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少数民族民歌教科书书名:音乐鉴赏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5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长调以及侗族大歌的相关音乐知识。2.跟随老师体验侗族大歌中模仿的“蝉鸣声”。课前学习任务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结合乐谱聆听《牡丹汗》,思考并填写下面2道小题。1.音乐中的“起唱”有什么特点?()小节2.音乐中的固定伴奏型、旋律发展手法有什么特点?旋律发展手法【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1.是侗族大歌最典型的音乐特点。2.侗族大歌的表演特点是:、、。推荐的学习资源【资料一】《牡丹汗》部分乐谱【资料二】《辽阔的草原》乐谱蒙古短调蒙古长调节拍鲜明奏构调整齐规整、紧凑字多腔调式多为羽调式唱法较为通俗的唱法壮丹汗雏吾尔族民歌胡振华哈米捉译词1=Ba简其华王曾旎记、配歌(ii.2|e.i232|45i6i|5.655443.2|1.212352552|1.空讠eie立22|ii1.16.45165(斤略)1.高山()你鄢影子,映照在河滩;是与好人阴友,那会同甘苦共难俯人站在门旁,如开放的牡丹花我能与情人永在一起,像水与水桁溶不分家《牡丹汗》虽是一首发情歌曲,但其卩蕴含着深剜的哲理,气势宏大。歌街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具有浓郁的新強维吾尔族民歌病色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作品鉴赏辽阔的草原蒙古族民歌楚伦巴千译慢速自由地365321.23655.3656536有有方次有有辽闲无际的草地美貌无双的情气广无的草我虽贤温柔的娇妾水雾溟的过墊爰的深情苍莽透遮的峂的热551321不知苘咿却不知水淹的沼泽嗬不透地赟,菏叶2不知该怎越长能够将地鹚品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归。歌中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195年,驻宝音德力格尔用这肯欲参加届世界青年友谊耻并获得了金奖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少数民族民歌教科书书名:音乐鉴赏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5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课后练习一.拓展性学习研究1.维吾尔族与蒙古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语言又都同属于阿尔泰语系,为什么民歌音乐却如此的特色鲜明,你是否可以用对比探究的方法,从这两个民族的语言入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其的必然性吗?2.结合教材中的藏族民歌,按照课上我们学习归纳的方法,尝试着总结藏族民歌在音乐上有哪些独特这处。3.自主探究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民间多声部合唱的品种。二.视唱练习唱唱下面的两条旋律,根据它们的音乐风格判断它们是哪个民族的民歌。(1)7.56543522i756532123235茎22255557672654343212323543|22(2)(族民歌)1=D:562.3i76562126156212115645254454245616545765453231223612000(族民歌)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少数民族民歌教科书书名:音乐鉴赏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5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体验的基础上,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语言的特点,分析其独特性。2.了解民族文化、生活地域环境、方言语音等均为其民歌独特音乐语言的成因,进而能够从初步了解到逐步产生兴趣,能够自发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教学重点:感知、体验、分析几个少数民族民歌音乐语言的独特之处。教学难点:体验侗族大歌中的“蝉鸣声”。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授总结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不仅仅是汉族,其它各民族也有自己丰富的民歌文化。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歌音乐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独特的少数民族民歌的学习。导入一.温故1.回顾“麦西热甫”固定节奏型。【设计意图】:回顾鉴赏模块第一节课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引入新授。新授一.学习了解维吾尔族民歌特点1.结合乐谱聆听维族民歌《牡丹汗》,完成“任务一”中的第1、2小题。(1)歌曲中的起唱有什么特点?(2)歌曲中旋律发展手法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谱、聆听发现维吾尔族民歌在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特点。2.总结并分析维吾尔族民歌音乐特点。(1)节奏:常用切分节奏;固定节奏型。(2)节拍:多为4/4拍、2/4拍。(3)旋律:旋律优美,维吾尔族民歌在旋律发展手法上常用重复、变化重复、模仿以及呼应等等;曲调的进行婉转、曲折、细腻、极富装饰性。(4)总结并分析维吾尔族民歌音乐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聆听歌曲、分析乐谱、了解民族文化传统、生活地域、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各方面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二.学习了解蒙古族民歌特点1.在教师指导下回顾初中学习过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同时思考:歌曲的体裁?