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的易错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轮复习的易错题

资源简介

部分易错题(二中)
1、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中,是上的一点,且=,则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B C 4 D 16
解析:B 不了解棱锥体积公式
2、幂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______
解析:-1、2 函数增减性及图象不清楚
3、已知f(x) = ax + ,若求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②×2-①
①×2-②得
+得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其值是同时受制约的。当取最大(小)值时,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解得:
把和的范围代入得
4、设是方程的两个实根,则的最小值是
解析:C 不会求解析式
5、已知(x+2)2+ =1, 求x2+y2的取值范围。解析:[1, ]
由已知得 y2=-4x2-16x-12,因此 x2+y2=-3x2-16x-12=-3(x+)2+ ,
∴当x=-时,x2+y2有最大值,即x2+y2的取值范围是(-∞, )
错误分析:范围的界定、曲线性质把握不准。
6、已知中,的对边分别为若且,
则 A.2 B.4+ C.4— D.
解析:A 错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7、设,则( )
A B C D
解析:C 对于等号成立的条件理解不到位。
8、1.若,则下列关系中不能成立的是 ( )
A B C D
解析:B 不等式的性质应用不熟练 对做差法的应用
9、已知均为实数,有下列命题:
(1)若,则
(2)若,则
(3)若,,则。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3
解析:B 不等式的性质应用不熟练、赋值法的应用
10、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lgx+logx10≥2(x>1) (B)+a≥2 (a0)
(C)<(a>b) (D)a≥a(t>0,a>0,a1)
解析:B 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1、
错解: 错因:把作为一个函数了
2、若函数是指数函数,则( )
A、或 B、 C、 D、且
错选A
错因:由幂函数的定义得到,没有检验。
3、若函数只有一个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
解:,所以符合题意。
,则
错因:漏掉二次项系数为零的情况
4、已知函数取值范围是?
解:
;单调递减,所以y的最小值为
错因:(1)转化为最值时出错(2)漏掉等号
5、已知
解:由题意得:解得
错因:没有考虑限制条件,为舍去
6、的值域。
【错解】设,则,所以,
所以,从而的值域为[-3,+∞)。
【分析】若y=3,则,显然不成立,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注意这一隐含条件。在利用换元法时,一定要注意换元后新变量的取值范围。
【正解】设,则,
所以,
因为当x=0时,y= -2,从而的值域为(-2,+∞)。
【评注】在利用换元法时,一定要注意换元后新变量的取值范围。
7、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错解】∵,∴在(-∞,3]是减函数;在[3,∞,)是增函数,又是减函数,所以函数的增区间是(-∞,3] ;减区间是[3,∞,)。
【分析】x=3时,无意义,所以上述解法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函数的定义域。
【正解】由得x<1或x>5,即函数的定义域为{x| x<1或x>5},
当x<1时,是减函数,是减函数,所以是增函数;
当x>5时,是增函数,是减函数,所以是减函数;
所以的增区间是(-∞,1);减区间是(5,∞,)。
【评注】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三要素之一,在解决函数的有关问题时切莫忘记函数的定义域。
8、的定义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错解】∵的定义域为R,∴在R上恒成立,即: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0,4)。
【分析】当a=0时,也满足;
【正解】①当a=0时,y=0,满足条件,即函数y=0的定义域为R;
②当a≠0时,由题意得:;
由①②得a的取值范围为[0,4)。
【评注】参数问题,分类要不重不漏,对于不等式不一定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9、已知集合满足的映射的个数是
A、2 B、4 C、7 D、6
答案:C
解析:可从集合B中,的象的和等于入手分析显然
有四种情况分别对应的映射有:2个、1个、2个、2个共有个。
10、若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同增异减的规律可知二交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则易知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为增函数,易忽略当x在区间上取值时,真数为零的限制。典 型 错 题
高 密 市 实 验 中 学 命题人:杜乾古
1.若函数的定义域是,则的定义域是--------------
答案:[,4]
2.设x0是方程lnx+x=4的解,则x0属于区间( C )
A.(0,1) B.(1,2) C.(2,3) D.(3,4)
3.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又,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A )
A.(-3,0)∪(0,3) B.(-∞,-3)∪(3,+∞)
C.(-3,0)∪(3,+∞) D.(-∞,-3)∪(0,3)
4.设函数f(x)=,若f(-4)=f(0),f(-2)=-2,则关于x的方程f(x)=x的解的个数是( C )
A.1 B.2 C.3 D.4
5.已知,则等于( D )
