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力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4.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5.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判定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判定4.会画力的示意图三、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的判定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四、教具无。五、教学教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力”,什么是力?我们常说到力,力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有形状、颜色、体积、气味、密度、质量吗?那么我们怎么来感受力的存在呢?(二)力(F)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举例(板书):手推车脚踢球磁铁吸引铁钉施力物体作用方式受力物体(受力物体)(施力物体)问题1:手和车之间没有推这个作用时,手和车之间有力吗?问题2:手和车之间什么时候有力产生?(相同问题讲解其他几个事例)问题3:脚和球之间没有踢的作用、磁铁和铁钉间没有吸引的作用会有力产生吗?讲解:物体和物体间就必须有某种作用,才会产生力。问题4:有力产生时都会出现几个物体?问题5:如果只有一个物体会有力产生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都说明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总结:力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要有两个物体;其二,两个物体间有某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发生某种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就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强调:(1)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2)手推车时,手会给车施加一个力,手称为施力物体,车称为受力物体;(3)是先有施力物体还是先有受有物体?两体间因有某种作用而同时存在施力物和受力物,两体间因有不存在某种作用而导致施力物和受力物同时消失;(4)有两个物体存在就一定会产生力吗?有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因为可能两个物体间并没有相互作用;但有力一定有物体存在。例题:踢出去的足球就不再受到脚所施加的力。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解:脚踢球、图7.1—5两个例子、课后作业第4题。总结:(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的作用,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强调同时)(2)研究脚对球的力时,脚是施力物,球是受力物;研究球对脚的力时,球是施力物,脚是受力物;(3)有力产生时两物体间一定有某种作用,但两物体间不一定直接接触。3.单位:牛顿,符号:N感受1N:一袋方便面、两个鸡蛋;打开易拉罐的力约20N;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纸500N。(三)力的作用效果举例:(1)力使橡皮泥变形;(2)力可以使弹弓变弯;(3)投球手将球投出去;(静止运动)(4)守门员将球接住;(运动静止)(5)一个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和运动方向一致的力;(6)一个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来自侧面的车。总结:(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发生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2)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不变时处于什么状态呢?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时,就说运动状态不变。(比较容易考到,多举例说明)练习:判定运动状态是否变化?(1)飞机起飞;(2)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3)静止在桌面的水杯;(4)雨滴匀速下降;(5)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四)力的三要素引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比如一个推力作用在小车上,小车就可以由静止变为运动,如果给他一个更大的力,小车运动得就会更快,说明力的大小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其他事例:(1)用更大的力弹弓可以被拉得更弯;(2)给一个物体不同方向的力,运动方向不同,如推桌上水杯;(3)推门时远离门轴省力,坐翘翘板板时,越靠近支点越容易。总结:(1)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2)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第二课时(五)力的示意图引入:在光学里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在力学里我们如何来表示刚才的小车受到了水平向右50N的推力呢?(1)概念: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步骤:找物、标点、画线、定向、明值。强调: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力越大。练习:课后作业第2、3题(学生不容易做对,得练习)。六、板书设计§7.1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3.单位:牛顿,符号:N4.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二、力的三要素及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2)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F=40NFPAGE第3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