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目的 1.懂得元素的含义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3.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4.通过元素的学习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2.会正确写出并掌握27中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理解。 2.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用某保健品的营养成分中的钙、镁、铁等引入元素。问什么是元素? 问:以下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水、二氧化碳、氧气。 解答:水——H2O分子,二氧化碳——CO2分子,氧气——O2分子。 问:这三种分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解答:都含有氧原子。 这三种分子中的氧原子都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解答: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核内都有8个质子,核电荷数均为8。 像这样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核电荷数均为8的所有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如:铁元素就是所有铁原子的总称等等。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不能说几个什么元素。 列举C-12和C-13,它们都原子核内都含有6个质子,是同一种元素。 小结: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3.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1)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3)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 5.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O、Si、Al、Fe(养闺女铁心) 6.生物体中元素的含量:O、C、H、N 二、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1.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除汞外,都有“钅”部。 (2)非金属元素:含“气”、“氵”、“石”部。 (3)稀有气体:氦、氖、氪、氙等。 2.元素的读与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带领学生正确读P58的元素名称。) 3.元素符号的含义 (1)宏观上: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上: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 (3)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阿拉伯数字,仅表示某元素的若干个原子。 4.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概念: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已知的元素按原子序数科学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2)规律:横行(周期):7个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纵行(族):18个纵行,16个族,最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递增。 三、物质的分类 以下物质可以怎样分类,分为几类? 铁(Fe) 二氧化碳(CO2) 四氧化三铁(Fe3O4) 氮气(N2) 高锰酸钾(KMnO4) 氯化钾(KCl)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镁(Mg) 红磷(P) 硫磺(S) 二氧化硫(SO2) Fe S N2 O2 Mg P →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单质 CO2 Fe3O4 KMnO4 KCl MnO2 SO2 → 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 CO2 Fe3O4 MnO2 SO2 → 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 氧化物 问:KMnO4、KCl是否为氧化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铜、氩气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铜、一氧化碳等。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都是纯净物。 作业布置 P62 2.4习题 2、3、5、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