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7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4分)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
)笑,却一声儿不响。
(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
)粼的鱼塘。
(3)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4)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徘徊
遮敝
并蒂莲
各得其所
B.繁杂
诀别
豌豆黄
热烈粗犷
C.事弄
捶打
一霎时
喜出望外
D.祷告
分岐
笑嘻嘻
絮絮叨叨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C.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D.在2019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绿皮书》捧走了“最佳影片的奖杯。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每个做父母的,都忍不住要操心孩子明天的生活。②其实,孩子明天的生活就藏在他今天的品性里。③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在用他的行止预言着他的未来。④“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付出一个好,会有无数个好回到你身上,你付出一个善,会有无数个善回到你身上。⑤请相信——好孩子是家庭的“上等风水”
(1)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下文为第③句加点的“行止”选择正确的义项(
)(只填序号)(1分)
A.行踪
B.品行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朝花夕拾》中,“我”得到《二十四孝图》后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常常是丰富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
__________________;读书,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远足;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材料一
漫画《家教》。
材料二
衡水二中梁雪同学自幼家境贫寒,作为家里的大姐姐,小年纪就非常懂事,为妈妈分担家务,帮助照顾年迈的外祖父母和幼小的妹妹。为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更是因为疼惜带病外出打工的爸爸,她利用早晨时间捡拾废品,放学时间绣十字绣,以补贴家用。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薄弱的力量和实际行动向父母尽孝心。2018年她获得“河北省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称号。
(1)用说明性的语言简要介绍材料一画面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说说怎样做孝心少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1分)
学走路
沈世荣
一座小小的农家小院,院前是一块空旷的坝子,坝子两边各有一棵黄桷树,不大,约有两米高。
坝子周边种有一些花草,此时,那些五颜六色的小花正无忧无虑地怒放着。坝子外面是层层梯田,田里已经插满秧苗。梯田中间有一条石板路,直通山上。石板路是山里通往外面的唯一小路。
一个年轻人背着一筐从山下小镇买来的物品,还没走到小院,就大声叫:“枫儿,枫儿,快来看爸爸给你买的啥子好吃的。
小院里出来一个年轻女人,抱着一个胖乎乎的娃娃,边走边对娃娃说
“我们去看爸爸给我们枫儿买的啥子,爸爸放下背筐,笑着从女人怀中抱过娃娃,先亲上一口,然后从背筐中拿出一块蛋糕,喂了儿子一口。好吃不?儿子笑了,点点头。
叫爸爸,儿子甜甜地叫了一声:“爸爸。”爸爸把儿子举起,在坝子中间旋了几圈。
吃完蛋糕,爸爸把儿子放在院子中间站定,自己走了几步后对儿子说
“来,到爸爸这儿来儿子怕摔,不敢动步
“别怕,儿子,走过来,昨天你不是走了几步吗?你走过来爸爸给你蛋糕吃。”爸爸拿出一块蛋糕诱惑儿子。
蛋糕的味道还在嘴里,看到爸爸手里的蛋糕,儿子鼓起勇气,向前走了两步,望着爸爸。爸爸往后退了两步:“我们枫儿勇敢,继续走,不要怕,爸爸不会让你摔倒。”
儿子看着爸爸手里的蛋糕,一步,一步,终于走到爸爸的身边。
爸爸一下抱起儿子,对屋里的妻子说;“镶玉,锿玉,枫儿会走路了,我们枫儿会走路了!”
四十年后,小院还是那个小院,只是小院前的两棵黄桷树长成了大树。
黃桷树下,两个男人在说话
枫儿,你就别为我操心了,你们两口子把打工挣来的钱都用在了我身上,我已经瘫痪了,走不了路了,你就别管我了,你们两口子出去打工吧,孙女马上要上大学了,用钱的地方多。”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说爸爸,我给你说了很多遍,医生说的,只要你坚持锻炼,坚持走路,是可以恢复的。你看,你现在扶着竹竿不是能动步了吗?你现在是怕摔倒,不敢站起来走路。爸爸,你别怕,有我在你身边,不会让你摔倒的,你就站起来试试嘛。”儿子充满期待地看着父亲。
父亲看着儿子,儿子望着父亲“试试吧,爸爸。”儿子说。父亲看着儿子,不再说什么
儿子把父亲从轮椅上扶起来站好。“爸爸,能起步吗?