A. B. C. D.
6..若不等式对一切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
7.已知函数f(x)=2ax -在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8、 已知曲线,则曲线过点的切线方程为
4x-y-4=0或x-y+2=0 。
是否存在实数a,使函数在区间[2,4]上是单调递增函数,若存在,说明a可取哪些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a>1,提示:根据a的范围展开讨论)
10、求证:当x>1时,+lnx<.
答案:构造函数:,
求导,证明其在上单调递增,且一轮复习十个易错题解析
一、不明确集合的本质,数集、点集搞混。
已知集合,,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错解分析】:可能误以为集合A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而导致失误,也可能不考虑集合中对的限制从而在整个实数集上解决这个问题。
【正确解法】:问题等价于方程组在上有解,即在上有解,,则由知抛物线过点,抛物线在上与x轴有交点等价于或,由上得,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二、分类讨论遗忘空集导致错误。
错因【错解分析】:本题易忽略B为空集的情况易得错解。
【正确解法】,
综上可知m的取值范围为。
三:求函数奇偶性的几种常见错误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2)
(3)(4)
【错解分析】:解本题出现的几种错误是:求错定义域或是忽视定义域,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的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对等。
【正确解法】:(1)由,的定义域为,关于原点不对称,所以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2)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由,得到函数得定义域为,
所以函数为偶函数。
(4)当,则,
当,则,。
综上所述对任意的,都有。
所以函数为奇函数。
四、利用均值不等式时,忽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已知:a>0 , b>0 , a+b=1,求(a+ )2+(b+ )2的最小值。
【错解分析】 (a+)2+(b+)2=a2+b2+++4≥2ab++4≥4+4=8,
∴(a+)2+(b+)2的最小值是8.
上面的解答中,两次用到了基本不等式a2+b2≥2ab,第一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第二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显然,这两个条件是不能同时成立的。因此,8不是最小值。
【正确解法】原式= a2+b2+++4=( a2+b2)+(+)+4=[(a+b)2-2ab]+[(+)2-]+4
= (1-2ab)(1+)+4,
由ab≤()2= 得:1-2ab≥1-=, 且≥16,1+≥17,
∴原式≥×17+4=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a + )2 + (b + )2的最小值是。
五、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已知(x+2)2+ =1, 求x2+y2的取值范围。
【错解分析】 由已知得 y2=-4x2-16x-12,因此 x2+y2=-3x2-16x-12=-3(x+)2+ ,
∴当x=-时,x2+y2有最大值,即x2+y2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没有注意x的取值范围要受已知条件的限制,丢掉了最小值。
【正确解法】:由于(x+2)2+ =1 (x+2)2=1- ≤1 -3≤x≤-1,
从而当x=-1时x2+y2有最小值1。∴ x2+y2的取值范围是[1, ]。
注意有界性:偶次方x2≥0,三角函数-1≤sinx≤1,指数函数ax>0,圆锥曲线有界性等。
六、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借助死记硬背,往往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表面,对基础知识不能灵活理解,相互沟通,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定义域为R的函数在(8,+)上为单调递减,且函数y=为偶函数,则( )
B.
C.D.
