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课件(30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课件(30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周武王????????????????????????????????B.?齐桓公????????????????????????????????C.?秦始皇????????????????????????????????D.?秦穆公
2.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延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势力??????????????????C.?恢复社会经济??????????????????D.?实行中央集权
3.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
4.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A.?休养生息的政策??????????B.?疆域辽阔,人口众多?????????????C.?法律制度的严酷??????????D.?基层管理的状况
5.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长城》中写道:“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阳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6.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对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维护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易形成强权政治,统治严酷
④思想统一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和繁荣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7.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始皇发布焚书令?????B.?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C.?秦始皇修骊山陵墓????D.?汉武帝推行儒家教育
8.公元前219年,一位布商去外地购进一批布匹,他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A.????????????????????????B.????????????????????????C.????????????????????????D.?
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
③建立了皇帝制度
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说他“当之无愧”是因为(???

①确立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④统一文字传承中华文明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结束了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把全国划分为郡县,郡守、县令都由朝廷任免,中央对地方有很大的控制权。定疆域,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中国开始成为伟大的统一国家。
材料二:据《史记》中记载:“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根据材料,说说秦朝在哪些方面的统治措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材料中提到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秦始皇为什么要“焚百家之言“?
(3)请你简单评价秦始皇。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为巩固统一,“王”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王”自认为是千古一帝,而材料二中司马迁却认为“王”是暴君,你又是怎么看待“王”的呢?为什么?
13.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实行“这道法令”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首创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所以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秦始皇。?AB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称颂的皇帝,不符合题意;C项秦始皇是题干材料称颂的皇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关键信息是“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2.
D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度。地方上郡守、县令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说明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A项延续分封制度理解错误,郡县制不是对分封制的延续,不符合题意;B项增强地方势力理解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会增强地方势力,不符合题意;C项恢复社会经济理解错误,题干与社会经济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实行中央集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地方上的措施。
3.
A
【解析】题干反映了秦朝统一全国后,丞相李斯提出要防止臣下以古论今,加强思想控制,应禁止私学,杜绝“诽谤”;为此秦始皇根据李斯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故BCD错误A项焚书坑儒是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B项统一文字的说法在题干信息中无体现,设立太学、独尊儒术均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CD两项统一文字的说法在题干信息中无体现,设立太学、独尊儒术均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的焚书坑儒,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4.
D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展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管理制度。A项休养生息的政策是西汉时期实行的,不符合题意;B项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法律制度的严酷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D项基层管理的状况可以通过题干材料了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立郡县制,由皇帝直接派人治理,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
B
【解析】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朝时期秦始皇派蒙恬在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起止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长城的起止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知道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6.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后期往往以思想专制为其表现,这种政策要求-种-元化的、绝对服从主流意识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利于文化的多元性和科技的发展,
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B项①②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7.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准留有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A项秦始皇发布焚书令是“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注意准确识记焚书坑儒的有关内容。
8.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以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故A符合题意;
BCD分别是是战国时期韩、齐、楚等诸侯国的货币,有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公元前221年,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废除原来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因此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圆形方孔钱。
9.
A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距今2240年,属于周年大事,从漫画中能看到有皇帝,所以有③建立了皇帝制度,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所以有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有皇帝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灭六国并确立中央集权制的有关知识。这样的排列组合题,排除法是常用的方法。仔细分析题干小项中的每一项内容,找出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加以排除即可。
10.
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之无愧”主要概括的是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因此:
①③④都是秦始皇对历史做出的贡献;②破坏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是秦始皇对后世的贡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的贡献。难度不大,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1.
(1)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3)泰始皇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君主,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过重的赋税、劳役加快了秦王朝的灭亡。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定疆域、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焚百家之言”指的是秦始皇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的事件。其目的是为加强思想控制。
(3)评价历史人物,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地评价,注重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1)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3)泰始皇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君主,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过重的赋税、劳役加快了秦王朝的灭亡。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评价,史料分析能力,难度不大。需要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12.
(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①文化上:统一文字,采用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改为更为简单的隶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采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③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3)我认为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个暴君。因为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封建官僚制度,但他实行暴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致使民不聊生,所以说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
【解析】(1)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可知,秦统治者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具备识记历史史实能力。秦统一后,在文化方面,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经济方面,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军事方面,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交通方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道路,开灵渠。
(3)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①文化上:统一文字,采用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改为更为简单的隶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采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③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3)我认为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个暴君。因为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封建官僚制度,但他实行暴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致使民不聊生,所以说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对秦始皇的评价。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
(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改革措施:郡县制。
(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图1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图2:三省六部制。
优越性: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1)由材料“(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的措施,即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由材料“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推恩令的颁布,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首创了刺史制度。
(3)图1是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图2是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图,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各机构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等。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改革措施:郡县制。
(2)推恩令,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图1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图2:三省六部制。优越性: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秦始皇陵》
秦王朝的缔造者到底有什么魅力引得后世人这么多的关注?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也来说说这后世人关注最多的秦始皇
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战国七雄”:
前453年,晋被赵、韩、魏三家所分,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三家分晋”揭开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
秦统一六国
新知讲解
齐、楚、燕、韩、赵、魏、秦国
复习回顾:什么事件使秦国变强大的呢?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为后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意义:
秦王嬴政为何如何在短短十年间统一六国呢?
秦灭六国形势图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新知讲解
公元前230年秦军灭韩国
公元前228年赵国国都被攻破
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公元前225年攻打魏国,魏王投降
公元前223年王翦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楚亡。
公元前222年王贲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不战而降
秦灭六国的过程
意义:
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新知讲解
秦朝的建立
1.
时间
公元前221年
2.
定都
咸阳
面积340万平方公里左右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3.
疆域面积
4.
创立皇帝制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功过五帝,三皇:天皇
地皇泰皇
秦始皇
新知讲解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探讨秦朝的政治制度为何采用郡县制?
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持政治安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而分封制各领主间以及中央和领主间容易产生内战,导致生产力和社会秩序经常被破坏,也导致领主和中央的财政困难;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中央集权
君主专政