父亲用了很大的力,但是脚没能移出。“枫儿,算了吧,真的不行,我用力了,但是脚不听使唤,出不了步。
儿子蹲在父亲的脚边,用双手扶着父亲的右腿。“爸爸,你站着不动,我帮你用力往前走。”
儿子一会左边,一会右边,在坝子里蹲着走了一圈,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枫儿,息会吧,看你累得满头大汗。”父亲有些过意不去,不忍心儿子受累。
儿子擦掉脸上的汗珠,笑着说:“爸爸,咋样?我说不会摔倒嘛。”
父亲笑了,儿子也笑了。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小院的坝子里,儿子和父亲,每天重复着走路的一个动作。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爸爸一下抱起儿子,对屋里的妻子说:“镶玉,镶玉,枫儿会走路了,我们枫儿会走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父亲笑了,儿子也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以“学走路”为题有何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母亲的厨艺
颜巧霞
①母亲说话爱用修辞,那些话很俗气,但又像菜市场上浓妆艳抹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母亲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了一名乡村厨子。
②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离不开一个字—吃。幼时的我们问得最多的话就是:“妈,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其实,贫穷的家哪有什么好吃的?但一个母亲总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失望的。
③母亲能拿得出来的,无非是自家鸡下的蛋,自家种的大白菜、花生等。母亲常用一个鸡蛋给我们做蒸蛋,她在鸡蛋里放上一把炒米、一把细细的肉末,撒上葱花,最后蒸出了一大碗别具风味的蛋,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一颗卷心菜,母亲把白色的梗和黃绿色的叶分开切,菜叶切成大块儿煮汤,白色的梗切成比小指头还细的条儿,下锅里加大量的猪油爆炒,这样做出来的菜特别下饭。母亲也给我们做零食,从花生里选出个儿小、卖相不好的,等攒够了一碗,就给我们炒挂霜花生米吃。挂霜花生米——花生米上好像裏了一层薄薄的秋霜,邻家主妇们谁也不会,这让我和小弟的虚荣心在小伙伴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母亲做得最好的零食是油炸小鱼那种柳叶儿般长短、细窄的小鱼,人家买来喂猫,但母亲用来油炸。母亲没花几个钱买回来,用大拇指刮去鱼鳞,挖去内脏,洗净之后涂上薄薄的一层盐,放在太阳下晒干。她用小葱拌干面粉做成糊,裹在小鱼身上,再把小鱼下到滚油里炸,炸到面皮金黄,捞出锅来。一口一个,又香又脆。那时,母亲的厨艺正处于巅峰时期。
④我去远方念书的时候,曾把母亲做的藕团子带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吃,他们说,母亲的厨艺可以和饭店大厨相媲美,不开个饭店是我家的重大损失。
⑤我们日渐长大,家境也渐渐好转,但母亲仍然喜欢在做菜上花心思厨艺也依然不减当年。可是,母亲的美食已留不住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母亲是一面湖,但是作为鱼儿的我们,怎么甘心仅仅在湖里,不去看看远方的大海,不去尝尝别处新鲜的吃食?
⑥终于有一日,我向母亲宣布,我要去吃别人做的菜了。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那位母亲做的菜好吃,但因为她的儿子,她做的菜,我也就能心甘情愿吃下去。
⑦如今,我也做了母亲,母亲做了外婆,我的女儿也长到会品评菜的口味的年纪。一日,在饭桌上,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莱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我点头同意孩子的评价,这并不是孩子偏心和厚爱她的奶奶,她只是在说实话。
⑧我和小弟离开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母亲再也没有好好地做过饭,炒上一盘青菜可以吃上两天,炖上一碗红烧肉甚至可以吃上三天,她再也不像年轻的时候,挖空心思地弄出好吃的。偶尔,我们回家吃饭,她做出满满一桌菜来,不是油多了,就是盐少了,厨艺大不如从前了。
⑨倒是婆婆,因为我们一家子都围在她身边要吃的要喝的,有时我还把在办公室里听说的菜名告诉她,想着我们能吃好的她,就总是愿意一试。婆婆还自创了不少菜,这些菜无不让家人称好,外人称道。婆婆今日的厨艺早已不是我当初进门时候的样子,她这位母亲的厨艺确实是与日俱好,越发了不得。
⑩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此消彼长”这一说,母亲们因爱逃不脱。
本文以“母亲的厨艺”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出填入恰当的内容。
时期
母亲的厨艺
“我”童年时期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远方念书时
可以和饭店的大厨相媲美
我们日渐长大
不减当年
如今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⑧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B.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C.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D.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因为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选文描绘了怎样的家庭氛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氛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你欣赏选文中的谢道韫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40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生在世,懂得感恩,学会回报,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请以“回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1.(1)nì(2)lín(3)xiǔ(4)dàn(每空1分)
