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第一阶段考试
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基础(24分)
1、(10分)(1)怜君何事到天涯!
(2)月是故乡明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妄想
劫掠
红装素裹
丰功伟绩(4分)?
3、(3分)B
(不得体,“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
4、(3分)D(语序不当,应该把“大大提升了中山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奠定了中山在湾区的枢纽地位”互换)
5、(4分)(1)①学习祖训
②向长辈学习
(2)子孙心领神会承家风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6、(3分)(1)居高面下
(2)意趣,情趣
(3)清
7、(4分)(1)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2)人们只知道跟从太守游山而快乐,却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8、(3分)B
(二)(9分)
9、
B
(3分)
10、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11、
①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都不会晚。②只要用心去做,年龄不是问题。③读书不为名利,只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④下决心去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共3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译文:
眉山的苏洵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6%B4%B5?/?597274"
\t
"_blank?),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十分有研究。嘉佑初年,和两个儿子苏轼
和苏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E%99?/?597591"
\t
"_blank?)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氏三人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做“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
(三)(10分)
12.
(3分)A(中心论点有错,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当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试着改变自己”。)
13.
(3分)D(A是指努力后的收获;B讲诸葛亮好学的内容;C讲孔子好学的内容。)
14.(4分)①挫败能让人改变对人和事物的看法,使人承受能力增强,从而得以施展天分。
(2分)
②面对逆境时,我们设法适应环境,寻找突破口并为我所用,那么痛苦和委屈能成为人生路的垫脚石,同时也能开阔心胸,打开格局。(2分)
(四)(17分)
15.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
②从容安排身后事
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
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
16.(1)①“镌刻”原指雕刻。②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17.
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
18.
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
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三、写作(50分)
附加题(10分)
1.
土地
光明
2.①年节里为乳儿切冬米糖;②把乳儿画的画贴在灶边的墙上;③对邻居夸口赞美乳儿。?
3.
不能说是因为:①大堰河自知地位低下,没有资格参加乳儿的婚礼;②大堰河深爱乳儿,不愿让人知道自己和乳儿的关系,怕给乳儿带来不好的影响。“我”知道母亲的梦是因为儿子理解母亲,两人之间有突破血缘、突破阶级的母子深情;儿子结婚成家是做母亲的最大梦想,参加儿子婚礼是母亲最大的幸福。
第3页(共
2页)
第4页(共
2页)2020~2021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阶段考试
语文科试卷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寂寂江山摇落处,□□□□□□□!《长沙过贾谊宅》(1分)
(2)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1分)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2分)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抒发离人心愿,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2分)
(5)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填写完整。(4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按拼音写词语。(4分)
(1)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wàng
xiǎng(
)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2)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jié
lüè(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3)
须晴日,看hónɡ
zhuānɡ

ɡuǒ(
),分外妖娆。
(4)fēng
gōng
wěi
jì(
)!收获巨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杭州市“12345”市长公开电话从全国157家政府服务热线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最佳政府服务热线。
B.他恭敬地对梁教授说:“很荣幸能够成为您的高足,以后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还请您不吝赐教。”
C.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化工园区内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现场惨不忍睹。
D.布丽·拉尔森化身惊奇队长参与《复仇者联盟4》的拍摄,因在“传奇的英雄们”面前表演而显得格外兴奋的她,已迫不及待想与大家分享剧情。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到故宫,人们总要提到以它为主题的各类文创产品。确实,在故宫推动和示范下,现在文创蔚然成风。(把“推动”和“示范”的位置互换)
B.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强化名著阅读,就是力求改变目前很多学生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在句子最后面加上“的现状”)
C.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好坏的关键一招。(删除“好坏”)
D.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层峰会在中山市的成功举行,不仅大大提升了中山在全国的知名度,还奠定了中山在湾区的枢纽地位。(把“提升”改为“增强”)
5.请你完成下列任务。(4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4分)
【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
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
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材料三:下面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两种。(2分)




(2)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完成下联。(2分)
上联:长辈言传身教明祖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分)
(一)(10分)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泉香而酒洌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二)(9分)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眉山苏洵
(?https:?/??/?www.gushimi.org?/?shiren?/?615.html"
\t
"_blank?),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注释】①举茂才:指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②六经:指被儒家推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著作。③嘉佑:宋仁宗年号。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壮岁犹不知书?/
即书诗四句
????????B.
此未足为我学也
/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士大夫争持其文?/
知而不争?????????D.
父子名动京师
/
佁然不动
10.
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




















