B.not watch
C.have not watched D.not had watched
第二节: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
People do not analyze every problem they meet.Sometimes they try to remember a solution from the last time they had a 36 problem.They often accept the opinions or ideas of other people.Other times they begin to act without thinking; they try to find a solution by trial and error. 37 , when all of these methods fail, the person with a problem has to start analyzing.There are six 38 in analyzing a problem.
First the person must recognize that there is a problem.For example, Sam's bicycle is broken, and he cannot ride it to class as he usually does.Sam must 39 that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his bicycle.
Next the person must 40 the problem.Before Sam can repair his bicycle, he must know why it does not work.For example, he must 41 the parts that are wrong.
Now the person must look for 42 that will make the problem clearer and lead to 43 solutions.For example, suppose Sam decides that his bike does not work because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brakes. 44 , he can look in his bicycle repair book and read about brakes, 45 his friends at the bike shop, or look at his brakes carefully.
After 46 the problem, the person should have 47 suggestions for a possible solution.Take Sam as an example 48 , his suggestions might be: tighten or loosen the brakes; buy new brakes and change the old ones.
In the end, one 49 seems to be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ometimes the 50 idea comes quite 51 because the thinker suddenly sees something new or sees something in a 52 way.Sam, for example, suddenly sees there is a piece of chewing gum(口香糖)stuck to a brake.He 53 hits on the solution to his problem: he must 54 the brake.
Finally the solution is 55 .Sam does it and finds his bicycle works perfectly.In short, he has solved the problem.
36.A.serious B.usual C.similar D.common
37.A.Besides B.Instead C.Otherwise D.However
38.A.ways B.conditions C.stages D.orders
39.A.explain B.prove C.show D.see
40.A.judge B.find C.describe D.face
41.A.check B.determine C.correct D.recover
42.A.answers B.skills C.explanation D.information
43.A.possible B.exact C.real D.special
44.A.In other words B.Once in a while C.First of all D.At this time
45.A.look for B.talk to C.agree with D.depend on
46.A.discussing B.settling down C.comparing with D.studying
47.A.extra B.enough C.several D.countless
48.A.secondly B.again C.also D.alone
49.A.suggestion B.conclusion C.decision D.discovery
50.A.next B.clear C.final D.new
51.A.unexpectedly B.late C.clearly D.often
52.A.simple B.different C.quick D.sudden
53.A.fortunately B.easily C.clearly D.immediately
54.A.clean B.separate C.loosen D.remove
55.A.recorded B.completed C.tested D.accept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满分40 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 选出最佳选项。
A
It was the summer of 1965.DeLuca, then 17, visited Peter Buck, a family friend.Buck asked DeLuca about his plans for the future.“I’m going to college, but I need a way to pay for it,” DeLuca recalls saying.“Buck said ‘you should open a sandwich shop.’”
That afternoon, they agreed to be partners.And they set a goal: to open 32 stores in ten years.After doing some research, Buck wrote a check for $1,000.DeLuca rented a storefront(店面) in Connecticut, and when they couldn’t cover their start-up costs, Buck kicked in another $1,000.
But business didn’t go smoothly as they expected.DeLuca says, “After six months, we were doing poorly, but we didn’t know how badly, because we didn’t have any financial controls.” All he and Buck knew was that their sales were lower than their costs.
DeLuca was managing the store and going to the University of Bridgeport at the same time.Buck was working at his day job as a nuclear physicist in New York.They’d meet Monday evenings and brainstorm ideas for keeping the business running.“We convinced ourselves to open a second store.We figured we could tell the public.‘We are so successful, we are opening a second store.’” And they did –in the spring of 1966.Still, it was a lot of learning by trial and error.
But the partners’ learn-as-you-go approach turned out to be their greatest strength.Every Friday, DeLuca would drive around and hand-deliver the checks to pay their suppliers.“It probably took me two and a half hours and it wasn’t necessary, but as a result, the suppliers got to know me very well, and th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established really helped out.” DeLuca says.
And having a goal was also important.“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that can get you down.You just have to keep working toward your goal.” DeLuca adds.
