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丹县城关小学教 学 工 作 计 划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科 目: 数 学年 级: 六(2)班制定教师: 严雪兰教研组长(签字):教导主任(签字):二0一一年九月六日教师个人情况分析个人素质优势分析 我自认为是一个对凡事要求不高、但比较活跃的的教师,我喜欢参加各项活动,不断锻炼自我,不求有所收获但求有所进步。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教学中认真学习他人经验,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个人素质劣势分析 教学经验匮乏,尤其在科研方面感觉无从下手,管理学生方面经验匮乏,自我感觉功底较浅,遇到问题不能独当一面。所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要加快自身学习的速度,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改革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维、新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总结和反思中提升自己。学生成绩分析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所任课程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班级 人数 平均分 100---80分 79.5---70分 69.5---60分 60分以下五(2) 57 85 30人 12人 9人 9人47.368% 21.06% 16.8% 16.8%人 人 人 人% % % %人 人 人 人% % % %后进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有十多名“后进生”,均是属于学习差、品行不规的学生,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教师、家长的批评指责,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一些心理障碍,造成不正常的畸型心理,具体分析如下: 1.有三名学生性格孤僻、内向,由于学习成绩差,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对一切失去信心。从而,不愿和同学来往,内心的情感和秘密也不愿与老师和家长交流倾诉,久而久之产生了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和行为上的自我孤立,脱离了集体的温暖和纪律的约束。 2.有一名学生个性倔犟,好冲动。虽然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好奇心理,但处事任性,偏激。当他的过失或不当行为受到师长批评指责时,不是虚心接受,而是肆意顶撞,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3.有五名学生他们性格外向、开朗、活泼,愿意和同学交往,但是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失去自我控制而放任自流。中等生基本情况分析: 中等生人数在班级中的比重最大,占我班级人数的60%,而且一般都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有一半学生虽然智力较好,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但智力一般,故成绩均属中等水平。如果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忽视,他们就极可能落伍为后进生;如果教育和帮助得当,他们就极可能成为优秀生。因此,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重新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能使后进生面不再扩大,而优秀生面就能越来越大。优秀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优秀生尊师守纪,思想纯正,能自觉地努力学习,知识基础较牢,但名不副实,习惯于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没有养成善于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的习惯。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57名学生,其中有15名同学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有9名同学聪明伶俐,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约10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成绩良好。有23名同学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差。为了全面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力求做好学优生、学困生的辅导的工作。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第一单元:圆。包括圆的认识、特点、周长、面积等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在原来五年级教材的百分数基础上加强了应用的训练。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要求学生掌握好图形的拆分运用。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包括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运用等知识。第五单元:统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的各种统计图,并结合复式折线统计图知识。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和复习单元。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具体分析如下:(1)学生在圆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6)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7)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8)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9)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2)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3)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学生在通过活动,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单 元 进 度 授 课 计 划时间 教学单元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9.1-9.2 起始课 29.5-9.9 第一单元 圆的认识(一)(二)欣赏与设计 59.12-9.16 第一单元 圆的周长 数学阅读 圆的面积 59.19-9.23 第一单元 圆的面积 练习一 机动 59.26-9.30 第二单元 百分数应用(一)(二)(三) 510.3-10.7 国庆放假10.10-10.14 第二单元 百分数应用(四)练习二 机动 510.17-10.21 第三单元 图形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机动 510.24-10.28 综合应用 整理与复习 数学与体育 比赛场次 起跑线 510.31-11.4 第四单元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5时 间 教学单元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备 注11.7-11.11 期中考试 练习三 211.14-11.18 第五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511.21-11.25 练习四 整理复习 511.28-12.2 综合应用 生活中的数 数据世界 数字的用处 正负数 512.5-12.9 第六单元 正负数(二) 搭一搭 观察的范围 512.12-12.16 综合应用 看图找关系 足球场内的声音 机动 512.19-12.23 综合应用 成员之间的关系复习 512.26-12.30 总复习 51.2-1.6 总复习 51.9-1.13 期末考试 5年 级 六年级(2)班 周课时 5教科书名 数 学 册次 上 册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 版次 年 第 版所教学科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2)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5)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6)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本册教材难点:(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4)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6)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课 后 辅 导1.