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比例尺定义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一般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比例尺大小判断 判断方法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比例尺的大小,应根据分母的大小判断,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图例 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就是指地图符号和注记的简要说明。它通常配置在地图的边缘或拐角处。 例如1∶4000000《中国地形图》(地图出版社,1982),它的图例是这样的: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其他城镇分别用大小不等的蓝色圆圈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等等。 还有一些地图,专门表示各种自然条件、工业分布等。在这些图上,也必然有相应的图例,说明某种符号代表某种森林,某种符号代表某种矿产,某种符号代表某种工业,等等。读图之前,先把图例中的地图符号和注记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说,图例是读图的“钥匙”。 总结:图例具有双重任务,在编图时作为图解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图例应符合完备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图例的作用 图例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现代地图的语言,是读图和用读所借助的工具。 要看懂地图,必须先认识图例。图例有地图语言的功能,要从地图上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熟悉常用图例是十分必要的,如表示城市、村庄的符号,表示边界、道路的符号,表示山脉、河流的符号等等。 地面上的事物种类繁多,不可能按比例——表示在地图上,必须把它们加以分类、归纳,根据它们的特征,设计和制定各种形式的线条、图形,以代表相应的地理事物,这些线条和图形叫做地图符号。 此外,还需要一些文字、数字和地图符号相配合,用来说明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的名称以及山高、水深等,这些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 总结: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景物的质和量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地图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不同的点、线、图形等。 地形图的作用 人类使用地图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近代,地图才作为文档印刷出来。地图通过在在纸或羊皮上等其它材料上绘制道路、居民点和自然要素等。 具有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功能。地图可以识别在某一位置上有什么东西。在地图上,指向图上任何位置,都能够知道这个地方或对象的名字以及其它相关的属性信息。地图可以标明所处的位置。如果的地图可以实时地输入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数据,就能看到在哪里、以多快的速度在旅行并且的旅途目的地在何方。 可以识别用其它方式不能体现的空间分布、关系和趋势。人口统计学家通过比较过去编制的城区地图和现在的城区地图,可以支持公共决策。流行病学家通过把罕见疾病爆发地点与周围环境因素相关联便可以找出可能的病因。地图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成到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中。市政府可以将街道分布图与建筑布局图结合起来以调整市政建筑结构;农业科学家可以把气象卫星影像图与农场、作物分布图结合起来,以提高作物产量。地图可以通过数据的合并或叠加来分析空间问题。省政府可以通过合并多层数据来找到合适的废弃物处理地点。地图可以用来确定两地之间的最佳路径。通过地图,包裹速递公司能够找到最有效的运输路径;公共交通设计者也能设计出最优的公交路线。地图可以用来模拟未来的情况。公共事业服务公司可以模拟新设施添加后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并且根据这个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投入。市政规划者也可以模拟一些严重的意外事故如有毒物质泄露等,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GIS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对地图的认识。与过去作为单纯的静态实体相比,现在的地图成为了地理信息动态表达的一种主要手段。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一种图形表达方法。为了信息表达取得更好的效果,地图在视觉必须要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图形设计的很多经验如版面设计、比例、色彩平衡、符号和版式等都被应用到地图的制作中。地图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与“人类对信息理解”这之间的媒介。地图借用人类特有可识别的空间格局的感知能力,提供地理对象和地点的有关情况的可视化信息。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抽象。地图的使用者不同,那么所得到的对地图信息的理解也会有不同。对于特定的使用目的,地图将表现特定的信息。地图将一些复杂的并且内部结构隐藏着的数据进行简化。同时,也可以在地图上对数据进行描述——如,用标注(label)表示名称、种类(categories)、类型(types)和其它信息。数据建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能够创建包含丰富信息量和美学特点的地图的数据结构。理解地图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创建“恰当”的数据模型的前提。 电子地图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 电子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它具备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多数功能。智能交通系统的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过电子地图来表示。电子地图能够把数字信号(包括对数字地图、遥感数字图象及自行数字化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形成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电子地图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多维地图的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作用;二是动态环境下空间数据库与专题数据库的交流作用。两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完成GIS中空间数据视觉化的任务。智能交通中的电子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特别是交通信息的可视化产品,将交通路线及周围环境以视觉甚至是听觉感受的方式传输给用户,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与用户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因此,电子地图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智能交通系统的成败。 而今现在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对于地图的读取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地图,还有电子地图,而这些地图的制作与编辑都离不开一些地图软件,如:ArcGis、Google等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促进了产生建筑物和基本建设的设计和规划。 总结:这种设计需要装配固有特征的组件来产生整个结构。这些系统需要一些规则来指明如何装配这些部件,并具有非常有限的分析能力。CAD系统已经扩展可以支持地图设计,但管理和分析大型的地理数据库的工具很有限。 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它具有双重任务,在编图时作为图解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图例应符合完备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图例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现代地图的语言,是读图和用读所借助的工具。地图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不同的点、线、图形等。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景物的质和量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 注记,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它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利用地图获得知识信息的有力表征。例如,等高线地图上,为了准确说明地理事物,就需要标明海拔高度,注明关键地理事物的名称等信息。在地图上起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数字,统称注记。注记常和符号相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注记也属广义的地图符号系统的一部分。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几种地图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够直观的告诉我们地势起伏状况。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形、坡度陡缓 判断方法 (1)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2)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