DeLuca ended up founding Subway sandwich, the multimillion-dollar restaurant chain.
56.DeLuca opened the first sandwich shop in order to .
A.support his family
B.pay for his college education
C.help his partner expand business
D.do some research
57.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Buck
A.He put money into the sandwich business.
B.He was a profess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e was study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dgeport.
D.He rented a storefront for DeLuca.
58.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ir first shop
A.It stood at an unfavorable place.
B.It lowered the prices to promote sales.
C.It made no profits due to poor management.
D.It lacked control over the quality of sandwiches.
59.They decided to open a second store because they .
A.had enough money to do it
B.had succeeded in their business
C.wished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customers
D.wanted to make believe that they were successful
60.What contributes most to their succes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A.Learning by trial and error. B.Making friends with suppliers.
C.Finding a good partner. D.Opening chain stores.
B
Tales From Animal Hospital
David Grant
David Grant has become a familiar face to millions of fans of Animal Hospital.Here Dr Grant tells us the very best of his personal stories about the animals he has treated, including familiar patients such as the dogs Snowy and Duchess, the delightful cat Marigold Serendipity Diamond.He also takes the readers behind the scenes at Harmsworth Memorial Animal Hospital as he describes his day, from ordinary medical check-ups to surgery(外科手术).Tales From Animal Hospital will delight all fans of the programme and anyone who has a lively interest in their pet, whether it be cat, dog or snake!
£14.99 Hardback 272pp Simon Schuster
ISBN 0751304417
Isaac Newton: The Last Sorcerer
Michael White
From the author of Stephen Hawking: A Life in Science, comes this colorful description of the life of the world’s first modern scientist.Interesting yet based on fact, Michael White’s learned yet readable new book offers a true picture of Newton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what people commonly know about him.Newton is shown as a gifted scientist with very human weaknesses who stood at the point in history where magic ended and science began.
£18.99Hardback 320pp Fourth Estate
ISBN1857024168
Fermat’s Last Theorem
Simon Singh
In 1963 a schoolboy called Andrew Wiles reading in his school library came across the world ‘s greatest mathematical problem: Fermat’s Last Theorem(定理).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French mathematician Pierre de Ferma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theorem had baffled and beaten the finest mathematical minds, including a French woman scientist who made a major advance in working out the problem, and who had to dress like a ma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tudy at the Ecole Polytechnique.Through unbelievable determination Andrew Wiles finally worked out the problem in 1995.An unusual story of human effort over three centuries, Fermat’s Last Theorem will delight specialists and general readers alike.
£12.99 Hardback 384pp Fourth Estate
ISBN 1857025210
61.What is Animal Hospital
A.A news story. B.A popular book.
C.A research report . D.A TV programme.
62.In Michael White’s book, Newton is described as .
A.a person who did not look the same as in many pictures
B.a person who lived a colorful and meaningful life
C.a great but not perfect man
D.an old-time magician
63.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baffle” as it is used in the text
A.To encourage people to raise questions.
B.To caus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C.To provide a person with an explanation.
D.To limit people’s imagination.
64.The person who finally proved Fermat’s Last Theorem is .
A.Simon Singh B.Andrew Wiles
C.Pierre de Fermat D.a French woman scientist
65.What is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ese three texts
A.To make the books easier to read.
B.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C.To introduce new authors.
D.To sell the books.
C
Treasure hunts have excited people’s imagination for hundreds of years both in real life and in books such as Robert Louis Stevenson’s Treasure Island.Kit Williams, a modern writer, had the idea of combining the real excitement of a treasure hunt with clues found in a book when he wrote a children’s story, Masquerade, in 1979.The book was about a hare, and a month before it came out Williams buried a gold hare in a park in Bedfordshire.The book con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clues to help readers find the hare, but Williams put in a lot of “red herrings”, or false clues, to mislead them.
