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认识到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通过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研究,认识到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相关概念的理解。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3.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钠和氧气、水的反应;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难点 1.性质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推理。 2.能从微观视角分析物质性质。 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教师引导:请列举常见的含钠元素的物质 学生活动:列举并分类 (二)环节二:认识钠单质 教师引导:[任务1]?指导学生从原子结构预测钠的可能性质。 学生活动:从原子结构预测钠的性质。 1.观察钠和氧气的反应。 教师引导:[任务2]?指导实验2-1:切开钠的外皮,观察新切开的钠的表面的变化。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中观察到的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3]?指导实验2-2: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钠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探究钠和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任务4]?指导学生观察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学生活动:(1)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2)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中观察到的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3.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5]?指导学生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钠的保存。 学生活动: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钠的保存。 (三)环节三:认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认识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类比氧化钙,推测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推测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2.认识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1)预测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类比氧化钠,预测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预测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2)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1]指导观察脱脂棉包裹过氧化钠,滴加水后发生燃烧的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进行解释,设计方案(如实验2-3)验证假设。 教师引导:[任务2]指导观察脱脂棉包裹过氧化钠,通入二氧化碳后发生燃烧的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提出解释,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任务3]指导归纳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预测其用途。 学生活动:归纳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预测其用途。 教师引导:[任务4]指导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学生活动: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四)环节四: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2.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1]指导学生完成实验2-4。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给出结论,归纳物质的性质。 教师引导:[任务2]指导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给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任务3]指导归纳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学生活动:归纳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五)环节五:认识焰色试验 1.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完成铜、钡、钙、锂的焰色试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2-5。 学生活动:完成碳酸钠和碳酸钾的焰色试验,观察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