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53张PPT+5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53张PPT+5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2020年地球上灾难不断
中国南方洪灾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
地球开启地震模式
北极大火
冰川轰然坍塌
东非蝗灾
地球还在生气,全球吹响警钟
地球母亲生病了,没有一个健康的地球,我们何去何从?
共筑生命家园
第五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与措施;知道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了解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公共参与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弘扬塞罕坝精神,为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P81-P88,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2.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P83-84)
3.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7)
4.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5.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P87)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热点时事】
材料一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这类病毒原本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被引到人身上的祸源,与一些人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乱杀、乱吃野生动物有直接关系。
材料二
:为何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会伤害到人类?这是在告诫人类:不要为了金钱利益、为了吃山珍海味,拿着杀戰的屠刀,
乱捕滥杀无辜的朋友——野生动物。常言道:没有野生动物买卖,就没有伤害。
结合材料,请你分析人类与自然界有着怎样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
内涵: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自然
人类
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避免伤害,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思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爆发及传播,给你带来了哪些警示?
不乱捕滥杀野生动物,不乱吃野生动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总有人想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
沿海城市被淹
极端天气频繁
火灾
史前病毒释放
地震
生态系统破坏
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
沙尘暴
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楼兰古国复原图
楼兰古国遗址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3)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4)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5)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备注:(2)(3)(4)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堂笔记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通道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上面光伏发电,下面放养羊群,
形成牧光互补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过程没有机械转动部件也不消耗燃料,并且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任何物质,具有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太阳能资源没有地域限制,分布广泛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新能源
(1)实现人处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
P83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
P84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理念)
P84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课堂笔记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届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
相关链接
P83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历程: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1、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保护环境永远在路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真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余村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指的是: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金山银山指的是:
经济发展
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太阳能光伏电站
碳排放交易
城市森林公园
海绵城市
智能工厂
三北防护林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思考:1.为什么要对不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
2.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谁的努力?
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去努力,只有我们尊法守法,才能使环境变好,更需要国家建立严密的法治,确保环境问题有法可依。
从今年的七月一日开始,上海人民便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据说制定了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这些条例中,对个人行为最高的罚金达到了200元,对单位进行处罚的金额更是达到了5万元。
垃圾分类工作不再“纸上谈兵”,对居民个人已从劝导为主迈向“动真格”了!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严守
资源消耗上限、
环境质量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课堂笔记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多乘公交车
不用一次性餐具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青少年应怎样?
践行绿色,你打算如何做?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节约粮食,减少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面对资源环境问题青少年怎么做?
“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重要性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
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国家、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建议)
面对入口、资源、环境的国情国家、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
国家:(1)完善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管;
(2)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依靠科技保护环境;
(3)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社会:(1)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2)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及时曝光相关违法行为。
企业:(1)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和科技创新,降低生产能耗,推行清洁生产。(3)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公民或青少年:(1)学习环保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2)积极宣传生态环境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政策,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3)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4)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改善空气质量献计献策。(5)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
知识拓展:
1.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与自然应该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③人类发展要以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④人类是自然的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A
2.
一个个建设方案的完成,一条条生态文明村相继动工建设……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广东云浮罗定市掀起了一股争相投入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热潮。按照规划,该市要建成1311个生态文明村。这一举措(

A.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
重视环境保护,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C.
体现了以环境保护为中心工作
D.
有利于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
D
3.“新型冠状病毒”、“疯牛病”、“禽流感”、“人﹣猪链球菌”感染……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尽力改变自然界的自然规律
B.
利用自然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
C.
人类要尽可能做到不开发自然资源
D.
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对环境的破坏必然越大
B
4.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台了补贴、税收、牌照、通行等一系列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

①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②推动绿色消费,低碳出行
③彻底扭转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
④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B
5.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居家防疫、自我保护已成为很多民众的思想自觉和一致行动。在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的阶段性成果里,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有必要强调的是,做好垃圾分类和居家防疫一样,也是疫情防控链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
A.
将彻底解决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问题
B.
表明垃圾分类已成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C.
可形成科学消费观,根源上消灭当前疫情
D.
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
6、材料: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本着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我国资源和环境的现状,根据材料谈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探究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客观。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需要。
(2)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③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④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公民:①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②积极宣传环保知识;③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④勇于同各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再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