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
两幅图最都蕴含着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之美。
导入新课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星桥(节选)
梁衡
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石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
1.知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2.懂得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懂得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努力争做一名绿色发展的践行者。
教学目标
第二章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4.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自主认真阅读P81-88,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中做好标记。
自主学习
视频探究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我们,大自然用它自己的方式是在惩罚着人类。
视频给告诉我们什么?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不要人为破坏大自然,不要过度使用大自然的资源,不要滥砍滥伐,不要过度捕捞等等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给我们什么启示?
视频探究
地球的整个体系由一个巨大的能量来赋予活力。这种能量通过最精密的调节而供给给了人类。尽管地球是不易控制的、捉摸不定的,也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它最大限度地滋养着、激发着和丰富着万物。这个地球难道不是我们人世间的宝贵家园吗?难道它不值得我们热爱吗?难道人类的全部才智、勇气和宽容不应当都倾注给它,使它免于退化和破坏吗?我们难道不明白,只有这样,人类自身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吗?
——节选自《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你有什么感悟?
视频探究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意志、“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知识归纳
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1952年12月5日开始,一-场大雾在英国伦敦持续了5天。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还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整个伦敦城笼罩在烟尘煤气中。据英国官方统计,在大雾持续的5天里,死亡者多达4
000人。在大雾过去的两个月内,陆续又有8
000多人因毒雾死亡。英国媒体将这次污染事件称为“杀人雾事件”。
这场灾难让英国走上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1956年,英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一一《清洁空气法》,
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控制家庭和工厂排放废气。该法明确规定: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采取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设置无烟区,禁止烧煤;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迁到郊区;等等。此后,英国又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律,加大控制空气污染力度,伦敦逐渐告别烟雾,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探究与分享
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燃煤采暖、燃煤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蓄积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探究与分享
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②以立法的形式控制污染物排放,坚持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让有关法律落地生效;
③加大环保投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发展;
④树立环保意识,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减少环境污等。
探究与分享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知识归纳
1972年6月,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
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奠定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
1997年12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2015年12月,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
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相关链接
《余村的致富路》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探究与分享P84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①20世纪70--80年代余村走的是一条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致富道路,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②2003
年,余村提出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探究与分享P84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①余村关停矿山、封山护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②余村同时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③余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了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探究与分享P84
你怎样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探究与分享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新知讲解
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视频探究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天然林保护
沙漠化治理
退耕还湿
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修改凸显保护优先原则,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公益诉讼主体,明确政府监督责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追责处罚力度等内容,是我国环境立法史上的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给我们什么启示?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相关链接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律!
(1)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3)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4)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知识归纳
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建设美丽中国愿景
吃:节约粮食、适当消费、光盘行动等。
住:购买使用适度面积的住房;房屋进行适度装修,选择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等。
行: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或步行等。
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随身携帶购物袋,减少对塑料袋的利用;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节约用电用水等。
做为消费者,你打算如何做?
知识拓展
共筑生
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我国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