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世界巡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作用,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4)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知道光的三基色。2.过程和方法(5)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6)经历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实验过程,从色散现象中认识到白光是复色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思到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实际密切相连,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8)通过研究光的色散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体会自然现象的神奇美妙,体验探究与发现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色散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光线”这一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一段手影表演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本节课的光学之行。板书:3.1光世界巡行(二)进入新课1.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刚刚的手影表演很精彩,这是光和影的艺术,给了我们美妙的享受,那光在我们生活中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板书: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光的作用。2.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源接前面的环节:既然光这么有用,光来自何处?让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出的实例归纳得出这些光源的共同特点: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得出光源的定义并板书:1.光源播放三组图片,让学生辨别是否光源,并对这些光源进行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接上一个环节:光从光源出来后怎样传播呢?板书:二、光是怎样传播的播放一组图片:光透过树叶射下来、对着太阳观察玻璃珠、黑夜中的灯塔、各个方向射灯的舞台。让学生观察图片提出猜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补充学生的猜想:在其他介质中呢?也是沿直线传播?实验探究:让学生带着猜想观看实验视频“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得出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不会沿直线传播。板书: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线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称为光线。展示简两组笔画图片,解释光线是一种物理模型,不是实际的线。板书:3.光线让学生尝试用光线表示:1.一束光;2.点光源发出的光;3.平行光(4)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1.影的形成:利用“光线”画图解释影子的形成及特点:离光源越近,影子越短。让学生完成一道课堂练习,加深对影子成因的理解。2.日食、月食:结合图片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3.小孔成像:观看视频“小孔成像”,用光线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展示图片:树荫下的小光斑,太阳形成的小孔成像。让学生完成一道课堂练习,加深对小孔成像的理解。板书:4.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5)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通过四组图片展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板书:5.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3.光的传播有多快利用故事引发思考:谁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快充满整个房间的东西?很多学生都能想到:蜡烛、火柴等。板书:三、光的传播有多快接上面的讨论,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吗?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声音传播的快慢进行比较,总结: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空气次之,玻璃较慢;举超人以光速飞行,一秒钟绕地球七圈半,让学生理解光速的快。让学生计算让光运动一年的距离,得出光年的定义,强调光年是长度单位。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光源、光沿直线传播的理解和运用,并结合题目进行小结。4.光的色散播放彩虹、光色散实验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白光是一种复色光,里面包含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板书:四.光的色散继续结合图片,解释光的色散实验。在色散实验的基础上给出复色光和单色光的定义。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三种最基本的单色光,其他色光都可以用这三者色光混合而成,所以电视机所有色彩都是由这三种单色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三)小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四)布置作业1.课本50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2、3题。2.《新课程》3.1节的练习(五)板书3.1光世界巡行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二、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源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线4.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5.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三、光的传播有多快四.光的色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