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2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整理
1.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温度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晶体与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条件
(1)晶体熔化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晶体凝固特点是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知识点分类练习
【1】物态变化
【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钢块轧成钢板
B.
木头制成课桌
C.冰糕化成糖水
D.生米煮成熟饭
【答案】C
【解答】解∶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知∶物态变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AB选项中只是固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不属于物态变化;选项D中生米煮成熟饭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其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米没有变成液态或气态,所以也不属于物态变化;选项C冰糕化成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体,属于物态变化的熔化现象。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例2】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壶口白气
B.湿手烘干
C.草叶露珠
D.冰雪消融
【答案】D
【解答】解:A、壶口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水滴,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湿手烘干是水变成的水蒸气,是汽化。故B不合题意;
C、草叶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水滴,是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是熔化。故D符合题意。
【例3】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答案】B
【解答】解:
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是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冰,冰是水凝固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3】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例3】(安安和康康共同探究物质A和物质B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安装上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之处是
;
(2)调整好器材后,他们开始实验,如图乙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3)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下物质A和物质B的温度,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物质
(选填“物质A”或“物质B”)是晶体,它在4min﹣7min这段时间内处于
(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或“液态”)状态。
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
【答案】(1)试管B碰到了烧杯底;(2)b;(3)物质A;固液共存
【解答】解:(1)由图可知,实验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安装上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之处是试管B碰到了烧杯底;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所以b方法正确;
(3)A和B两种物质都在不断吸收热量,物质A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A是晶体;物质B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物质B是非晶体。
根据表中数据,物质A吸收热量保持48℃不变,所以A晶体的熔点是48℃。
A晶体的熔点是48℃,它在4min﹣7min这段时间内处于熔化过程,所以它处于固液共存态。
【4】熔点和凝固点
【例4】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物质
水银
煤油
酒精
水
凝固点(℃)
﹣38.8
﹣30
﹣117
0
A.体温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答案】B
【解答】解:由于水银的凝固点是﹣39℃,所以体温计和水银温度计不可以测出南极的温度;
煤油的凝固点也高于﹣90℃,所以不能使用;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低于南极的最低温度,所以可以使用.
【例5】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
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在﹣265℃时氮是液态
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答案】B
【解答】解:A、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钢,所以A错误;
B、金的熔点是1064℃,小于铁的熔点1535℃,所以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所以B正确。
C、在﹣265℃时氮已凝固,是固态。所以C错误。
D、﹣40℃水银已凝固,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所以D错误。
【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例6】2020年5月7日,我国首次开展太空3D打印试验,成功打印出两个样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打印材料的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答案】吸收;熔化。
【解答】解:打印材料的粉末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例7】北方的冬天虽然气候寒冷,但其中充满了乐趣。最近一组“泼水成冰”的照片刷屏了朋友圈,如图所示,画面极致唯美。“泼水成冰”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在此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凝固;放出
【解答】解:泼水成冰是液体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难点攻克
1.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
【例1】如图是给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此晶体的熔点是
℃;
(2)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
【答案】(1)220;(2)3.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是220℃,也就是该物体的熔点;
(2)由图知,晶体B点开始熔化,C点熔化结束,即从2min时开始,5min时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2min=3min;
2.晶体熔化、凝固条件的理解
【例2】将一杯0℃的水和一块0℃的冰同时放到同一房间里,结果水没有结冰,冰也没有熔化,则该房间里的温度( )
A.高于0℃
B.等于0℃
C.低于0℃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解答】解:将一杯0℃的水和一块0℃的冰同时放到同一房间里,结果水没有结冰,冰也没有熔化,说明水没有放热,冰也没有吸热,所以水、冰以及空气间没有温度差,即空气的温度也为0℃,故B符合题意。
熔点和凝固点的应用
【例3】根据中所示几种固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单位:℃)情况,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海波
银
金
﹣117
﹣39
48
962
1064
A.常温下海波是液态的
B.银块掉入金水中会熔化
C.酒精在﹣117℃﹣定是固态
D.我国北方冬季局部气温可达﹣50℃,测量气温时可选择水银温度计
【答案】B
【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为48℃,常温时的温度要低于48℃,所以常温下海波为固态,故A错误;
B、银的熔点为962℃,金的熔点为1064℃,银块掉入金水中会熔化,故B正确;
C、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当温度在﹣117℃时,固态酒精可能处于熔化过程,它可能是固液共存态、液态或固态,故C错误;
D、我国北方冬季局部气温可达﹣50℃,而水银在﹣39℃时会凝固,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故D错误。
4.实验探究题
【例4】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同学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冰粒,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准备实验时,他们在烧杯中装适量质量相等的冰颗粒,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颗粒
;冰颗粒应适当得
(大一些/小一些)。
(2)他们设计了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并将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填入表中,并画出对应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象(如图甲、乙所示),表格中“××”处应填的内容是:
;实验可得到冰的熔点
℃。
时间/min
…
温度/℃
…
××
…
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正确/错误)的。小红同学绘制的图象是图
(甲/乙)。
【答案】(1)充分接触;小一些;(2)状态;0;(3)错误;甲。