Ken Roberts, the man who found the hare, had been looking for it for nearly two years.Although he had been searching in the wrong area most of the time, he found it by logic , not by luck.His success came from the fact that he had gained an important clue at the start.He had realized that the words: “One of Six to Eight” under the first picture in the book connected the hare in some way to Katherine of Aragon, the first of Henry VIII’s six wives.Even here, however, Williams had succeeded in misleading him.Ken knew that Katherine of Aragon had died at Kimbolton in Cam bridgeshire in 1536 and thought that Williams had buried the hare there.He had been digging there for over a year before a new idea occurred to him.He found out that Kit Williams had spent his childhood near Ampthill, in Bedfordshire, and thought that he must have buried the hare in a place he knew well, but he still could not see the connection with Katherine of Aragon, until one day he came across two stone crosses in Ampthill Park and learnt that they had been built in her honor in 1773.
Even then his search had not come to an end.It was only after he had spent several nights digging around the cross that he decided to write to Kit Williams to find out if he was wasting his time there.Williams encouraged him to continue, and on February 24th 1982, he found the treasure.It was worth £3000 in the beginning, but the excitement it had caused since its burial made it much more valuable.
66.The underlined word “them” (paragraph1) refers to .
A.red herrings B.treasure hunts
C.Henry VIII’s six wives D.readers of Masquerade
67.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lue in the story to help Ken Roberts find the hare
A.Two stone crosses in Ampthill. B.Stevenson’s Treasure Island
C.Katherine of Aragon. D.Williams’ hometown.
68.The stone crosses in Ampthill were built .
A.to tell about what happened in 1773 B.to show respect for Henry VIII’s first wife
C.to serve as a road sign in Ampthill Park D.to inform people where the gold hare was
69.Which of the following describes Roberts’ logic in searching for the hare
a.Henry VIII’s six wives b.Katherine’s burial place at Kimbolton
c.Williams’ childhood in Ampthill d.Katherine of Aragon
e.Stone crosses in Ampthill Park
A.a-b-c-e-d B.d-b-c-e-a
C.a-d-b-c-e D.b-a-e-c-d
70.What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A.An exciting historical event. B.A modern treasure hunt.
C.The attraction of Masquerade. D.The importance of logical thinking.
D
Elephants don’t forget-at least, female elephants don’t.Elephant families are matriarchal.
And the social knowledge gained by the oldest females is the key to a family group’s survival,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April by Karen McComb, a biologist at Sussex University in England.
Elephants announce their presence by making a deep, long sound, a practice referred to as contact calling .An unfamiliar call may mean that an elephant from outside the family group is nearby.A stranger can cause trouble, interrupting feeding or disturbing the young.So an elephant matriarch signals the family to gather around her; then they all lift their trunks in the air to smell the unfamiliar caller.False alarms can disturb the group and take time and energy away from feeding, so survival may depend in part on getting it right.
Working with Cynthia Moss, who founded the Amboseli Elephant Research Project in Kenya 30 years ago, McComb tested the social knowledge of 21 Amboseli elephant families with matriarchs 27 to 67 years old.She played recordings of contact calls to each family and found that the oldest matriarchs were much better at picking out unfamiliar calls.In fact, a group with a matriarch in her fifties was several thousand times more likely to form into a group upon hearing an unfamiliar contact call than when hearing a familiar call.However, families with younger matriarchs were less than twice as likely to gather together upon hearing an unfamiliar contact call as compared with a familiar call.And they gathered together a lot.Moreover, the social knowledge of older matriarchs translated into favorable results: Families with older matriarchs produced more baby elephants in each female-reproductive year.
This finding shows how difficult it is to protect the oldest members of elephant families.As elephants age, they continue to grow larger, as do their much wanted tusks (象牙) .So the older – and wiser – a matriarch is, the greater the chance she will be killed.About 800,000 elephants have been killed by people in the past 20 years.
71.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matriarch” mean
A.An old member of an elephant family.
B.A female head of an elephant family.
C.A wise elephant.
D.A large elephant.
72.When do elephants form into a group
A.When they are feeding the young.
B.When they see a familiar elephant.
C.When they are giving birth to baby elephants.
D.When the leading elephant gives out a warning.
73.The research with recordings of contact calls shows .
A.how fast elephants form into groups
B.how important the age of a leading elephant is
C.how frightened elephants are when hearing a strange call
D.how frequently old elephants call 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74.The older a female elephant is .
