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候基本特征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星球地图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包含季风气候显著和气候复杂多样两个主题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并且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所以,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地理方法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准确画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出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及影响。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利用地理示意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理念,树立探索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分析】 重点:1、冬、夏季风的特征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难点: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讲授法 读图分析法 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 入 播放幻灯片,展示图片——同一时间哈尔滨和广州的气候差异。提问:为什么在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呈现的自然景观差异如此之大? 思考并回答,自然景观差异大的原因是气候类型不同。 以简单图片展示,将学生的思路带入到气候上来,引发学生思考 过渡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景观差异大,那么我国的气候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呢?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精当 点拨 一、季风气候显著(板书) 提问:什么是季风和季风气候呢? 板书:季风: 季风气候 展示: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图和填表。 重点点拨: “偏北风和偏南风”的含义及原因?(西北:内陆;西南:印度洋;东南:太平洋) 冬夏季风性质的不同及原因? 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大(除青藏高原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小。 季风气候带来的影响: 有利: 不利: 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内容,结合2-1-1图,独立读图,然后同位间讨论并完成表格: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首先影响 (板书) 讨论后、请1—2两位学生将结果予以展示并纠正。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衔接过渡 从冬季风与夏季风影响的范围来看,很明显,夏季风的影响范围要比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小的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精当点拨 展示中国季风区、非季风区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我国夏季风的影响范围与季风区的范围二者有何联系? 夏季风在由东南向西北推进过程中,主要受哪些山脉的阻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请在课本图中标注下来)二者相比谁的面积广大? 4.我们家乡所在的地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夏季气候特征如何? 读图思考,小组探究讨论: 小组派代表讲将探究讨论后的问题答案展示交流,教师予以适当点拨。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及其影响”,提问: 为什么说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 阅读课本第31页中的“阅读”。小组听力交流。 学生总结展示: 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是由于夏季风出现异常造成的,即夏季风强弱和进退早晚出现异常造成的。 拓展知识 加深理解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 1.如何根据图例读图?找出800㎜与400㎜降水量线。(提示:800㎜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线一致。400㎜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一致) 2.找出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比较它们的: ①海陆位置特点 ②降水量变化特点。 根据以上特点总结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 展示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降水量资料,引导学生分析: 1.四地降水量最多的三个月份都是几月?是我国的什么季节? 2.四地降水量最少的三个月份都是几月?是我国的什么季节? 3.可见,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 仔细分析下图: 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展示答案。 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板书) 学习小组阅读资料,探究讨论分析。 小组展示交流,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较少。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根据图示提炼知识要点 课堂小结 让学生根据板书尝试回忆:我国季风的特征、夏季风对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复习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板书 设计 季风 季风气候 2.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首先影响 3.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 4.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 5.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较少。 【当堂达标】 1.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夏季风主要是:( ) A.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 B.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C.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D.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 2.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地形复杂多样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4.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用箭头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夏季风的风向。 (3)据图判断:塔里木盆地属于( )区,华北平原属于( )区;据此分析,两地中降水量较多的是(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包括季风的特点、季风的影响、季风区的划分、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重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