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10学科科学年级六学期第一学期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2.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教学重点: 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教学难点: 能够基于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修正假设,改进模拟实验,验证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聚焦研究主题1.复习:上节课,我们用模拟实验证明了“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和“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都能使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2.过渡:要想知道哪种假设才是根本原因,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确定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到底是怎样的。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的相关资料,来寻找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信息。二、阅读资料,认识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和地球的运动特点1.认识“地心说”2.认识“日心说”3.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与不同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4.比较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提问:我们再来比一比,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5.讲述: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从而有力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傅科将一个长长的单摆挂在巴黎先贤祠圆顶下方,利用摆的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通过观察地面的刻度盘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的证据,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用一系列证据支持了“日心说”的部分观点,但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日心说的另一部分观点。6.提问:那是不是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没有意义呢?7.讲解: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学家在观察天文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天体运动的各种假说、并建立模型,然后不断地收集各种证据,检验这些模型是否正确,从而不断修正或重新建立新的模型,才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还在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三、基于证据,修正模型1.对比分析,确定假设提问:就像天文学家会在研究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模型那样,你能结合咱们刚刚知道的地球和太阳的实际运动关系和地球的运动特点,分析一下,咱们提出的这4种昼夜交替的假设,哪个更符合事实?为什么?2.改进模型、完善模拟实验(出示上节课学生的模拟实验)提问:你能结合天文学家们研究的成果和认识过的地球仪,改进地球模型和上节课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吗?四、模拟实验,形成解释1.讲述:下面,我们就用改进后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实验吧。2.提示观察重点。3.展示3个地区的昼夜变化情况。4.交流实验现象。(1)提问:这三个地区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2)提问:你还有其他发现吗?5.小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不同地区昼夜交替是不同时的。五、总结与延伸1.提问:今天,我们再次做了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与上节课的模拟实验相比,有什么不同呢?2.总结梳理。3.课后任务: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地球模型,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中。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10学科科学年级六学期第一学期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地球模型,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中。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10学科科学年级六学期第一学期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2.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地球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3.能够基于证据,改进假设和模拟实验,并能过模拟实验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4.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课前学习任务阅读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26、27页。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请你借助阅读文献资料获得的观点,分析一下,上节课提出的4种昼夜交替的假设,哪个更符合事实?为什么?【学习任务二】地球自转是否产生了昼夜交替?请用图、文形式记录实验现象。推荐的学习资源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了前人的以下一些(12宙而言,(3动,并且到的是这哥就像型都需要度的提高日、月和波兰天文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代学者的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运动体系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人信服的了地球的自转。台,设计2聚焦测。最终日心著《天体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事实究竟是怎样的?日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探索木星恒星天1阅读下面的资料。24小时金星月球太阳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地球心,地球相当漫长的过程。~动手册土星周运动。●托勒密的“地心说”火星水星系列的古时候,人们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都利略用自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似乎是静止不动的。古星为中心代天文学家托勒密(约生于公元100年)总结地心说”示意图地球是宇史了前人的观点。他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以下一些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哥白尼的“日心说”。就像我们做模拟实验一样,任何理论模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型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地心说”与观察到的月和行星在天空的位置并不完全相符0士星木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受到古理学家代学者的启发,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黎先贤运动体系假说。他意识到,假说一定要有令证实人信服的证据,为此他搭建了一个小型天文台,设计了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最终他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创立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样的?著《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哥白尼的“日心说”示意图(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2)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星天(3)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4)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系列的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3学习任务单.docx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4课后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