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九年级化学 3.1构成物质的微粒 复习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化学 3.1构成物质的微粒 复习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型 复习
编写
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过程与
方法 指导学生从分子和原子离子的观点观察世界,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正确的微粒观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联系,原子构成
教学难点 概念的辨析应用以及在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环节 教 学 问 题 活 动
设 计 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1.观察讨论电解水能产生氢气和氧气,请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形象描述该过程
2.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情景1教师投影水分子分解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竞答从中获取的信息。小组讨论交流,竞答,组间相互矫正,评价补充。
情景2 组织学生辩论,
自主学习 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根据复习提纲,完成基本知识的回顾。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区别和联系
命题角度:分子、原子、离子区别和联系的判别
命题方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分子
原子
离子



定义
保持物质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_____________
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
电性
是否可分
符号
化学式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相同点
(1)都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非常小、在不停地运动着、粒子之间有间隔等)
(2)都能保持由它们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相互
关系
精讲悟疑: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而不是唯一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由它们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水分子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铁原子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等。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在其他的条件下(如核裂变时)可以再分。在中考中关于分子和原子易触雷的地方有易混淆两种粒子,易忽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中的“化学变化”这个前提
考点二 微观粒子的性质与物质宏观现象的解释
命题角度:根据宏观物质表现出的现象考查粒子的基本性质。
命题角方式:简答和填空
(1)质量和体积都______
(2)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粒子运动越________
(3)粒子间有间隔,且,且温度越高,粒子间间隔越_______
精讲悟疑: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一些基本性质,运用这些基本性质可以解释一些宏观现象。解题的关键是要将粒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对应起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随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发生变化,当物质发生体积或状态变化时,主要是与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有关;一些扩散现象(如溶解、蒸发、挥发等)与粒子的不停地运动有关。
考点三 粒子与物质构成的关系
命题角度:借助粒子的结构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并判断判断物质由哪些相应粒子构成
精讲悟疑;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要判断构成物质的粒子一般可根据如下方法来确定:(1)气态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氦气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3)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NaCl)是由Na+和Cl-构成的。
考点四 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相对质量
(1)原子的构成
______(带正电)
____
原子 _____(不带电)
_____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 =
(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及近似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
引导学生回顾对比交流判断分子、原子、离子三大微观粒子的不同点(从定义、电性、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等方面)相同点及这几种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结合具体中考题目,让学生充分理解分子与原子概念,防止概念混淆。
宏观现象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表现出宏观现象
在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抓住问
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结构模型或回血符号引导学生判别构成物质的相关粒子,帮学生建立宏观物质、化学符号及微观结构的三重表征。
通过形象的图片或动画重现
原子的结构
回顾交流回顾交流原子构成及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及个粒子的等量关系以及原子的质量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1)
 

根据板书计划及实际情况,及时在问题后深化,启发诱导,各小组逐步完善本组知识网络,其余组答疑补充,最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不断运动
D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大量氢离子
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微粒观和物质变化的运动观,
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例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例4 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D.核电荷数为

达标测试
见“达标测试题”限时训练,达标反馈,精讲点拨。
作业 设计 以“我对微观粒子的再认识”为题做一个总结
教 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