2.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A项,敞——蔽;C项,事——侍;D项,岐——歧。
3.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50本经典著作”后加上“之一”。
4(1)生活藏在品性里(2)B
(3)“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付出一个好,会有无数个好回到你身上;你付出一个善,会有无数个善回到你身上。
【解析】第(1)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所谓主干是指起主要作用的句子成分,即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据此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即可。第(2)题,考查词义结合上下文,可知语段主要讲“品性”与“品行”,因此,应选B项。第(3)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第④句并列讲述“你付出一个好”与“你付出一个善”,两者之间要使用分号。
5.高兴的是《二十四孝图》鬼少人多,为“我”一人所独有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也只要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阔读。答题时根据题干提示“高兴又扫兴”,结合篇目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6.示例:更是精神的导师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答题时从点明“人和事丰富意义”的角度入手,按照“不只是……更是……”的句式进行补写即可。
7.(1)示例:这是一幅题为“家教”的漫画。画面中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电脑前坐着一位满脸笑容的老人;老人的右手边有一个孩子,孩子左手拿着一本封面写有“电脑入门”字样的书,右手竖起大拇指,头上方有一行字“爷爷太棒了!”(总说1分,介绍老人和孩子的内容各1分)
(2)示例:教家中长辈学习使用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与时俱进表孝心;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排解烦恼;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等等。(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1)题,考查考生介绍漫画内容的能力。仔细观察漫画,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即可。第(2)题,考查考生探究材料的能力。仔细阅读两则材料,确定答题角度。材料一介绍了在互联网时代,可通过教会长辈使用电脑等设备,让他们与时代接轨的方式表达孝心;材料二传递的信息是要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减轻他们的负担。据此,组织语言分条作答即可8.小时候,爸爸在自家小院的坝子上教儿子学走路;40年后,儿子同样在小院的坝子上帮瘫痪的父亲学走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时,应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的中心事件进行概括。文章前半部分写小时候,爸爸在自家小院的坝子上教儿子学走路;后半部分写40年后,儿子同样在小院的坝子上帮瘫痪的父亲学走路。据此概括即可。
9.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出爸爸看到儿子会走路后急于告诉妻子的情态,表现了爸爸的激动、兴奋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通过“抱”可知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爸爸的话可知本句运用了语言描写。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即可。
10.父亲的“笑”,既是对儿子不厌其烦地帮自己学走路感到满意,同时也是对自己没有摔倒感到高兴;儿子的“笑”,一是因父亲高兴而高兴,二是对父亲学走路的效果感到满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等。
11.①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教儿子学走路,也指儿子帮助父亲学走路;②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文;③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一般作用包括:交代文章内容;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交代行文线索;具有象征意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读兴趣等。据此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即可。
12.