新知讲解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
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
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
恒山、
济北、胶东、
河内和衡山等郡。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八个
1.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
由秦朝开创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推行郡县制的意义:
中央集权官僚制
问题二:各地官员治理困难重重,收上的赋税钱币各色各样、粮食多寡不等
问题五:儒生借古非今,惑乱百姓。纯属毁我
大秦之基业……
问题三:各地民众看不懂下发的诏书
问题四:诏书不能及时到达各地,交通非常不便
问题一:各地社会不稳,盗贼事件频发……
秦始皇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那么他是否一劳永逸了呢?
“打天下难,
守天下更难”
讨论:秦始皇统一后,这些现状将发生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观看视频:思考秦始皇的改革方面有哪些?
1.
经济方面
2.
交通方面
4.
文字方面
5.
思想方面
新知讲解
3.
法律方面
困境一:各地官员收上的赋税钱币各色各
样、
粮食多寡不等
1.
经济方面
新知讲解
秦始皇废止战国时各国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1)
统一货币
(秦半两)
(2)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度量衡。用法律规定度量衡器误差限度: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
秦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对于后世影响极大
度长度
量容积
衡重量
影响:
措施:
新知讲解
“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齐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汉书?贾山传》
2.
交通方面
困境二:诏书不能及时到达各地,交通非常不便
措施:
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
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
影响:
新知讲解
《秦律》主要刑罚有:1、死刑,主要有弃市和磔。2、肉刑,有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3、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服苦役。4、迁刑,即将犯人流放边地。5、笞刑,即鞭笞之刑。6、赀罚,让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律令
名目繁多,刑法严酷
思考:秦朝律令有什么特点

