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例:圆中最长的线段是圆的(
直径
)。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例:圆有(
无数
)条半径,(
无数
)条直径,(
无数
)条对称轴。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关系:d=2r
r
=d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
=2r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r,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r×r。圆的面积公式:S=r?。
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S=(??r?
??)。
14.圆的面积公式:
例:一个半圆形池塘,它的直径是4米,求它的面积。
解:S=(d2)?÷2
=2π㎡
答:面积是2π平方米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例: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例:在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6.25π?
)平方厘米。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R?-r? 或 S=(R?-r?)。(其中R=r+环的宽度.)
例:在一个直径是2米的圆形水池四周修一条宽1米的石子路,石子路的面积是多少?
解:r=2米÷2=1米
R=1米+1米=2米
S=R?-r?
=(2?-1?)㎡
=3π㎡
答:石子路的面积是3π㎡。
18.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d2+d 或 C=r+2r
圆周长的一半=r
例:半圆的周长就是用圆的周长除以2。(???×

19.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r?2
例:一个半径为20米的舞台,面积是多少?
解:S=πr?
÷2
=π×20×20÷2
=200π㎡
答:舞台的面积是200π㎡。
20.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
4
)倍,而面积扩大(
16
)倍。
21.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22.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1,比值是;
圆周长和半径的比是2:1,比值是2;
例:已知一个圆形跑到的周长是1256米,求该圆的直径和半径。
解:d=c÷π=1256÷3.14=400米
r=c÷2π=200米
答:圆的直径和周长分别是400米和200米。
23.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a厘米;
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a厘米。
例: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半径增加1米,周长增加多少米?
解:C1
=2πr=6π

C2
=2πr=8π

增加量:C2-
C1=8π-6π=2π

答:周长增加了2π米。
24.在同一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25.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26.扇形弧长公式:
扇形的面积公式: S=r?
(n为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为扇形所在圆的半径)
例:一个圆心角是90°的扇形,半径是4厘米,面积是多少?
解:90°÷360°×πr?=4π
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4π平方厘米。
27.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8.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29.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例: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1)条对称轴。
第二章 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基本概念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3.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例:初一八班有54人,某次体育测试,54人达标,那么初一八班体育达标率是多少?
解:54÷54×100%=100%
答:体育达标率为100%。
4.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5=(
0.4
)=(?40
)%
(二)百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应用题(一)
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
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
减少百分之几=减少的部分÷单位1
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
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不知道,可以利用50减45求得5;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0—45=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减少百分之几与增加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与增加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多百分之几”“提高百分之几”“增长百分之几“等。
与减少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少百分之几”“降低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
百分数应用题(二)
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例1、某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增加用(1+25%)
算式:80×(1+25%)
2、某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减少用(1-25%)
算式:80×(1-25%)
3、某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
算式:100÷(1+25%)
4、某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减少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
算式:100÷(1-25%)
百分数应用题(三)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
1、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解题思路:单位1一本书不知道,可以选用方程或除法来解答。
根据“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可以知道第一天是多的,第二天是少的,第一天减去第二天等于多出的20页。
等量关系式:(第一天)—(第二天)=20页
方法1: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
由“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可以知道第一天等于全书乘以25%,用X可以表示为25%X,由“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可以知道第二天等于全书乘以20%,用X可以表示为20%X.依据等量关系式“第一天—第二天=20页”
可以列方程为:25%X—20%X=20
方法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可以知道20页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差。要求单位1只要用20页除以20页的对于分率。
列算式为:20÷(25%—20%)
2、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两天共看了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式:由“两天共看了20页”可以知道(第一天)+(等二天)=20页。
方程法:
解:设这本书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0%X。
方程列为:25%X+20%X=20
算术法:由“两天共看了20页”可以知道20页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和,要求单位1只要用20页除以20页的对于分率。
列算式为:20÷(25%+20%)
3、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式:(一本书)—(第一天)—(第二天)=20页
方程法:
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0%X。
列方程为:X—25%X—20%X=20
算术法:
20÷(1-
25%-
20%)
4、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0页,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方程法:
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5%X+10)页。
列方程为:X—25%X—(25%X+10)=20
百分数应用题(四)利息的计算
1.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2008年10月9日以前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国债的利息不纳税。2008年10月9日以后免收利息税。所以如无特殊说明,就不在计算利息税。
4.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5.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税后利息=利息×(1-20%)
6.国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本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
8.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9.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10.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例如: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00元加上利息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2000×4.14%×5=414元
第二步:本金+利息:2000+414=2414元。
例如: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如果利息按20%来上税)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00元加上利息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2000×4.14%×5=414元
第二步:算税后利息:414×(1—20%)=331.2元
本金+利息:2000+331.2=2331.2元。
第三章
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平移:要说明向什么方向(上、下、左、右)平移几个单位。
第二种旋转:要说明绕哪个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多少度(90度、180度、270度)
第三种作对称图形:要说明是关于哪条直线作哪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2、比赛场次、握手次数的计算
第一步:首先要算出有多少个人(或多少支队伍)进行比赛。有多少个人进行握手。
第二步:计算比赛场次、握手次数。
例如:如果是5人,从1加到4,如果是6人,从1加到5,如果是8人,从1加到7,如果是100人,从1加到99.
3、计算起跑线。
例如:第一道的弯道半径是36米,每个道的跑道宽度是1.2米
那么:第二道的弯道半径=第一道的弯道半径+跑道宽度=36+1.2。
第三道的弯道半径=第一道的弯道半径+跑道宽度+跑道宽度=36+1.2+1.2
第四道的弯道半径=第一道的弯道半径+跑道宽度+跑道宽度+跑道宽度=36+1.2+1.2+1.2
第五道的弯道半径=第一道的弯道半径+跑道宽度+跑道宽度+跑道宽度+跑道宽度=36+1.2+1.2+1.2+1.2
不同的两个道的起跑点相差多少米的算法:
第一步:先算出要跑几圈。
第二步:计算出两个半圆性跑道所构成的圆的周长。
第三步:有两个道的圆周长相减,就得出了在两个道种跑一圈的起点相差多少米。第四步:用这个相差数×要跑的圈数。
第四章
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比的后项不能为0。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例如:36分:1小时=0.6
8立方分米:2立方分米=4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例如:12
:
16=3:4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
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
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
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比女生多20人”就是两个量的差。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0÷(7-5)=10人
第二步求男生、女生、全班总人数:女生:10×5=50人,
男生:10×7=70人,全班:50+70=120人
4、要求量=已知量×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
宽=周长÷2×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
宽=周长÷4× 
高=周长÷4×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角分别为:
180×   180×   180×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
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   周长×   周长×
2
/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