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3.会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能利用公式v=s/t及其变形公式的计算。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习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学习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动物的各种运动,引入新课。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二、新授:(一)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播放百米比赛视频,思考问题:(1)在跑步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2、小组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二)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1、学生阅读课本第19,20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s/t(3)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算算看:1m/s的速度与1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单位换算:1m/s=3.6km/h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__________=__________km/h?????10km/h=__________=___________m/s(4)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2、速度计算①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A.蜗牛:1.5mm/s???B.炮弹:1000m/s???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s???D.火车:360km/h②一列火车200m长,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6km的铁路桥,求火车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看课本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计算】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三、总结本节知识点:1、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板书设计:这节课是该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这册的重要知识点,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所以我们要对它引起高度重视。1.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非常深远了。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种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继续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