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1)犯罪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
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
的行为。
(2)犯罪特征:社会危害性、
性和应受
性。
刑罚处罚
严重
刑罚处罚
刑事违法
课前预习
视频
问题:1、廖少华违反了什么法?
2、他受到了什么处罚?为什么要受到这些处罚
一、《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知识笔记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二、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3个特征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知识笔记
三、什么是刑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知识笔记
四、刑罚的种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
附加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知识笔记
我国刑法第265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探究与分享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提示』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探究与分享
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
思考: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提示』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警示】案例
寻衅滋事罪
聚众斗殴罪
故意伤害罪
魏某(男,15岁)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随后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王大哥成了魏某崇拜的偶像。2013年5月13日,王大哥对魏某说:“有一个小子总和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经不起王大哥的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某手拿木棒,朝那个人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重伤。魏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抢劫罪、盗窃罪
交通肇事罪
加强自我防范
2
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知识笔记
【警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治宣传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六、如何矫治不良行为?
知识笔记
课堂小结
议一议
说说校园内有哪些不良行为,为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随堂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