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分析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均已失败告终,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二目“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并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二、教学目标 1.知道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程。 2.能够结合历史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的原因。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现实,深刻领会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复兴之路的艰辛历程 教学难点: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材料1: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领土几经扩张。到乾隆年间平定新疆,整个清帝国版图达到空前扩张,仅次于元。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继承了1758年准噶尔汗国的边界,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史称“汉、唐以来未之有也”。此图为1720-1758年年的中国疆域。 材料2: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 1843年 《虎门条约》 1844年 《望厦条约》 1844年 《黄埔条约》 1845年 《上海租地章程》 1851年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4年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 《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年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 《中法天津条约》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1861年 《中德通商条约》 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材料三: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困落后,愚昧无知。” 结合材料,说明为何会中国会演变为如此艰难的处境? 总结:回望历史,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民族之林中,在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我们也经历康乾时代的盛世之秋,但是在长期的闭关锁国中,中国始终在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而西方国家已经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工业革命已经悄然进行,资本主义开始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快速发展,面对有着丰富财富,但是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弱小的中国,西方国家的侵略已将蓄势待发。 本节课,我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习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发展之路的历程的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它既不同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有别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 以下资源教师可以选择性使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中国社会发生的两方面变化: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2.艰辛探索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过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之路。 (1)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探索(1840-1919五四运动前夕) 总结: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开始了各种抗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以下资源教师可以选择性使用: 李鸿章等晚清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戊戌变法对资本主义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本主义思想十分有利。 辛亥革命则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又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多种尝试,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真正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也充分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2)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 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②封建主义不允许。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没有力量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 总结:中国这个古老的、落后的东方大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自己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无视这些基本国情和特点,要依靠西方国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实现民族独立显然不切实际,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也是走不通的。 (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青年》杂志 李大钊 陈独秀 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让中国人看到了冲破黑暗的希望。1918年,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热情撰文介绍俄国的变局,发出了这样的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后来毛泽东曾经形象地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2)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①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②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也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到工人中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机遇,这就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3)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0年8月,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 11月,上海党组织创办了第一个党的刊物,名字就叫做《共产党》。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也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总结: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验证了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新中国。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创立,并成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革命的失败,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教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大小近百次武装起义,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期间,毛泽东对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对土地革命路线,对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与红军作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和对农村与战争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以下资料教师可选择性提取使用: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此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毛泽东撰写了大量重要理论著作,深刻总结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吸收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毛泽东系统而完整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论证的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对指导中国革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方面代表性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其基本点:一是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他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包括两个部分:即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也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二是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他指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通过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基本依据。 (2)四个阶段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终结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改变了悲惨的命运。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4)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这两个步骤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②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5)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主要体现 ①就领导权来说——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就有决定性意义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对世界: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7)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历史功绩 ①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②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课后活动: 了解如下图片反映的历史,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取得胜利: 南昌起义 长征 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课程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