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以及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2.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出唾液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等结论。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4.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重点: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以及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教学难点: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准备:碘酊、试管、淀粉液等。活动流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让学生猜想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二、探究新知(一)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运动”的?1.让学生吃几口馒头,猜想一下食物在我们体内经过了哪些地方?2用多媒体出示人体消化系统图,让学生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名称。3.视频展示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让学士着这画一画食物的旅程。4.让学生思考:食物在人体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变成了什么??(二)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1.建议学生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体验馒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猜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4.学生分组做实验,观察结果,做好实验记录。(1)取两支试管,标上1号2号,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2)在标有1号的试管中加入适当的的淀粉液,然后在2号试管内加入适当的的唾液,摇匀。(3)将两试管同时攥在手中(人体的体温是37oC)。(4)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5.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6.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7.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其他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结合食物消化、吸收卡通图,让学生说说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三)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1.学生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想。让学生明确: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2.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并做好记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三、拓展活动:老师做过一个吃早餐的调查报告,发现一部分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俗话说:“早要吃好,午要吃饱,晚饭要少”科学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请同学们了解吃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四、板书设计:14.食物到哪里去了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共15张PPT)14.食物到哪里去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配套课件(五﹒四学制)新知导入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每天要吃很多食物,吃下的食物到底哪里去了?新知讲解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运动”的?我想在吃馒头的时候,要先经过……新知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新知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我想画一画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新知讲解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新知讲解实验器材碘酊试管(两支)淀粉液新知讲解实验方法指导1.取两支试管,标上1号2号,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2.在标有1号的试管中加入适当的的淀粉液,然后在2号试管内加入适当的的唾液,摇匀。3.将两试管同时攥在手中(人体的体温是37oC)。4.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新知讲解资料卡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这种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拓展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新知讲解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在胃里被研碎和分解,吸收水和无机盐等。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分化被消化、吸收了大肠主要吸收多余的水、无机盐等新知讲解食物的消化,一是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研碎;二是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断地被消化、吸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通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被排出体外。资料卡拓展提高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电视不吃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剧烈运动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拓展提高了解人吃早餐的重要性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食物到哪里去了.docx 14.食物到哪里去了.ppt 吃早餐的重要性.mp4 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运动”的.mp4 食物的消化过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