【错解分析】根据y=为偶函数,所以=,又令t=8+x, 代入=中得:=,所以函数是偶函数,再去选择答案时,发现不能确定对错
【正确解法】y=是偶函数,即y=关于直线x=8对称,又在(8,+)上为减函数,故在(-)上为增函数,检验知:选D
[纠错反思]由为偶函数,则有=,而不是=,该题还可把y=向右平移8个单位得到y=图象,故y=的对称轴为X=8,从而得到的单调性
七、 主观臆断出错
[例8](2006年全国高考题)函数y=的图象与函数=log2x(x>0)的因素关于原点对称,则y=的解析式为( )
A.=(x>0) B. =(x<0)
C.=-log2 x(x>0) D.=-log2( <0)
【错解分析】:1把X换成-X,代入g(x)= log2 x(x>0)得:=(x<0),所以选 B
2.根据=log2 x(x>0)恒过点(1,0),所以y=f(x)恒过点(-1,0),所以选B
[错因诊断]第一种解法没有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不清楚利用图系变换去求函数表达式的方法
第二种解法主观臆断,以为只要恒过点(-1,0)的解析式即为所求
【正确解法】:设y=f(x)上任一点p(x,y),由于p关于o对称的点p′(-x,-y)在y=g(x)上,∴-y=log2()即y=-log2(- x)这里-x>0,∴x<0,故=-log2 ()(x<0)为所求故选D
[纠错反思]
解题必须有根有据,由似曾相识的结论去武断行事,缺乏推理盲目地套用,往往导致全盘皆输,所以数学解题必须理由充分,不能妄下结论
八、恒成立问题不注意范围
若不等式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a >1
【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B,错误原因是对恒成立问题理解不清楚。
【正确解法】当a>1时,易知是恒成立;当0九、惯性思维,考虑问题不全面
设是方程的两个实根,则的最小值是
【错解分析】:误A,应注意∴
思路分析 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
有的学生一看到,常受选择答案(A)的诱惑,盲从附和。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正确解法】如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
当时,的最小值是8;
当时,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正确。
十、实际应用问题不考虑定义域
甲、乙两地相距s km ,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 km/h ,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km/h)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
把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km/h)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错解分析】(1)依题意,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全程运输成本为 y=a+bv2=s(+bv) 故所求函数即定义域为y= s(+bv) , 0<v≤c
(2)由题意s,a,b,v均为正数,故s(+bv)≥2s (当且仅当=bv时,即 v=时,等号成立)∴v=时,全程运输成本最小。
【正确解法】在(2)中,结论成立的条件是v=,但速度能否达到呢?没有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条件限制,使解答不够完整。应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①若≤c,则当v=时,全程运输成本最小。②若>c,当0<v≤c时,易证y是v的增函数,因此,当v=c时,全程运输成本最小。事实上,
s(+bv)- s(+bc)=s[a(-)+b(v-c)]=(c-v)(a-bcv)
∵c-v≥0且a>bc2 ∴a-bcv≥a-bc2>0
∴s(+bv)≥s(+bc) (当且仅当v=c时,等号成立)
综上所述,为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当≤c时,行驶速度v=;当>c时,行驶速度v=c。w.w.w.k.s.5.u.c.o.m已知在x=2处有极大值,则常数c的值为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本小题易忽略函数取极大值的充要条件!对于可导函数,取得极大值的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二是在的左侧,;在的右侧,。学生在此类题目时往往忽视第二个条件,而产生了错误答案。
【解题思路】:6
求函数的递增区间?
【错因分析】:我们一直强调研究单调性时,定义域先行!但学生很容易忽视!导致错误答案为。
【解题思路】:
3.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分类求解.当时,二次方程无实根,由得;当时,分母满足条件。因此,故选D.
【错因分析】
误区:的定义域为R,对任意x,分母,即二次方程无实根,,故选错B.
上述解法漏掉了这种特殊情况,当时,同样可以满足分母.
4.函数的值域为 (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因为,所以,即定义域为.原函数式变形为 ①
当2y-1=0,即y=时,此时方程①变为.原函数无意义,所以.
当2y-10时,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
若,则,方程①变为,原函数无意义.