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亲身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加深对其音乐特点的感知。2.列图表总结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音乐特点。【设计意图】:梳理蒙古族短调的鲜明特点,为对比学习长调做准备。3.对比聆听马头琴伴奏版《辽阔的草原》。(1)关注红色圆圈内的音乐知识与短调中红色方块内音乐知识有什么异同?(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4.总结、分析蒙古族民歌音乐特点。【设计意图】:了解蒙古族民歌长调、短调的音乐特点,提出“单一织体”的旋律特点,引出“多声织体”的侗族大歌。四.学习了解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1.回顾初中所学歌曲《布谷催春》及相关知识【设计意图】:温故旧知。2.聆听《蝉之歌2》思考其音乐织体的特点是什么?侗族大歌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设计意图】:探寻侗族大歌多声部织体特点及演唱形式,感受侗人模仿“蝉鸣声”3.观看简介侗族大歌历史的视频。【设计意图】:加深对侗族大歌的感性认识。4.跟随老师模仿《蝉之声》中“蝉鸣声”。【设计意图】:结合学情,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艺术魅力。五.课堂小结1.维吾尔族、蒙古族、侗族三个民族民歌音乐语言的独特性;2.初步了解了其音乐语言独特性的成因;3.初次体验了“侗族大歌”中模仿蝉鸣声的发声特点;4.了解了大歌最为独特的“多声结合织体”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六.课后练习1.结合教材中的藏族民歌,按照课上学习归纳的方法,尝试着总结藏族民歌在音乐上有哪些独特这处。2.自主探究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民间多声部合唱的品种。(共53张PPT)音乐鉴赏模块(第五课时)《少数民族民歌》1.深入学习了汉族民歌体裁的相关知识;2.亲身体验到了汉族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3.初步了解了汉族民歌的色彩区分类。单元学习内容回顾独特的民族风因生活地域、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的不同,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价值观也各有差异;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歌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魅力,少数民族民歌文化,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回顾1.一个固定节奏型:温故维吾尔族民歌麦西热甫维吾尔族二、结合乐谱聆听《牡丹汗》,完成“任务一”1.歌曲中的起唱有什么特点?(请关注红色方框内提示)2.歌曲中旋律发展手法有什么特点?维吾尔族民歌1.歌曲中的起唱有什么特点?2.歌曲中旋律发展手法有什么特点?《牡丹汗》请关注红色方框内提示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1.歌曲中的起唱有什么特点?2.歌曲中旋律发展手法有什么特点?请关注红色方框内提示维吾尔族民歌二、结合乐谱聆听《牡丹汗》,完成“任务一”1.歌曲中的起唱有什么特点?弱拍起唱2.歌曲中旋律发展手法有什么特点?曲调的进行曲折、细腻、富于装饰性维吾尔族民歌音乐特点维吾尔族民歌音乐特点1节奏2节拍常用切分节奏固定节奏型::麦西热甫、来派尔、阿图什等1节奏2节拍3旋律常用切分节奏固定节奏型多为4/4拍、2/4拍其旋律的发展则曲折、细腻、富于装饰性歌曲中多为弱拍起唱?维吾尔族民歌音乐特点维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通道和交汇处;中原地区通往欧洲、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的要道生活地域维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原因生活地域维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重要通道和交汇处;丝绸之路的要道文化环境人口总数量最多、三大文明的交汇之地吸收了多地区的民族音乐要素,同时也发展了自身的音乐特点维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原因维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原因文化环境方言语音(维吾尔语)生活地域维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重要通道和交汇处;丝绸之路的要道人口总数量最多、三大文明的交汇之地吸取并发展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维吾尔语的重音总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蒙 古 族 民 歌 同样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在蒙古族民歌中又发挥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一、回顾歌曲《嘎达梅林》1.歌曲体裁是什么?(请关注红色方框内提示)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调整歌唱状态,聆听起始音!蒙 古 族 民 歌《嘎达梅林》蒙 古 族 民 歌1.歌曲体裁是什么?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请关注红色方框内提示《嘎达梅林》蒙 古 族 民 歌1.歌曲体裁是什么?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请关注红色方框内提示《嘎达梅林》短调蒙 古 族 民 歌1.歌曲体裁是什么?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请关注红色方框内提示蒙古短调蒙古长调节拍节奏结构曲调调式唱法蒙古族民歌音乐特点蒙古短调蒙古长调节拍鲜明节奏整齐结构规整、紧凑曲调字多腔少调式多为羽调式唱法较为通俗的唱法蒙古族民歌音乐特点二、看谱聆听《辽阔的草原》,完成“任务二”1.