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2.认识灭火原理和防火灭火的措施。 3.了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认识爆炸和防范爆炸的措施。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至少破坏燃烧所需条件之一。如(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促进燃烧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___________时,遇到明火就会____________,导致气体的条件在____________里急剧________,从而引起_____________。 二、预习展示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 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4.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 ) A?? 是液态物质???? B? 与氧气接触少??? C?? 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 5.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带上车船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红磷的箱子应贴的是( )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目标一:灭火的原理 1.认真观察活动天地6-1,寻找灭火的方法。 【交流讨论】 (1)什么是燃烧? (2)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 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 ) ③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 ) 2.你能用燃烧的条件解释 “赤壁之战”中的以下问题吗? ①周瑜用带火的箭和风筝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的目的是什么? ?? ②部分船只逃脱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 ?? ③孔明借的东风起到了什么作用? ?? ④曹军中有人向火上泼水,为什么木船上的火没有灭 目标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认真观察活动天地6-2,乙炔的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 1.乙炔在发生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的产物有何不同? 2.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哪些? 3.下列现象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 (1)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 (2)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 (3)家庭用的燃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 目标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认真观察实验探究6-1,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1.为什么刚开始氢气能够在导管的尖嘴处安静地燃烧,而片刻后却发生爆炸了呢? 2.能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吗? 3.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 【达标检测】 1.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1)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3)将沙土铺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4)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2.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 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5.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眼睛里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D.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6.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7.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 8.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一商厦发生大火,造成几十人葬身火海,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自救。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1)沿楼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房门(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 A (1)(2)(3)(4) B (2)(3)(4)(5) C (3)(4)(5)(6) D (1)(2)(4)(5) 9.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内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10.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液化石油气 D.天然气 11.“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心中掺入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心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电燃蜡烛。 (1)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 课前学习 氧气 发光 发热 氧化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降低温度 隔绝氧气 移走可燃物 增大氧气的浓度 增大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 爆炸极限 剧烈燃烧 有限空间 爆炸 预习展示 1.D 2.D 3.A 4.D 5.C 6.A 【达标检测】 1.(1)A;(2)C;(3)A;(4)B 2.D 3.D 4.A 5.B 6.B 7.C 8.B 9.C 10.A 11.(1)Mg+O2点燃2MgO;(2)温度达到着火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