11.
苏洵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当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试着改变自己(10分)
①人生,像一条连续不断的抛物线,有高峰,也有低谷,不断的循环往复,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就像苏轼《水调歌头》里写道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然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都能够处于顺境,于是对低谷抱有抵触的心理,对它的降临很是抗拒,殊不知没有低谷沟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面对挫败不丧失方向感,任由困难磨砺他的心志,人的精神、意志力、承受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②沙粒进入蚌体内,蚌很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粒包起来,以致后来沙粒慢慢变成了精美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苦恼于无法将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以致后来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根本不足以让野马致死,真正的死因就是暴怒狂奔。
③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可以改变自己,用平衡的心态和精准冷静的大脑去来应对生活赋予我们的全部考验。
④很多人说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善于对自己所处环境做出判断并适时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才是成功之道。其实话只对了一半,抓住机遇之前,首先也是必须做的就是适应环境,并在适应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如应对。
⑤我们何不像前文提到的蚌学习,设法适应所处环境呢?以“蚌”的肚量去包容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一切不如意,冷静分析找出突破点,并使之能为我所用。而不要像野马那样一不如意就暴跳如雷,这样只能自食苦果。适应环境是走出低谷,迈向成功的一把烫金钥匙,下一次遇到失意的事情前记得给自己一个迂回空间,耐心地适应,谨慎思考,适时地做出些调整,开阔心胸,打开格局,让痛苦和委屈成为人生路的垫脚石。
⑥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弟子说他能移山,于是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方法,准备效仿尊师。这时,柏拉图哈哈大笑道:“其实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一言既出,弟子们不禁哑然。”
⑦世上本没有所谓的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山的秘诀就是:山若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我们虽然不能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未来,因为当下始终紧紧地攥在我们的手中,而改变未来就是从改变现状开始,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将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
⑧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⑨要改变现状,就得先改变自己。顺意的时候,告诉自己不骄躁不得意;逆意的时候,对自己说你其实很棒别灰心。改变自己,从改变观念开始。即便眼下是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一个已有的错误的观念开始的。“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那停下来,重新审度时势并积极地扭转自己的心态,动用你的智慧冷静分析重新找回最初的自我。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水调歌头》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引出本文中心论点:处于逆境中的人,要经受很多的磨难和痛苦,才能走出阴霾。
B.作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又从改变观念开始,如若眼下是连串失败,则需要停下来,扭转心态,冷静分析,重新找回最初的自我。
C.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分析到位,说理充分,极具说服力。
D.野马的真正死因并不是吸血蝙蝠所吸血量过多,而是少了蚌的“肚量”,不能冷静寻找突破口,而是过于暴怒狂奔,活活把自己折磨死。
13.下列事例中能证明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3分)
A.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率领团队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经过不懈努力,终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B.诸葛亮少时好学,为延长先生授课时间,在公鸡打鸣之前,给公鸡喂食,使得公鸡因饱腹而延后打鸣,发现真相的先生被他好学精神感动,倾囊相授。
C.孔子晚年特别喜欢《易经》,为了把生涩难懂的《易经》理解通透,孔子反复诵读,将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磨断多次。
D.保尔在抗战前线带着病体退役下来,一度非常痛苦迷茫,甚至想到自杀。但他很快调整自我,通过文学创作继续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
14.“人生,就像一条连续不断的抛物线,有高峰,也有低谷”,许多人对逆境抱有抵触心理,但只有起伏的人生才完整。结合选文,分析人生为什么不可缺失逆境?(4分)
(四)(17分)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
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
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5.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每小题2分,共4分)
(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并简要概括文
中“爷爷”的形象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50分)
关于“起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揭示的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人生哲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的是直面挫折、从头再来的豪迈气概;“人生就像一个圆圈,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告诉我们的是在成绩面前要不骄不躁、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念。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检,自拟一个包含“起点”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
500
600
附加题(10分)
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下列各题。
大堰河,深受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土,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1.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节选部分有哪几个细节描写了母亲深爱乳儿?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堰河做了个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既然“不能说”,为什么“我”知道她梦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