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星球地图版《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 教材分析 中国主要地形,地理事物比较多,知识点比较多。根据本课的编排思路,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镶嵌在这些骨架中,很多山脉成为地形区的分界线,在此基础上,再分类认识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区的主要特征,进而把地形特征落实在地图中,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条理清晰。同一种地形,形态差异很大,体现了中国地形的复杂性。地形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影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要素, 体 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了解中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的名称和分布,认识山脉在中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2.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3.结合地形区景观图片等资料,了解各地形区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提取自己需要的地理信息,逐步提高对相应的信息加工分析的能力。 ?2.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概括地理现象特征的思维品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分析各地不同地形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学生加深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勇于发现和创新。 教学重点? 1. 结合中国地形图,了解中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的名称和分布 2.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了解其特征。 教学难点 ?熟悉中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空间分布,构建中国地形的空间地图。 ?课前准备 ?学案:空白中国山脉分布轮廓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学案导学、问题合作探究、比较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同学们暑期随父母外出游学,看见了“江山如此多娇”,见识了各种地形地貌,中国地形是怎么分布的?各有什么特征?你的家乡主要是什么地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对学过的地形知识的回顾、再现。 引起学生对中国地形知识的思考,同时激发爱国热情。 温故知新 活动 探究 课件展示: 1. 分层设色的中国的地形分布图及各类地形比例图。 2.说出中国主要有哪几种地形,分布比例最大的是哪一种???? 3?中国山地面积广,许多山地延伸成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 很多山脉成为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省区、气候区、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 要认识中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 1.课件展示: 中国山脉的走向及分布图 2.讲解: 举例讲解山脉走向。 3.提出问题: ①中国有哪些走向的山脉?找出与秦岭、太行山脉、祁连山脉走向大致一致的山脉,并在学案上标出山脉名称。 ②找出三大阶梯的分界线? 直观感知中国主要地形分布状况。特别是山地分布面积广,比例大。? ? ? 结合课本图2-1-4中国主要山脉分布,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学案上完成问题。 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复习旧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地形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阶段成果汇报 ? 课件展示: 中国山脉的走向及分布图 课件展示: 1.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名称及分布? 2.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名称及分布? 3.西北-东南、南北走向、弧形山脉的名称及分布。 4. 展示三大阶梯的分界线。 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1.利用学案,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屏幕上展示,并与同学们一起判断正确性。 分析归纳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小兴安岭、祁连山? 南北走向:横断山、贺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找出中国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培养学生读图、合作分析能力。 ? 承转 过渡 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镶嵌其中。 活动探究 中国主要地形区 开动脑筋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 中国主要地形空白图。 展示问题: 找出中国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并在学案上标出。 了解各地形的主要特征。 ?巡回答疑指导,参与各小组的探究 3. 展示地形图片,讲解: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西部多荒漠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最深、最广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呈现“喀斯特”地貌 四大高原形态差异很大,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地形的复杂性 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盆地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绿洲。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煤、石油以及多种的金属矿藏,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最富饶的盆地。多低山丘陵,其西部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 结合课本和资料,了解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特征。 思考: 我国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生产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地形方面分析形成东部地区这一特点的原因? 结合课本图2-1-2中国地形,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然后各组合作探究,讨论后交流、协作、共享。 小组代表在大屏幕空白地形图上指出中国四大高原的分布位置、范围。 小组代表指出中国四大盆地的分布位置、范围。 小组代表指出中国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位置和范围。 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人口和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自主学习,运用比较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比较法学习四大高原的特征 比较法学习四大盆地特征 了解三大平原、丘陵的特征。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 师生互动实践活动 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地图。 师画出山脉,让学生说出山脉名称。 师随机说出地形区名称,让学生在黑板相应位置标出。 1.根据老师画出的山脉,快速抢答山脉名称。 2.小组代表根据老师随机说出地形区名称,在黑板相应位置标出该地形区位置。 促进学生对中国地形区空间分布知识的建构,强化绘图、读图能力 知识小结 中国山地众多,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各主要地形区镶嵌在地形的骨架内,各具特征。人们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延伸 拓展练习 熟悉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完成P29 活动练习1、2两题。 说说自己家乡地形区的特征。 课后网上了解更多地形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板书: 主要地形区 主要山脉:走向 分布 骨 架 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