所以,若,则恒成立,此时方程①至少有一个解在原函数的定义域内。
综上,,故所求值域为,故选C
【错因分析】
误区:原函数式变形得,由
知恒成立,所以值域为,故错选A
上述解答中,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值域有两个地方出错:①忽略了对的系数的讨论;②忽略了函数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
5、已知A={x|},B={x|},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错解】AB,解得:
【分析】忽略A=的情况.
【正解】(1)A≠时,AB,解得:;
(2)A= 时,,得.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函数,,那么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1 (B)0 (C)1或0 (D) 1或2
【错解】:不知题意,无从下手,蒙出答案D.
【分析】:集合的代表元,决定集合的意义,这是集合语言的特征.事实上,、、、分别表示函数定义域,值域,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和不等式的解集.
【正解】:本题中集合的含义是两个图象的交点的个数.从函数值的唯一性可知,两个集合的交中至多有一个交点.即本题选C.
7、A={x|x<-2或x>10},B={x|x<1-m或x>1+m}且BA,求m的范围.
【错解】因为BA,所以:.
【分析】两个不等式中是否有等号,常常搞不清楚.
【正解】因为BA,所以:.
8、“非空集合M的元素都是集合P的元素”是假命题,则以下四个命题:⑴M的元素都不是P的元素;⑵M中有不属于P元素;⑶M中有P的元素;⑷M的元素不都是P的元素,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错解】常见错误是认为第(4)个命题不对.
【分析】实际上,由“非空集合M的元素都是集合P的元素”是假命题知非空集合M不是集合P的子集,故“M的元素不都是P的元素”(M的元素有的是、有的不是集合P的元素,或M的元素都不是P的元素)是正确的.
【正解】正确答案是B(2、4两个命题正确).
9、若a<0, 则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
【错解】x<-a或x >5 a
【分析】把解集写成了不等式的形式;没搞清5 a和-a的大小.
【正解】{x|x<5 a或x >-a }
10、已知,求曲线过点的切线方程。
错解:点为切点,斜率,切线方程为
误区分析:因为点是曲线上的点,题意中没有强调是不是切点,所以要分类讨论点是切点或不是切点两种情况。
正解:当点为切点,斜率,切线方程为,
当点不是切点,设切点为
则斜率为
则,得切点为
切线方程为
所以过点的线方程为或。
11、已知函数,当时,函数取得极值,则
错解:,则,则或,故分别可得或
误区分析:导数为与函数取得极值不等价,所以要检验有没有增解。
正解:,则,则或,
经检验当,在取不到极值点,
当,在取到极大值易错十题
1、 已知集合M={y|y =x2+1,x∈R},N={y|y =x+1,x∈R},则M∩N=( )
A.(0,1),(1,2) B.{(0,1),(1,2)}
C.{y|y=1,或y=2} D.{y|y≥1}
错解:求M∩N及解方程组 得 或 ∴选B
错因: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
M、N分别表示函数y=x2+1(x∈R),y=x+1(x∈R)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
正解:M={y|y=x2+1,x∈R}={y|y≥1}, N={y|y=x+1,x∈R}={y|y∈R}.
∴M∩N={y|y≥1}∩{y|(y∈R)}={y|y≥1}, ∴应选D.
点评: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
{y|y=x2+1,x∈R}、{(x,y)|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2、 已知集合A={x|x2-3x-10≤0},集合B={x|p+1≤x≤2p-1}.若BA,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x2-3x-10≤0得-2≤x≤5.
欲使BA,只须
∴ p的取值范围是-3≤p≤3.
错因:上述解答忽略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结论,即B=时,符合题设.
正解:①当B≠时,即p+1≤2p-1p≥2.
由BA得:-2≤p+1且2p-1≤5.
