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课题1:溶液的形成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新知导入有些固体遇水后,气球会膨大,有些固体遇水后,气球会缩小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瓶中,固体不同,气球的变化也不相同气球的膨大与缩小与瓶内空气受到的冷热有关水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还是吸收热量。【实验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新知学习【实验方案】Ⅰ在A、B、C三个烧杯中各倒入100mL的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出它们的温度,并做好记录。Ⅱ将5gNaCl、5gNH4NO3、5gNaOH固体倒入这三个烧杯中,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次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并做好记录。Ⅲ比较这三个烧杯中的溶解前和溶解后的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得出结论。新知学习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新知学习溶解吸热或放热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252525溶解现象温度不变温度下降温度上升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2521.332新知学习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实验结论】新知学习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NH4NO3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NaOH溶解时出现放热现象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新知学习【注意事项】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实验9-4】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新知学习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新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三、乳化现象新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层,油在上形成乳浊液体分层,油在上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分层,油在上形成乳浊液体不分层,仍为乳浊液体干净新知学习三、乳化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植物油和水混合后振荡,得到乳浊浑浊的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密度小的在上层乳浊液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新知学习三、乳化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加入洗涤剂后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不再分层洗涤剂能使油和水不再分层,使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后乳浊液能随着水流动,被水冲洗干净用洗涤剂能洗净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新知学习三、乳化现象课题1溶液的形成【资料卡片】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可溶性物质溶解在水中,可以得到溶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与水混合,可以得到悬浊液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会沉降下来新知学习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时,可以得到乳浊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在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中,分散在液体中的粒子大小是不同在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资料卡片】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新知学习乳浊液和悬浊液也有广乏的用途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农业上,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制成悬浊液或乳浊液,既节省农药,又提高药效,而且使用很方便【资料卡片】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新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新知总结1.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的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明显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沉淀或分层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将乳浊液冲洗干净3.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用途课题1溶液的形成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参考视频课题1溶液的形成乳化现象参考视频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堂练习某初三年级的同学正在筹备毕业晚会,预定有一些饮料,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B)A.啤酒B.酸奶C.矿泉水D.可口可乐2.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课题1溶液的形成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D) A.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课堂练习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①食盐②面粉③植物油④蔗糖⑤食醋⑥白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一组是(C)A.①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堂练习5.下列反应完毕后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A)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B.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水中6.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D)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堂练习7.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在A中加入下面的固体和液体后,不会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的是(A)A.氯化钠和水B.氢氧化钠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镁条和稀盐酸课题1溶液的形成8.学完有关溶液的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温度有关;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溶剂的量。课堂练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堂练习(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了衣服上,他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于是他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下表:溶剂水酒精苯(有毒)汽油溶质(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汽油。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的不同点是汽油洗掉碘是利用汽油溶解碘,洗洁精除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课题1溶液的形成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mp4 4.乳化现象.mp4 人9单元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mp4 第9单元溶解吸热与放热现象.mp4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