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摄影版(2020)信息技术 六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摄影版(2020)信息技术 六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缺,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要加强巩固。
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15课,分为两大模块,一是:数据与大数据,二是:初识人工智能。第一单元分为7课,有:走进数据、数制、信息编码、认识大数据、大数据的应用、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从内容上来看,理解性的概念较多。在小学阶段对数据与大数据的学习,主要以感受、了解为主。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采用简单的说教方式,我准备利用一些辅助软件或网站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典型的实例或案例来开展教学,同时让学生上网查找、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
学生在学习了 Windows、计算机硬件、数据与大数据、Scratch、算法及程序设计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大数据、算法、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大数据、算法、计算能力”技术,前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认识人工智能,因此第二单元单元安排了初识人工智能的内容。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助推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人工智能也有接触与体验,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不完整、不系统的,甚至神化了的。
教学目标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大数据,认识计算机中的编码,初步认识大数据的特点,并在了解大数据及其应用的同时,了解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初步形成数据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数据使用习惯。
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能较为系统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它的工作原理、相关技术等,并让学生能使用该技术服务学习和生活,培养相应的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知身边的数据,了解数据从古至今的记录方式的变化
了解数制,理解二进制,体验不同的数制,了解数据的存储单位
了解生活中的编码,认识计算机中的编码
感知生活中的大数据,了解大数据的特点
了解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了解数据呈现的多种方式, 了解数据可视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数据的安全问题,了解数据安全防范的主要措施
认识人工智能的概念,体验相关应用;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了解文字识别技术的应用、影响、过程、原理
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影响、过程、原理
了解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影响、过程、原理
12、了解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影响、过程、原理
13.了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影响、过程、原理
14.了解Scratch等工具的人工智能模块,并用该模块开发简单应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培养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5.了解人工智能的安全与伦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建立正确的人工智能观
五、教学措施
1.落实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 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工作目标和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并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六、教学进度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