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如果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必将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删减与重组,以便迎合初一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条件。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五大板块,力图环环相扣,意在为学生搭建自主学台,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设计时注重学法的指导,以便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体验过程与方法,并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情分析:从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考虑,初中二年级学生好动、好奇、乐于表现自己,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获得老师的表扬等等。抓住学生特点、针对教学现象,我采用电脑课件这种形象、生动、直观、简单、便捷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用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参与的研究体验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创造的天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教材分析:教材作为课堂学习的材料和工具,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中介,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中国的人口》一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中国行政区划内容的延伸,又为后面的民族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重点是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人口问题的对策。设计时按照学生认知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调整了教材内容的顺序,并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增减。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人口的数量、地理分布特点、人口政策,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识图、析图和绘图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类地理图表,使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我国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办法,同时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地理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人口国情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四、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五、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引入新课)我们同学们最喜欢放假,可是放假的时候你出去玩,坐公交车车上人满满的,到景点购票队排的长长的,吃饭去呢找不到位子,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概?会不会说中国怎么这么多人呀?这一节我们就来说说中国人的问题。课件出示一组人口众多的图片,创设情境,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一.数量世界第一设置活动: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及图1-7<<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思考并抢答问题.1.2000年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2.我国2000年的人口总数是多少?占世界人口多大比例?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4.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人口超过了5000万?这些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部分?5.山东省的人口大约是多少?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出示下列数据:这些有趣的数字你听说过吗?1.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2.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3.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1。2﹪,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4.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找学生读这些数据二、人口分布展示课件。?收集本区人口总数与面积数据。?问题讨论: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有哪些?教学活动:1.了解人口超过5000万省份。2.计算人口密度。3.读《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小组讨论、探究、总结。通过以上内容总结1.人口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少过渡:我国不但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城乡人口分配也不均2。城镇人口增长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将进入城镇,城镇人口将继续增加三、人口增长展示课件。活动:展示绘制的人口增长趋势图,并预测未来人口总数。(意图:培养学生动手作图的能力及估算能力描述地理现象的语言表达能力)四、(四)人口政策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问题、压力?[从你身边的话题谈起]出示讨论题。活动:畅所欲言,叙述贴近自己生活的地理知识的运用,感受学为所用的喜悦。(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真正体现新课改“生活中地理”的理念。培养学会分析问题,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小结:板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增长速度较快三.我国的人口政策四.人口分布不均学后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