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学课题【课题内容】:《欧姆定律》【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二节【授课对象】:初三第一学期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内容分析《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动势、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1.本节课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电学中重点内容之一。2.本节课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3.本节课的内容: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欧姆定律;(3)欧姆定律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于通过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揭示欧姆定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三、学情分析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使用,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总结出欧姆定律。由于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实验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生已具有一定连接电路的能力。所以本节课以”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与论证一评估与交流”为顺序,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和加深科学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自己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但考虑到欧姆定律是需要运用到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在没掌握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实验必然存在较大的因难,在教学中以设计实验环节为本节课难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以提示、点拨为主,以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思考的方向,降低对实验设计的难度,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感。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应用欧姆定律,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教学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电阻、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若干导线。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上节课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得出了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什么结论?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在数值上有怎样的关系?1、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2、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回忆前几节课知识,以引出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一)、欧姆定律学生探究活动一:欧姆定律的内容【提问】综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师】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表达式I=【师】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师】给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和单位式中: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学生探究活动二:对电阻公式的理解:1、由欧姆定律推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为0?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二)欧姆定律的应用学生探究活动三:用欧姆定律求电压、电阻:【师】下面我们看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要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路的电压或电阻,各需要什么条件?【题型一】求电流I例题1、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Q,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题型二】求电阻R例题2、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跟一只灯泡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为0.28A,再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为220V,试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师】同学们刚才的演算说明大家已能用欧姆定律解简单的电学应用题,通过解这些题你有什么收获吗?【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欧姆定律不仅适用同一个电器、同一个导体,也适用几个用电器组成的同一段电路.现在,大家总结一下二个题中分别是怎样应用欧姆定律的。(三)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师】对R=,能否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对U=IR,能否说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大家讨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对物理公式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公式R=,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这里要注意的是,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跟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或电压的大小,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公式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但要注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导体电阻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也成正比。【生】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生】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由公式得出的电流单位一定是“安培”。学生解答并相互点评【生】电流、电压、电阻的三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就可以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生】欧姆定律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指的是同一段电路。【生】第一题是直接利用欧姆定律I=的。【生】第二题应用的是由欧姆定律I=得到的变形公式R=【生】不能这样说.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电流、电压无关.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和电流、电压也没有关系。教师点拨一:欧姆定律成立的条件:I、U、R对应于同一段导体。理解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思和国际单位。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而跟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教师点拨二:方法:控制变量法。可以控制电流相同,通过比较电压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初步介绍伏安特性曲线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锻炼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2.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四、布置作业教材Pxx动手动脑学物理2、3十、教学评价1.内部评价:教师对自身的评价(1)教师对地理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明确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本节课教材在全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理顺并融会贯通。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与课标和教材内容相符合。(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对重点内容,分析时“点”透,练习时时间要给够,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3)注意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4)教学环节清楚,安排合理,衔接紧密。(5)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教学进展、知识容量、思维密度既要考虑提高课堂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地理作业练习要精练,内容和分量适当,最好能基本上在当堂完成。2.外部评价:(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坚持启发式教学。(2)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对课堂时间和节奏的合理把控。板书设计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R一定时,I跟U成正比U一定时,I跟R成反比2、变形公式R=R在数值上等于U和I的比值U=IR.U在数值上等于I和R的乘积教学反思1、欧姆定律这一内容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从电学这一部分的前后联系来看,这一节处于核心位置,前面是电学的基础,即对电流、电压、电阻的认识,后面是电功、电功率、家庭电路的计算,是电学的引申和扩展。2、本节教材包括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表达、三个物理量单位及两个变换式。难点是指导学生运用对欧姆定律的理念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分析问题步骤和思维。所以对欧姆定律内容的学习我采用了利用旧知识来认识理解新的物理意义。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好的解题习惯;注意加强对学生理论思维和定量计算的指导;力争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学生喜欢师生互动,想回答问题,合理分配时间,运用幽默语言,回顾上节课,引入新知识,老师上课不要太严肃等建议。3、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还是落实的不太到位:如科学分配时间,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高课堂活跃气氛等。我想,在以后的教和学中,我会让学生的建议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充分体现,从而让课堂更贴近学生,走进学生。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师生协作教研之花更鲜、更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