A.the stronger she will be B.the poorer memory she will have
C.the more useless her tusks will be D.the more likely she will be killed
75.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elephants may .
A.run into other elephant families
B.give wrong warnings to their mothers
C.run away upon hearing a strange sound
D.produce more babies by gathering together more often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5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2.本卷共6小题,共35分.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按照题目要求用英语回答问题.
[1] Rising temperatures have forced many plants to climb to higher elevations(海拔)to survive, researchers reported.
[2]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plants studied along six West European mountain ranges climbed an average of 29 meters in altitude in each decade since 1905 to better conditions on higher ground, the researchers reported in the journal Science.
[3]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t's shown that climate chang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 large set of forest plant species,” said Jonathan Lenoir, a forest ecologist at Agro Paris Tech in France, who led the study.“It helps us to develop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ecosystems respond to temperature changes.”
[4] The French team's findings suggest plants at high altitudes face the same or greater impacts from rising temperatures.“Plants species move where it'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m to grow,” Lenoir said.“If you change these good conditions, species will move to recover the same conditions.”
[5] Using database on plant species found at specific locations and elevations stretching back to 1905, the researchers showed many plants have steadily climbed higher to conditions best suited for survival and growth.
[6] Plants move higher when they disperse (分散) their seeds in the wind, which blows them to high elevations and cooler temperatures similar to their former location, Lenoir said.
[7] The researchers tracked 171 forest plant species during two periods-between 1905 and 1985, and from1986 to 2005--along the entire elevation ranging from sea level to 2,600 meters.They found that two-thirds of the plants responded to warming temperatures over that time b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Plants at higher altitudes also appear most sensitive to warmer conditions because slight temperature changes at higher altitudes have a bigger impact.
76.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No more than 5 words)
77.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th proper words.(No more than 4 words)
Plants at high altitudes are quick to feel the warmer temperature because a tiny change there can on them.
78.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7 with proper words.(No more than 4 words)
79.How do plants move to higher elevations (No more than 8 words)
80.What does the word “them” (line 2, paragraph 6) probably refer to (No more than 2words)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校刊英文版的编辑,请你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写一篇题目为 “Top Meal of the Day” 的文章登在校刊上。
现状 许多高中学生不吃早餐(skip breakfast),其结果不仅影响白天的学习,而且导致身体变差。
原因 1.认为早餐不重要,可有可无;2.早晨时间匆忙,为了节省时间不吃早晨;3.女孩为了减肥而不吃早晨。
建议 每位学生都应该每天吃早餐。原因……(自定,至少两个)。
要求:
1.请按照要求使文章内容充实,上下文连贯通顺;
2.词数:120左右。
参考答案
1-5AABAC 6-10 CBAAC 11-15 CAACA 16-20 CBCBA
21-25 CDADB 26-30 CBCAD 31-35 CDABA
36-40 CDCDB 41-45 BDADB 46-50 DCBAC 51-55 ABDAC
56-60 BACDA 61-65 DCBBD 66-70 DCBCB 71-75 BDBDA
76.Plants move / Climb higher
77.have a bigger impact / have a greater effect
78.moving to higher altitudes / moving higher
79.The wind blows their seeds there / to higher elevations
80.Their seeds.
Top Meal of the Day
Nowadays it’s common for many high-school students to skip breakfast, leading to both poor school performance and damage to their health.
When asked why they skip breakfast, some students say they think of breakfast as the least important meal of the day, and think it unnecessary, while others say they have too little time in the morning to have breakfast.And a third group, mostly girls, say they want to lose weight so they skip breakfast.
We suggest that every student should have breakfast properly every day, since breakfast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energy that one needs every day.In addition, having breakfast can help you to concentrate in class and study more efficiently.
听力材料
Text 1
M: Is Mr. Black angry
W: I don't think so. If he were, he'd tell us.
Text 2
W: David, could you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for me while I go to the doctor’s The only appointment I could get is at eleven o'clock.
M: All right. But I have to leave at one o'clock. I' m going to a party in the afternoon.
