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北伐战争》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八上第15课《 北伐战争》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淮海战役
2.《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A.?创办黄埔军校????????????????B.?北伐胜利进军????????????????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D.?实现全国统一
3.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土地革命,分田地??????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对军阀采取各个击破与攻远交近战略,其策略是: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这段文字反映了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统治不得人心??????????B.?群众的大力支持??????????C.?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D.?正确的战术
5.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A.?蒋介石?????????????????????????????????B.?李宗仁?????????????????????????????????C.?叶挺?????????????????????????????????D.?彭德怀
6.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呼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黄埔军校的建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D.?北伐战争的胜利
7.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召开???????????????B.?国民党一大召开???????????????C.?国民党二大召开???????????????D.?国民党三大召开
8.下列标语口号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的是(??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打倒军阀,统一全国???????????????????????????????????????????D.?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9.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直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20世纪20年代,使当时中国政府名义上完成统一的事件是(??? )
A.?国共合作的实现???????????B.?北伐的胜利进军???????????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D.?张学良东北易帜
10.“国民痛苦,水深火热;上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材料中的“本军”是指(?? )
A.?国民革命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和新四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11.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目的是(??? )
A.?统一全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B.?消灭吴佩孚等军阀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D.?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12.1924年1月孙中山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创建了同盟会??????????????????B.?领导辛交革命??????????????????C.?进行国共合作??????????????????D.?进行比依战争
13.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D.?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14.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
A.?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15.据资料记载,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农村掀起了一场迅猛异常的革命大风暴,攻击的矛头直指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旁及各种宗法思想和制度。许多地区的地方政权、地主武装被打得落花流水。在那些打倒了地主政权的地方,农民协会便成为乡村的唯一权力机关,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材料表明( ???)
A.?北伐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B.?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是北伐胜利的根本原因
C.?燎原之势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开始形成????????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农民运动兴起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兵力。
材料二: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的任务后,一位共产党员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曹渊,同是共产党员的曹渊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 周廷恩也说:“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战中,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五: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1)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材料二中的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美誉?
(2)材料三中的“汉阳兵工厂”以及著名的汉阳铁厂的创建者是哪一位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在材料四中的“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17.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革命之准备】图一(会议名称)开启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2)【革命之成果】伟大的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图二所代表的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此学校是,其创办地是(城市名),图三反映了北伐战争,而此次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影响深远。为什么说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
(3)【革命之结局】图四预示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以国共合作破裂而告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4)【革命之启迪】上述四幅图片见证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历程,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B
3. B
4. D
5. C
6. A
7. B
8. C
9. D
10. A
11. C
12. C
13. D
14. B
15. A
二、材料分析题
16. (1)湖南、湖北;“铁军”。
(2)张之洞;周恩来。
(3)材料一: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北伐军官兵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材料三:广大工人、农民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响应。
材料四: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和政治骨干。
材料五:国际援助等。
17. (1)国民党一大
(2)黄埔军校(或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成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