A.处于巅峰时期
B.大不如从前(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情节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阅读全文,找到表格中所给的四个时期所对应的段落;然后从中找到介绍母亲厨艺的语句;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答案即可。如第②③段介绍了“我”童年时期母亲的厨艺,第③段最后一句“那时,母亲的厨艺正处于巅峰时期”交代了母亲的厨艺水平,故A处可填“处于巅峰时期”;按照这种思路,不难找到B处的答案。
1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和米以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出嫁前对做饭一无所知。语言幽默,通俗易懂,让人印象深刻。(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勺子。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先分析句子,该句赋予水和米以人的行为,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答出突出了什么内容即可。
14.承接上文“我”的女儿说外婆做的菜难吃一事,揭示母亲“厨艺大不如从前”的原因;与母亲过去精湛的厨艺形成对比,更好地揭示了文章主旨;采用插叙的记叙顺序,对主要故事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完整。(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可从结构、内容两方面着手。具体到本题,还可从对比手法、记叙顺序的角度进行分析。
15.母亲们为了儿女能吃上美味的食物,甘愿改变自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们为了儿女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因离开母亲使母亲厨艺大不如从前的愧疚、伤感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探究作者情感,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母亲厨艺的变化,揭示了母亲们为了儿女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主旨。因而,题干中的句子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此外,结合“我和小弟离开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一句,可看出“儿女远,厨艺消”还隐含着作者因离开母亲使母亲厨艺大不如从前的愧疚、伤感之情。
16.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辨析。D项“因”是“趁、乘”的意思。
17.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翻译这句话,首先要明确该句承前省略了主语谢道韫;其次要明确“即”是“就是”的意思;最后应弄清人物关系,“公”指谢太傅,“无奕”是谢太傅的大哥,王凝之是谢道韫的丈夫
18.描绘了融洽、欢乐、轻松(答出其中一个词即可)的家庭氛围,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19.欣赏。因为她才思敏捷,富有想象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判。文中谢道韫将“白雪纷纷”比作“柳絮因风起”,想象丰富,凸显了其才思之敏捷,确实值得欣赏。
20.(40分)【写作指导】生活中我们会被许多爱包围,要懂得回报赐予我们爱的人或物。回报不一定要用金钱、物质,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杯浓茶,一份宽慰……回报其实很简单,只要有心,轻而易举就能做到。
要写好这个题目,立意很关键。不要选择过大、过空的话题,这样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可以选择身边随处可见却充满温暖与爱的事情作为材料进行创作。写明要回报谁、为什么回报、如何回报,用最朴实的文字、最动情的语言感染每一个读者。
【佳作示例】
回报
终于到了周末,想想真好,可这个周末却多了一道煞人的风景,唉,那就是老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每个人回家给父母洗脚。
回到家中,我就开始想着怎样对父母开口。脑子中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是:给母亲洗脚有什么好怕的,有什么好害羞的,不就是洗脚吗!另一个声音响起:长这么大,还给别人洗脚!你从小到大还没这么做过呢,太没尊严了。第一个声音又响起:怕什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那是幸福的……许久,理智胜了,我决定,晚上,我要为母亲洗脚。
终于,到了晚上,我悄悄地走到阳台上,透过窗口,我看见母亲此时正在房间里记着今天的账目。我照预定计划,打来了一盆温水,拿了一条毛巾,隔着房门,我听见屋子里有关灯的声音,我慌了,忙喊道:“妈,你先别睡,我有事要说。”母亲疑惑地问道:“是不是要缴什么费用,饭卡里没钱了吗?”闻此,我鼻子一酸,有点哽咽地说:“不是。”房门开了,只见母亲穿着睡衣,赤着脚,我可以想象,母亲一听到我找她有事时,她是如何急切。我心中不禁一暖,但更多的是惭愧,想想我给母亲洗脚的拖拉与母亲此时的急切,真是鲜明的对比啊!母亲见我端着一盆水,拿着一条毛巾,不解地问:“你这是要干什么?”我笑着对她说:“妈,我给你洗脚吧。”母亲一愣,笑笑说:“不用了这么晚了,去睡吧。”我急忙说:“妈,我给您洗脚吧。”最终,妈妈在我的多次要求下,才答应了下来。
扶妈妈坐在床上,我便开始为她洗脚。我把妈妈的裤脚挽高,轻轻地把她的双脚放进温水中,问了问:“妈,烫不?”母亲笑笑:“刚好。”我问:“舒服不?”母亲说了句:“只要是你为妈妈洗,就是最舒服的。”我如同吃了蜜般,心中甜甜的。我拿着毛巾,拌着水为母亲擦洗着脚,母亲的脚很粗糙,有几处皲裂,我轻轻地摸过:“妈,疼吗?”母亲笑笑不语,我抬头,看着母亲幸福的笑脸,顿时,心中如同打翻五味瓶般,既高兴,又懊悔,又酸楚……此时,我深深地明白:这不是一道作业题,这是我对母亲的回报。母亲,这么多年了,学费,学习,身体…我无时无刻不让您担心着,关爱着,我……我一定要报答您,哪怕只是为您洗一次脚,只要您能幸福地笑,我就会很快乐。夜深了,我已经为母亲洗好了脚,抬头,望着窗外闪闪发光的星星,我开心地笑了。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小作者开门见山,交代了写作内容。接着,小作者用朴实的文字完整地描写了给妈妈洗脚的场景。其间,“我”和妈妈的对话巧妙自然地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怀和“我”想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的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温馨感人的画面。本文构思精巧,行文自然流畅,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结构严谨,铺垫照应自如,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感情真挚,体验深刻,这是用心灵写出的“回报”情真意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