【解答】解:
(1)准备实验时,他们在烧杯中装适量质量相等的冰颗粒,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颗粒;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应该选择较小的冰块进行实验;
(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应添加状态;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熔点为0℃;
(3)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错误的,冰会从室温吸收热量熔化;由图可知,小红同学绘制的图象是甲,因为不对冰加热熔化时间要长。
基础练习
1.晶体达到熔点时( )
A.必须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B.只要保持熔点不变,就会一直熔化
C.继续吸热可以使温度升高,熔化加快
D.不一定继续吸热也可有少量熔化
【答案】A
【解答】解:
AB、晶体达到熔点,还要继续吸收热量才能熔化,故A正确,B错误;
C、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晶体达到熔点,还要继续吸收热量才能熔化.故D错误。
2.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答案】A
【解答】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3.固体在吸热过程中( )
A.温度一定是上升的
B.温度不一定上升
C.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
D.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
【解答】解: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物质在吸热过程中温度不一定上升。但对于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是一直上升的,故B正确,ACD错误。
4.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铜
B.玻璃
C.冰
D.食盐
【答案】B
【解答】解:
A.铜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铜属于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玻璃属于非晶体,故B符合题意;
C.冰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食盐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食盐属于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5.下列物质均为晶体的是( )
A.石英、黄铁矿、松香、钻石
B.食盐、金刚石、海波、铁
C.玻璃、石英、金刚石、铜
D.金、沥青、巴西石、蜂蜡
【答案】B
【解答】解:海波、金刚石、食盐、以及所有金属都是常见的晶体。而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是常见的非晶体。
对照常见的晶体和非晶态可知:A中松香,C中玻璃,D中的沥青、巴西石、蜂蜡都是非晶体。而B中的食盐、金刚石、海波、铁都是晶体。
6.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解答】解:通过图象可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物质的凝固过程,
A、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40℃),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则此物质的熔点是40℃,故A正确;
B、在0至5min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此时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C、BC段是晶体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中物质放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在CD段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凝固已经完成,物质处于固态,故D错误;
7.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会/不会)熔化。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些碎冰,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温度
。
【答案】不会;吸收热量;不变。
【解答】解:
(1)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不会熔化;
(2)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8.冬天,菜农在菜窖中保存蔬菜为了防止冻坏蔬菜,常在菜窖中加几桶水,这是因为水在凝固过程中
而起保护作用。
【答案】放热
【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加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空气温度不至于很低,防止冻坏蔬菜。
5.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
,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起到调温的作用。(填物态变化和特点)
【答案】凝固放热
【解答】解:小颗粒球状物非晶体材料能起到调温的作用,是因为在温度升高时,熔化吸热,降低室温;当温度降低时,凝固放热,使室温不至于过低。
9.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图所示),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
成
,在此过程中,水会
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
,可以避免冻坏蔬菜。
【答案】凝固;冰;放出;低
【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加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空气温度不至于很低,防止冻坏蔬菜。
能力提升
10.如图是小刚用来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海波受热
(填
“均匀”或“不均匀”)。
在实验中,小刚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下表是他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海波熔化的特点是
(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2
如果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来,让海波的温度降低,再继续探究海波凝固的特点,会发现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是
℃。
【答案】(1)秒表;均匀;(2)需要;(3)
【解答】解:(1)探究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水浴法,使熔化的物体受热均匀,在实验时需要测
量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
通过表格中数据分析,海波在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晶体熔化需要吸热,但是
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晶体凝固时也有凝固点,同种晶体
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通过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温度是48℃,所以海波在凝固时的温度也是48℃。
11.每年的冬天,暴雪都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并且发现撒盐多的地方雪熔化得快,小华联想到学过的知识,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他由此猜想:
A.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
B.盐水的浓度越大,盐水的凝固点越低。
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做了两个实验:
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后,观察到有些
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由此验证猜想
正确。
(2)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9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表明猜想B
(选填“正确”
或“错误”)。
(3)为了给冷藏的物体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答案】(1)A;(2)先降低后升高;错误;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解答】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低于
0℃;故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示数为﹣1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
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故B错误;
冷藏的物体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
熔点低于0℃,所以应使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2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整理
1.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温度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晶体与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条件
(1)晶体熔化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晶体凝固特点是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知识点分类练习
【1】物态变化
【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钢块轧成钢板
B.