Text 3
W: You must enjoy danger. I mean, you wouldn't be a fireman if you weren't brave, would you
M: I don't know about that. I had a very frightening experience quite recently.
Text 4
M: Good afternoon, Madam, would you like to sit beside the window You can enjoy the sea and the mountains.
W: I'd prefer to sit alone, but I suppose this will do. Have you a menu, please
Text 5
W: Tom.
M: Yes
W: Please give me a newspaper, will you I want to look through today's ads.
M: Here you are.
Text 6
W: Well, Bob White, what a surprise!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M: Hello, Sophia! My gosh! How long has it been Wasn't it a year ago at Christmas, the last time I saw you
W: You know, I think you are right. How are your wife and kids
M: Oh, they are fine. Billy fell down and broke his leg a few minutes ago. But other than that, there's been nothing special.
W: Wasn't Joe learning to play the violin Seems to me I remember something about that.
M: Oh, he's given up. He's all excited about sports now. Actually, I don't mind. All that screeching was getting on my nerves!
W: And Mrs. White, what's she doing these days
M: She's going to night school on Mondays. She's studying French now, but last year she studied typing at school. Next it'll probably be cooking.
W: How nice for her. Oh, I'm sorry, I've got to rush. But say hello to Mrs. White for me, will you
M: Sure I will, and remember me to your husband. Bye.
Text 7
W: You told everyone that you were an expert of computers. But I find you are always lying.
M: But how can you say that Have I done anything wrong to have come to help you Tell me that.
W: Sorry I didn't mean that. I was worried about the work in my computer. I have to finish it by tomorrow. But you see there seems no possibility now.
M: You just wait and see.
W: All right then. But please be careful. Don't delete anything that's saved. Everything is important for me in it. I've been working on the project for nearly a month. And the boss has been ordering me to be quicker.
M: Don't just talk. Give me a hand, please. Would you please turn on the light I can't see clearly.
W: All right, here it is.
M: Here it is now. You fool don't know some of the wires just came loose.
W: Thank you, expert.
Text 8
W: Front desk. Can I help you
M: This is Read in Room 2018. I just checked in this morning. My handbag is missing! I wonder if anyone happened to find it and turned it in. It's not big, made of black leather. It's very important to me, you know. My ID card, telephone book, pen, mobile phon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my Master Card, are all in it.
W: Are you sure you lost it in our hotel
M: I think so. I went to the Peace Supermarket at about 11 : 30 this morning. Perhaps I left it on the counter while paying the things I bought.
W: Please call the supermarket first, if you don't mind. Then call me back if you still can't find it.
M: All right. Thank you.
Text 9
W: Did you see the late night film on television yesterday
M: The one on Channel 8
W: No, on Channel 5. It was about a couple who hitchhiked across the Sahara desert.
M: No, I didn't. Was it any good
W: Well, it was quite good, I suppose, but all those miles of sand did get a bit boring after a while. I think I prefer horror films to travel stories or love stories.
M: I went out for a meal with my friends. They took me to a Greek restaurant.
W: Sounds unusual! What was the food like
M: Actually, I quite liked it.
W: I'm not keen on foreign food myself, I'd rather stick to roast beef or just fish and chips.
M: Yes. I noticed you always eat chips! Don't you ever get sick of chips
W: No, never. In fact, I'd rather eat chips than bread.
M: Well, I prefer trying new food to eating the same old things day after day.
W: I see. So you won't be coming to the care at lunchtime with me, then. You' d rather eat on your own, right
M: Well...
Text 10
Ladies and gentlemen, attention, please. Let's finish our visit in Lakeside. The next destination we are going to is the San Diego Zoo about 20 miles away. When we reach there, a guided tour on one of the famous double-decked bus is the best way to see a lot of the Zoo, and it's also a way to view the Zoo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For first-time visitors, a bus tour will help you get familiar with the entire Zoo. There is a lot to see, so you can return to favorite spots later. A bus tour ticket is good for both the 40-minute guided tour and unlimited transportation on the Express Bus, which allows you to get on and off at five locations around the Zoo. Enjoy this day!
Thank you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