优秀生培养对象:周红梅 张克璠 鲁强 李文静 张力帆 杨睿 王翠文 吕睿杰 温永康 沈洁 张盼2.方法措施:(1)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鼓励和启发的方法。(2)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对个别优等生要多鼓励,多给他们思维的空间。(3)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知识的运用上多下功夫。(4)数学书和练习与测试中的思考题等要求优生必须做,有问题当面解决,并且经常出一些思考题给他们。(5)在知识的讲授上更深入些,多做知识方面的拓展,给他们更多的数学信息。后进生培养对象:田增金 刘 凯 刘克刚 周永衫 马兆睿 钱兴旺 李玉红 胡巧静 王 吉 刘梦瑶 肖兴举 肖祥 刘海军方法措施: (1)对“后进生”采取正确的认识,用真挚的爱塑造美的灵魂,树立转化一名“后进生”和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光荣的信念。在树立正确观念的基础上,加强“感情投资”,要真挚热爱“后进生”,真诚对待“后进生”,以自己的爱打动学生的情,让学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以自己炽热的心塑造美的灵魂。(2)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对自卑和封闭心理的“后进生”用语言激励。当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受挫折时,举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或英雄人物在困难面前勇攀高峰的例子,讲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活他们的自信心,鼓起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b.竟争激励,组织各种有益活动,或根据各自的特长,安排适当的工作,在活动和实践中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c.对逆反心理和放纵心理的“后进生”的转化,主要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激励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以促进其向好的方面发展。本学期的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一、课题名称: 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探索与研究2.研究的目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只有让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懂”,学“活”,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习对自己有用的数学,都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学生养成反思习惯,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学生谈话、与同事交流,发现现在的学生反思意识非常淡薄。二、研究目标:(1)学生的作业准确率得到提高,自觉纠错能力增强。 (2)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3)养成反思习惯,自觉自愿的针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让学生初步养成在解决问题时自我反思的习惯。(4)学生形成一些反思技能,如分析技能、评价技能、实践技能、交往技能等。(5)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 最终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三、实施的步骤及方法措施:(一)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法。在课题研究前,我们课题组对本校3-6年级学生进行错误反思习惯现状进行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开会讨论录音录像、个案研究、个人报告、阶段报告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每周开展讨论,分析各个阶段的研究进展。3.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教学杂志和互联网收集有关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资料。每周组织教师,对查阅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整理出对本课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资料。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培养反思习惯的策略。5.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二)课题研究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课题的研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特定的作用,给教师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探索利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策略,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养成习惯,最终实现掌握数学知识与形成反思习惯的双赢。2.实践性原则。要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从现实课堂中发现问题,探索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后将这些策略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3)主体性原则。认知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无疑是主体意识的表现。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反思的重要意义,教给他们基本的方法,提供必要的训练,通过反馈,矫正,使之内化,把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4)渐进性原则。反思活动是渐进的,从他律到自律,从单维到多维,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正基于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切勿急躁,遵循规律,分析阶段,逐步实行。既要有序,又要有层,让学生在反思活动中养成反思习惯。(5)个性化原则。对学生采取针对性辅导,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上反思,获得相应发展。(6)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研究的对象和程序(一)研究的对象山丹县城关小学六级学生。(二)研究的程序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2011年9月—2011年10月)1.对我校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前测。并统计其结果;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进行论证,并进行修改;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1年11月—2012年6月)(1)根据研究预期目标、内容实施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2)总结第一阶段课题实施情况,修改完善实施方案;(3)形成部分案例。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 2012年7月—2012年8月)(1)进一步积累案例,形成相关论文;(2)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材料,形成研究报告。五、研究成果形式1、调查报告、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报告;2、案例集、论文集;3、学生反思本、作业本;4、图片、照片、录像带。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