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 走进微观 教案 『课标要求』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教学建议』 第一节走进微观说明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彩图呈现多种物质分子和原子结构,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组成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性质。继而又将原子的结构模型、质子和种子的结构展示出来,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 『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通过生活和小学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并且各种物质以各种形态展现着。 学生差异性: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熟知的事物结合倍数关系理解原子与分子的数量级,但部分学生不很很好得理解分子、原子“小”的概念。 学习优势:这一节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未知的世界,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是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 通过演示一些现象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勇气。 教学方法与媒体 1、多媒体播放有关物质组成的图片和微课,引发学生宏观之大,微观之小的感慨。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讲解“物质”概念,并提问题:这些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以上两点引入物质组成的教授。 3、老师在从古到今关于物质的答案中,逐渐过渡到若物质无限分下去,会出现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分子)。 4、提出微观粒子的名词后,继而开始分析科学家的贡献,逐渐把他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结论进行分享(重点是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具准备 1、微课(关于物质组成和“基本粒子”的) 2、课件 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天文望远镜,目的是什么?通过它发现了什么? 新课教学: 一、自然的尺度 板书:1、自然的尺度(宏观、中观、微观)。 通过展示微课让学生直观感受微观之小,宏观之大,人眼感官范围很小。 过渡:尘土、树木、火焰、空气,星辰都是物质,物质由树木组成呢? 二、组成物质 板书:2、物质组成 首先让学生看书,根据ppt提示找问题的答案(同方可交流) 老师抽学生回答问题并板书要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如果把物质无限分下去,会出现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分子) 并展示现代科技观察到的分子和原子结构 这时,回到科学家,提出我们能把微观世界研究得如此之细,全靠科学家的贡献,从而引入微观粒子。 三、微观粒子 板书:3、微观粒子 学生看出,发现科学家关于微观粒子的描述 老师及时展示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微课,明显其基本观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微观物质的空间尺度,并播放原子结构的微课,总结本课重点。 抽学生小结本课。 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提炼并板书: 1、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3、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4、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单位cm)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课堂当堂练习: 1、将人们首先带入原子微观世界的发现是( ) A、质子的发现 B、电子的发现 C、中子的发现 D、夸克的发现 2、如图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 ) 3、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原子核中带电的粒子是( ) A.电子 B. 质子 C.中子 D. 核子 4、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 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 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 5、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