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6课,主要探索声音的高低这一属性。教材首先通过提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聚焦探究主题。探索部分通过观察铝片琴、口琴等乐器振动物体的长短、大小,发现振动物体的形状与声音高低的关系,并借助钢尺探索振动快慢影响声音的高低。最后通过观察风铃、编钟的特点,应用概念判断物体发出声音高低的规律。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高低、强弱的特点,振动的幅度影响声音的强弱。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学生已经借助尺子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本课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探索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目标】 经历不同长度或大小的铝片、玻璃、木棒、风铃管、玻璃杯、铁碗、瓷碗等物体发出声音高低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的活动,并借助钢片琴与APP探索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关系的过程,期望达成:知道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能借助APP测量物体振动快慢,并通过数据分析建立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保持探索声音变化的兴趣。 【重 难 点】 观察不同长度或大小的物体发出声音高低,借助APP测量物体振动快慢,并通过数据分析建立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铝片琴、玻璃、木棒、风铃管、玻璃杯、铁碗、瓷碗各一套、吉他一把 学生准备:手机APP、钢片琴、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表演激趣,聚焦问题 1.师生利用钢片琴合奏唱《小星星》。 2.揭题。 二、初步体验,归纳现象 1.提问:也就是说短的钢片振动发出声音高,长的钢片振动发出声音低。那其他物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2.学生观察记录。 3.交流汇报:玻璃、木头、陶瓷以及用这些材料做成的物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实验探索,聚焦本质 1.过渡引导: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物体都有长(大)发出的声音低,短(小)发出的声音高的特点,这是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 2.演示APP操作方法。 3.探究实验方法:那我们如果来利用手机APP和小钢片琴来验证物体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关系呢? 4.【PPT】出示记录单,介绍记录方法。 5.学生实验测量记录。 6.交流研讨,建构概念。 (1)提问:物体振动的快慢和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哪个小组根据你的记录单,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提问:哪些小组的结论和这个小组一样?有没有补充或不同的发现? (4)小结:我们借助手机APP测量钢片琴的振动快慢,发现物体越短(小)振动快,声音就高,物体越长(大)振动慢,声音就越低。(板贴:振动快、振动慢) 四、拓展延伸,铺垫下文 1.【PPT】出示 吉他琴弦 引导:吉他的琴弦长短是一样的,那么他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应该是什么样的? 2.教师弹奏演示:长短一样的琴弦,但也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 ? 【板书设计】 声音的高与低 短(小)→振动快→声音高 长(大)→振动慢→声音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