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八年级生物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动物中,能飞行的是A.鸵鸟B.袋鼠C.猫头鹰D.蜘蛛2.动物在水中、陆地上和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A.行走、奔跑、飞行B.游泳、飞行、跳跃C.游泳、行走、飞行D.爬行、滑翔、漂浮3.下列对动物运动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寻找充足的食物B.主动逃避敌害C.寻找适宜的栖息地D.以上都对4.生物课上王老师指着自己受伤的右臂,幽默地说是伤了“支点”。他所说的“支点”是指A.骨B.关节C.肌肉D.神经5.人体的运动系统组成包括A.骨B.骨连结C.骨骼肌D.以上都是6.使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A.肌腹B.肌腱C.血管D.肌细胞7.包裹在关节周围,对关节牢固性起重要作用的是A.关节软骨B.关节囊C.关节头D.关节腔8.某同学骨折后,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了健康,以下与骨折修复有关的结构是A.骨髓腔中的骨髓B.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C.骺端的软骨层D.骨质中的骨松质9.老年人不慎摔倒,特别容易骨折,这是因为这个时期A.骨松质排列不整齐B.骨中缺钙,无机物含量降低C.骨中有机物含量超过1/3,骨柔软、弹性大D.骨中无机物含量超过2/3,骨硬度脆、弹性小10.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哪一结构绕关节活动A.神经B.韧带C.血管D.骨11.在运动中,骨、关节、骨骼肌的作用分别是A.杠杆、支点、动力B.杠杆、连接、动力C.保护、支点、动力D.动力、支点、杠杆12.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海豚表演B.大象画画C.小狗算数D.蜜蜂采蜜1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A.蜘蛛结网B.蜻蜓点水C.孔雀开屏D.老马识途14.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C.先天性行为的形成不依赖个体的生活环境D.先天性行为对于动物适应环境没有什么意义15.乌贼可以释放墨汁,乌贼释放墨汁属于什么行为?能使乌贼进行什么运动?A.攻击行为,倒退运动B.防御行为,倒退运动C.攻击行为,漂浮运动D.防御行为,漂浮运动16.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A.蝗虫B.麻雀C.马D.黑猩猩17.下列属于取食行为的是A.黑猩猩捕食白蚁B.两只狗争夺骨头C.蜻蜓点水D.孔雀开屏18.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鸟类的迁徙B.乌贼遇敌喷射“墨汁”C.老鹰抓小鸡D.两只雄羚羊为争夺雌性而打架19.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A.攻击行为B.领域行为C.防御行为D.社群行为20.诗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述了母燕的A.节律行为B.繁殖行为C.防御行为D.取食行为2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A.野牛沿着一定的区域排粪B.青蛙冬眠C.孔雀开屏D.乌贼遇敌喷射墨汁22.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A.观察法和干扰法B.统计法和推理法C.观察法和文献法D.实验法和观察法23.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A.法布尔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并如实记录B.用摄影机拍摄师群的生活C.用望远镜观察鸟类飞行D.弗里斯用颜色卡片研究蜜蜂的色觉24.在研究动物行为的以下案例中,哪一个案例中的科学家被誉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B.弗里斯对蜜蜂色觉的研究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2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物运动形式多样,主要是适应A.不同的身体结构B.不同的生活环境C.不同的动物种类D.不同的身体大小26.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A.滑液B.关节软骨C.韧带D.关节囊27.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A.脾中有大量的造血组织B.骨松质中有大量的红骨髓C.骨膜中有大量造血细胞D.骨髓腔中有大量红骨髓28.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A.收缩,收缩B.收缩,舒张C.舒张,收缩D.舒张,舒张29.“飞蛾扑火”常用于比喻人们为寻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实际上飞蛾的这种行为是A.学习行为B.先天行为C.不怕死的行为D.寻求光明30.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猫头鹰的“脸”像猫脸B.小鸟筑巢C.大雁迁徙D.猴子爬到树上摘香蕉二、非选择题(32题毎空1分,其余毎空2分,共40分)31.(读图理解)生命在于运动,请你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甲图中的①和②多形成一凸一凹的结构,这样可以增强关节在运动时的稳固性。(2)运动时可以起到减少摩擦,缓冲撞击的是③,体育锻炼可以使④增厚,韧带增粗,从而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3)当人体作出图乙的动作时,运动系统的工作是符合杠杆原理的,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能使骨像杠杆那样,绕着支点产生运动。(4)图乙是人体在进行屈肘运动,图中①表示的是肱二头肌,此时它处于状态,图中②表示的是肱三头肌,此时它是处于状态。(5)图乙中屈肘动作的产生,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32.(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歌词反映的是燕子的迁徙行为。资料二: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藏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研究后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资料三: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包括一对配偶及其子女,狼一般为团队作战,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后代不受其他捕食者的侵扰,而且狼的行动迅速,善于合作攻击对手的弱点,狼在遇到危险,迫不得已时会通过装死来逃避敌害,这一般是独自的狼脱离了狼群或者失散之后遇到强敌的反应。在狼群中,雄性会为了争夺配偶而打斗,它们会大声吼叫以吓退情敌,争夺雌狼的好感,胜者可以与雌狼进行交配。(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燕子的迁徙行为属于行为,小白鼠的“寻墙行为”属于行为。(2)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于体内决定的。(3)燕子和小白鼠这两种动物中,学习能力更强的动物是。(4)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材料三中,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属于动物行为中的行为;狼在遇到危险,迫不得已时会通过装死来逃避敌害,这一行为属于行为;在狼群中,雄性会为了争夺配偶而打斗的行为属于行为。(5)动物的行为对动物具有什么意义?33.(实验探究)为了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小强用放大镜观察蚂蚁一星期后,设计并开展了探究活动,活动步骤是:①取一个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②放入10只蚂蚁,进行饥饿处理24小时;③取等量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依次放入槽内四个角落;④每个30分钟观察并记录停留在每种食物附近的蚂蚁数目,连续10次,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如下表,请分析:处理馒头的材料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停留的蚂蚁平均数量7111(1)小强用放大镜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蚂蚁,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法;后来的探究活动,改变了蚂蚁原有的生活环境,则属于法。(2)进行探究活动前,小强提出的问题是?(3)步骤②中,捕捉10只蚂蚁而不是1只,是为了避免性;步骤③中,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的量要相等,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除了变量之外,其余条件都;步骤④连续记录10次数据再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蚂蚁喜欢吃用泡过的馒头。(5)蚂蚁的取食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决定的。PAGE八年级生物试卷(第1页,共4页)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八年级生物科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目12345678910答案CCDBDBBBDD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DDBDADCB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DDBBBABA二、非选择题31(1)关节头;关节窝(2)关节软骨;关节囊(3)动力(4)收缩;舒张32(1)先天性;先天性(2)遗传物质(3)小白鼠(4)社群;防御;攻击(5)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33(1)观察;实验(2)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3)偶然;相同(4)蜂蜜(5)先天性;遗传物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生物科试卷.doc 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