秦法十分细密严苛,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对秦王朝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管理国家,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为秦朝的灭亡埋下祸根,这套制度此后长期沿用下来
影响:
困境三:各地社会不稳,盗贼事件频发……
3.
法律方面
新知讲解
4.
文字方面
问题四:各地民众看不懂下发的诏书
措施:
“书同文”
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文字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了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
小篆
(1)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族文化的交流
(2)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影响: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新知讲解
5.
思想方面
困境五:儒生借古非今,惑乱百姓
措施:
焚书坑儒
当时的一些儒生、游士,希望复辟贵族割据局面,他们“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措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消灭私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用焚书坑儒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极其野蛮残暴的事,对于古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焚书坑儒”当时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
“焚书”政策针对当时的书册文物,只保留了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
,大量
对秦政权无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春秋战国的百家言论在这段时期受到严重的摧残,
“坑儒”政策也是第一个被中国历史所纪录的国家政权对知识分子大规模的逮捕行为
秦始皇采纳之,下令各郡、县立即查禁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30天内全部焚烧。此即“焚书”。
次年,
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儒生,后来的审问过程中,方士儒生互相告发,共有460余人受到株连,秦始皇下令将此460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
新知讲解
评价:
秦统一以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
于公元前215年收复河套以南地,在黄河以东、阴山以南的地区内设置三十四县,并在黄河的一段地区因河筑塞。由于形势所迫,在同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中,秦朝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长城
秦攻匈奴一系列征服战争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迄辽东的万里长城,使之成为了中原汉民族二千年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接着又徙民几万家于河套。对于边地开垦和边防的加强,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击匈奴
新知讲解
秦始皇二十九年派兵击败闽越的抵抗,以其地置闽中郡。攻南越的秦军占领番禺。只有西线的秦军遇到西瓯人顽强的抵抗。
为解决秦军转饷的困难,
在湘水、漓水间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又谪发内郡曾经逃亡的人、赘婿、商人增援,征服了西瓯,在南越、西瓯故地及其相邻地区建置了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
降服百越
新知讲解
材料一:公元前210年,始皇南巡,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二十五年,……降越君,置会稽郡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新知讲解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徐福东渡就是秦始皇时期徐福被派遣出海采仙药,一去不返的历史事件
《纲鉴合编》曾云:“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寿耳。”一些方士投其所好,声称海上有仙人仙药,吃了仙药便可长生不死。
徐福东渡
在统治后期,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又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秦始皇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急于求成,埋下亡国祸种
人物探究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没有比秦始皇更富有争议性的皇帝了。有些学者视其为一个英雄,而另一些学者则视其为一个罪人
秦王以暴虐为天下始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秦始皇嬴政
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











残暴统治



13---22岁:清除吕不韦、嫪毐等势力,实现亲政
22---30岁:完成统一的准备
30---39岁:统一六国
39----50岁:北击匈奴,南攻越族,修陵墓,修长城,修驰道
人物评价
1.
功:
(1)国家统一: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
(2)政治: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两千多年封建政治的基本格局
(3)经济文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巩固统一,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4)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奠定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基本疆域
2.
过:
(1)徭役兵役沉重,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2)严刑苛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灭亡;
(3)推行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人物评价
功过千秋秦始皇
评价历史人物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建立皇帝制、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大修驰道,统一车距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
交通方面:
统一货币、度量衡
4.
思想文化:
2.
经济方面:
1.
政治方面:
5.
军事方面:
有利于交通便利,为后世的交通道路奠定基础
保卫与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加重了老百姓负担
有利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
有利于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
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用
课堂小结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课堂练习
1.
“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秦不用周制而实行(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
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
车同轨,书同文
C.
废分封,立郡县
D.
焚书坑儒
C
C
课堂练习
3.
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长城》中写道:“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阳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4.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对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维护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易形成强权政治,统治严酷
④思想统一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和繁荣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B
B
课堂练习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为巩固统一,“王”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王”自认为是千古一帝,而材料二中司马迁却认为“王”是暴君,你又是怎么看待“王”的呢?为什么?
课堂练习
(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①文化上:统一文字,采用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改为更为简单的隶书。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采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③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3)我认为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个暴君。因为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封建官僚制度,但他实行暴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致使民不聊生,所以说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