木头制成课桌
C.冰糕化成糖水
D.生米煮成熟饭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例2】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壶口白气
B.湿手烘干
C.草叶露珠
D.冰雪消融
【例3】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3】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例3】(安安和康康共同探究物质A和物质B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安装上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之处是
;
(2)调整好器材后,他们开始实验,如图乙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3)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下物质A和物质B的温度,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物质
(选填“物质A”或“物质B”)是晶体,它在4min﹣7min这段时间内处于
(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或“液态”)状态。
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
【4】熔点和凝固点
【例4】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物质
水银
煤油
酒精
水
凝固点(℃)
﹣38.8
﹣30
﹣117
0
A.体温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例5】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
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在﹣265℃时氮是液态
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例6】2020年5月7日,我国首次开展太空3D打印试验,成功打印出两个样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打印材料的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例7】北方的冬天虽然气候寒冷,但其中充满了乐趣。最近一组“泼水成冰”的照片刷屏了朋友圈,如图所示,画面极致唯美。“泼水成冰”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在此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难点攻克
1.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
【例1】如图是给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此晶体的熔点是
℃;
(2)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
2.晶体熔化、凝固条件的理解
【例2】将一杯0℃的水和一块0℃的冰同时放到同一房间里,结果水没有结冰,冰也没有熔化,则该房间里的温度( )
A.高于0℃
B.等于0℃
C.低于0℃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熔点和凝固点的应用
【例3】根据中所示几种固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单位:℃)情况,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海波
银
金
﹣117
﹣39
48
962
1064
A.常温下海波是液态的
B.银块掉入金水中会熔化
C.酒精在﹣117℃﹣定是固态
D.我国北方冬季局部气温可达﹣50℃,测量气温时可选择水银温度计
4.实验探究题
【例4】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同学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冰粒,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准备实验时,他们在烧杯中装适量质量相等的冰颗粒,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颗粒
;冰颗粒应适当得
(大一些/小一些)。
(2)他们设计了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并将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填入表中,并画出对应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象(如图甲、乙所示),表格中“××”处应填的内容是:
;实验可得到冰的熔点
℃。
时间/min
…
温度/℃
…
××
…
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正确/错误)的。小红同学绘制的图象是图
(甲/乙)。
基础练习
1.晶体达到熔点时( )
A.必须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B.只要保持熔点不变,就会一直熔化
C.继续吸热可以使温度升高,熔化加快
D.不一定继续吸热也可有少量熔化
2.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3.固体在吸热过程中( )
A.温度一定是上升的
B.温度不一定上升
C.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
D.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
4.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铜
B.玻璃
C.冰
D.食盐
5.下列物质均为晶体的是( )
A.石英、黄铁矿、松香、钻石
B.食盐、金刚石、海波、铁
C.玻璃、石英、金刚石、铜
D.金、沥青、巴西石、蜂蜡
6.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7.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会/不会)熔化。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些碎冰,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温度
。
8.冬天,菜农在菜窖中保存蔬菜为了防止冻坏蔬菜,常在菜窖中加几桶水,这是因为水在凝固过程中
而起保护作用。
5.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
,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起到调温的作用。(填物态变化和特点)
9.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图所示),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
成
,在此过程中,水会
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
,可以避免冻坏蔬菜。
能力提升
10.如图是小刚用来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海波受热
(填
“均匀”或“不均匀”)。
在实验中,小刚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下表是他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海波熔化的特点是
(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2
如果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来,让海波的温度降低,再继续探究海波凝固的特点,会发现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是
℃。
11.每年的冬天,暴雪都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并且发现撒盐多的地方雪熔化得快,小华联想到学过的知识,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他由此猜想:
A.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
B.盐水的浓度越大,盐水的凝固点越低。
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做了两个实验:
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后,观察到有些
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由此验证猜想
正确。
(2)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9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表明猜想B
(选填“正确”
或“错误”)。
(3)为了给冷藏的物体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