思考红色圆圈内的音乐知识与短调中红色方块音乐知识有什么异同?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蒙 古 族 民 歌《辽阔的草原》(歌词后略)1.思考红色圆圈内的音乐知识与短调中红色方块音乐知识有什么异同?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蒙 古 族 民 歌《辽阔的草原》(歌词后略)1.思考红色圆圈内的音乐知识与短调中红色方块音乐知识有什么异同?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蒙 古 族 民 歌蒙 古 族 民 歌羽《辽阔的草原》(歌词后略)1.思考红色圆圈内的音乐知识与短调中红色方块音乐知识有什么异同?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蒙古族民歌音乐特点蒙古短调蒙古长调节拍鲜明节奏整齐结构规整、紧凑曲调字多腔少调式多为羽调式多为羽调式唱法较为通俗的唱法蒙 古 族 民 歌羽《辽阔的草原》(歌词后略)1.思考红色圆圈内的音乐知识与短调中红色方块音乐知识有什么异同?2.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有什么特点?散板蒙古短调蒙古长调节拍鲜明散板节奏整齐自由结构规整、紧凑舒展曲调字多腔少调式多为羽调式多为羽调式唱法较为通俗的唱法蒙古族民歌音乐特点蒙古族民歌音乐特点蒙古语多音节词有固定重音,其重音落在一个音节上。蒙族民歌多为正拍起唱。对比维族民歌的弱拍起唱,可以感受到语言对于民歌音乐的重要作用。蒙古短调蒙古长调节拍鲜明散板节奏整齐自由结构规整、紧凑舒展曲调字多腔少开阔悠长、字少腔多调式多为羽调式多为羽调式唱法较为通俗的唱法演唱技巧独特,难度较大蒙古族民歌音乐特点课后思考: 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语言又都同属于阿尔泰语系,为什么这两个民族的民歌各具特色?你是否可以用对比探究的方法,从这两个民族的语言入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呢?维族、蒙族民歌对比探究 风格迥异的三首少数民族民歌,但同是“单旋律”歌曲,也就是“单一织体”。 中国音乐以优美精致的旋律著称,那么其中是否有多声部织体形式的呢?维族、蒙族民歌对比探究回顾欣赏聆听并思考:1.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2.歌种是什么?聆听并思考:1.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2.歌种是什么?回顾欣赏回顾欣赏侗族侗族大歌聆听并思考:1.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2.歌种是什么?聆听并思考:1.其音乐织体的特点是什么?2.侗族大歌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3.歌曲中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声音?侗族大歌聆听并思考:1.其音乐织体的特点是什么?2.侗族大歌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3.歌曲中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声音?侗族大歌侗族大歌音乐织体特点:持续音衬托式主调型侗族大歌音乐特点侗族大歌音乐织体特点:多声结合织体持续音衬托式主调型侗族大歌音乐特点侗族大歌音乐织体特点:多声结合织体支声型持续音衬托式主调型侗族大歌音乐特点侗族大歌音乐织体特点:多声结合织体支声型持续音衬托式主调型侗族大歌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侗族大歌音乐特点侗族大歌音乐织体特点:多声结合织体支声型持续音衬托式主调型侗族大歌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侗族大歌音乐特点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侗族大歌由来历史歌曲中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声音呢?侗族大歌音乐特点蝉歌曲中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声音呢?侗族大歌音乐特点蝉歌曲中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声音呢?声音大歌鼓楼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侗族大歌音乐特点《蝉之歌》声音大歌旋律优美、清新淳朴历史悠久流传范围甚广,因而有侗族族歌之誉。《蝉之歌》在1986年法国的金秋艺术节上,让全世界的人们知道了“侗族大歌”。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侗族大歌音乐特点体验模仿大歌中的“蝉鸣声”《蝉之歌》声音大歌《蝉之歌》声音大歌体验模仿大歌中的“蝉鸣声”它是数千年中华文化传统精神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融“天籁、地籁、人籁”为一体的“人与自然的山水和声”。它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个民间多声部合唱品种。“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侗族大歌的意义与价值1.维吾尔族、蒙古族、侗族三个民族民歌音乐语言的独特性;2.初步了解了其音乐语言独特性的成因;3.初次体验了“侗族大歌”中模仿蝉鸣声的发声特点;4.知道了大歌最为独特的“多声结合织体”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中的藏族民歌,按照课上我们学习归纳的方法,尝试着总结藏族民歌在音乐上有哪些独特之处?3.自主探究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民间多声部合唱的品种。2.回顾课上所学,完成学习“任务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音乐鉴赏模块(第五课时)-任务单.doc 音乐鉴赏模块(第五课时)-教学设计.docx 音乐鉴赏模块(第五课时)-练习题.docx 音乐鉴赏模块(第五课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