由-3≤p≤3.∴ 2≤p≤3
②当B=时,即p+1>2p-1p<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B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3、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错解:∵=
  ∴  ∴是偶函数
错因:对函数奇偶性定义实质理解不全面.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f(x)的实质是: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正解:有意义时必须满足
即函数的定义域是{|},由于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该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4、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错解:是减函数
错因:概念不清,导致判断错误.这是一个复合函数,而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仍是从基础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分析,但需注意内函数与外函数的单调性的变化.当然这个函数可化为,从而可判断出其单调性.
正解: 令,则该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又在R上是减函数,
∴ 是增函数
5、函数y=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___.
错解:因为函数的对称轴是,图像是抛物线,开口向下,由图可知在上是增函数,所以y=的增区间是
错因:在求单调性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研究方法,但没有考虑到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来讨论,从而忽视了函数的定义域,导致了解题的错误.
正解:y=的定义域是,又在区间上增函数,在区间是减函数,所以y=的增区间是
6、 已知奇函数f(x)是定义在(-3,3)上的减函数,且满足不等式f(x-3)+f(x2-3)<0,求x的取值范围.
错解:∵f(x)是奇函数,∴f(x-3)<-f(x2-3)= f (3-x2),又f(x)在(-3,3)上是减函数,
∴x-3>3-x2,即x2+x-6>0,解得x>2或x<-3
又 f(x)是定义在(-3,3)上的函数,
所以2<x<3
错因:只考虑到奇函数与单调性,而没有正确理解函数的定义域.
正解:由,故0又∵f(x)是奇函数,∴f(x-3)<-f(x2-3)=f(3-x2),又f(x)在(-3,3)上是减函数,
∴x-3>3-x2,即x2+x-6>0,解得x>2或x<-3,综上得27、已知在[0,1]上是的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错解:∵是由,复合而成,又>0
  ∴在[0,1]上是的减函数,由复合函数关系知
应为增函数,∴>1
错因:错因:解题中虽然考虑了对数函数与一次函数复合关系,却忽视了数定义域的限制,单调区间应是定义域的某个子区间,即函数应在[0,1]上有意义.
正解:∵是由,复合而成,又>0
  ∴在[0,1]上是的减函数,由复合函数关系知
应为增函数,∴>1
又由于 在[0,1]上时 有意义,又是减函数,∴=1时,取最小值是>0即可,  ∴<2综上可知所求的取值范围是1<<2
8、已知函数若时,≥0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错解:(一)恒成立,∴△=≤0恒成立
 解得的取值范围为
错解:(二)∵若时,≥0恒成立
∴即
解得的取值范围为
错因:对二次函数=当上≥0恒成立时,△≤0
片面理解为,≥0,恒成立时,△≤0 ;或者理解为
这都是由于函数性质掌握得不透彻而导致的错误.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中“轴变区间定”要对对称轴进行分类讨论;“轴定区间变”要对区间进行讨论.
正解:设的最小值为
(1)当即>4时,==7-3≥0,得故此时不存在;
(2) 当即-4≤≤4时,=3--≥0,得-6≤≤2
又-4≤≤4,故-4≤≤2;
(3)即<-4时,==7+≥0,得≥-7,又<-4
故-7≤<-4
综上,得-7≤≤2
9、求在点和处的切线方程。
错因:直接将,看作曲线上的点用导数求解。
分析:点在函数的曲线上,因此过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在处的函数值;
点不在函数曲线上,因此不能够直接用导数求值,要通过设切点的方法求切线.
解:
即过点的切线的斜率为4,故切线为:.
设过点的切线的切点为,则切线的斜率为,又,
故,。
即切线的斜率为4或12,从而过点的切线为:
点评: 要注意所给的点是否是切点.若是,可以直接采用求导数的方法求;不是则需设出切点坐标
10、已知角的终边经过,求的值.
错解:
错因:在求得的过程中误认为0
正解:若,则,且角在第二象限
若,则,且角在第四象限
说明:(1)给出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求角的某个三解函数值常用定义求解;
(2)本题由于所给字母的符号不确定,故要对的正负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