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人教版八年级上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少年天子》,想一想少年皇帝刘彻是如何统治一个庞大的国家,他在治理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折?让我们学习本课内容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新知讲解“文景之治”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把对农民生活生产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证农民的劳动得到稳定的报酬。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统治阶级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新知讲解材料1:至汉武之初……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今师易道,人易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3:今诸侯(王国)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汉书·主父偃传》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执掌政权。在武帝即位之初,他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呢?1.经济上繁荣富庶2.思想上不统一3.封国作大,直接威胁到中央统治问:面对这些局面,刘邦是如何处理的呢?新知讲解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发动叛乱。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使得西汉王朝的实力愈发强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固起到卓越的成效。缓解了诸侯王势力下百姓艰苦的生活,为后来汉武帝时代的雄风和多年战争打下了坚固的基础。结果: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取得胜利。叛乱从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意义: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伴随着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新知讲解历史背景: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最后诸侯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结果:推恩令对盐铁业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盐官营的流程: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新知讲解经济方面——盐铁官营材料:汉文帝时,国家对山泽的经营权没有实行有效的控制,一些王室贵族经营山泽,开发矿产资源,其富裕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皇室。吴王刘濞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新知讲解经济方面——统一铸币1.收铸币权归中央,铸五铢钱;2.平抑物价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1.历史背景:2.措施:材料:元狩五年,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汉书·食货志》汉武帝整顿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食盐和铁由国家垄断经营。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国家的财政力量得到大大充实3.意义:新知讲解农业政策1.表现:2.税率比例:3.政策: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廿钱。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恢复了农业生产,但经济实力略显不足,商人地位低下。汉武帝时期国家存粮进一步大涨,经济实力也因而爆棚,商人的地位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新知讲解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吴、寿春、番禺、成都等。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商路。伴随著商业的发展,一些经商哲学纷纷出现。到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更加频繁商业政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1.背景: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时期,在贵粟政策下,商人竞买爵位,扩大贸易领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地位才得以提高。2.政策发展:皇帝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司隶校尉加强监察制度——政治一统刺史制度监督地方政府和皇族,加强皇帝的权威。中央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2.内容:1.目的: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凡是与儒家思想不符的各家思想都被禁绝为了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3.措施: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传承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新知讲解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教授儒学经典3.措施: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当时学校里把《诗经》《尚书》《礼仪》《周易》和《春秋》作为教学内容,统称五经。他们也是后来两千多年间传统教育的核心问题探究为什么独尊儒术而不是法家、道家?材料一:用刑太极也——陆贾《新语》材料三:董仲舒对儒家做出新的发展:从“尊君”和“大一统”角度重新解释儒学材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董仲舒融合阴阳家,法家等学说,发展成为新的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的儒术融进了大一统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新的思想,秦朝推行法家如此短命,是汉朝的前车之鉴.新知讲解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消极—限制了其他各家学术思想,对学术发展不利政治角度:“罢黜百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文化角度:新知讲解军事政策公元前200年冬,刘邦亲率大军北上,匈奴军队佯装后退,汉军北进,却在白登被包围。刘邦与汉军被包围七天七夜。最后刘邦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逃出重围。由于长年战乱,国家初定,汉朝采取和亲政策力求与匈奴暂时维持和平。公元前三世纪,匈奴被冒顿单于统治,国力非常强大,多次侵犯边境1.背景:2.攻打匈奴:新知讲解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对外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汉武帝为此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末年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于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四天后的丁卯日,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汉宣帝死后,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汉哀帝即位后终日与宠男董贤厮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新知讲解王莽篡权1.背景:公元6年2月3日,汉平帝病死,王莽立两岁的刘婴为太子,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废除太子,建立新朝,西汉灭亡。2.过程:王莽篡汉自立为皇帝后颁发了一系列诏令。改制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导致了王莽政权的覆灭。公元23年,绿林军一支劲旅起事军攻入长安,斩掉王莽的头颅,悬挂在城市之中。3.结果:新知讲解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增加国库收入。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东汉的建立1.背景:2.时间:公元25年3.都城:洛阳新知讲解永康元年汉桓帝驾崩,汉灵帝即位,引发了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建宁元年,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灵帝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职,朝政腐败到了极点。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东汉的衰落184年的黄巾起义。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虽平定此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且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又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拥兵自重,后期: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后,子曹丕袭位,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功:1.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2.军事上,大败匈奴,使北部边疆安定3.民族关系上:(与西域的联系、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你来评评汉武帝”过:1.汉武帝时期,多次发动战争,浪费了大量的军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总之,应全面地评价汉武帝,他既有功也有过,功大于过人物评价使汉朝的大一统走向全盛课堂小结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课堂练习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2.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BD课堂练习3.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半两钱B.五铢钱C.铲币 D.刀币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锦衣卫B.节度使C.太尉D.刺史BD课堂练习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学家顾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材料二:(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1)材料一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事?其中“只读一种书”的措施有什么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3)西汉初期,统治者实施什么政策?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5.(1)焚书坑儒;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3)休养生息;文景之治(4)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A.?行推恩????????????????????????????????B.?设刺史????????????????????????????????C.?推察举????????????????????????????????D.?分郡县2.《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人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3.西汉最高的学府是(?)A.?大学?????????????????????????????????????B.?太学?????????????????????????????????????C.?中学?????????????????????????????????????D.?小学4.下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一个游牧民族的进扰,这个游牧民族是(???)A.?突厥?????????????????????????????????????B.?女真?????????????????????????????????????C.?契丹?????????????????????????????????????D.?匈奴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7.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你的职权范围是(???)A.?负责监督皇族???????????????B.?监督地方官员???????????????C.?负责州县的政务???????????????D.?负责地方军事防务8.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中,没有以下哪一项(???)A.?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全国设13个监察区????????????????D.?派张骞通西域9.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秦亡教训、收揽人心B.?文治天下、鼓励生产C.?人心思治、让利于民D.?经济困难、稳定统治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学家顾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材料二:(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1)材料一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事?其中“只读一种书”的措施有什么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3)西汉初期,统治者实施什么政策?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史记﹒平淮书》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淮书》)材料三: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请回答:(1)材料一中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统治局面史称()之治。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几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们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材料三中,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4)材料二的治世局面与材料三中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有何内在联系?12.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盐的专卖采取民制官收的做法,煮成的盐由官府接盆给以一定的工价,全部收归官有。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的铸造,由官吏指挥“徒”“卒”来从事生产和运输。铁器全部归官府所有.由官府统一运销。——吴慧《中国商业通史》材料二:西汉中央政府直辖一百多个郡国,除了不定期的派员巡视之外,对地方行政的日常监察,是通过刺史完成的。同时设司隶校尉,负责京师治安……而且还可纠察皇太子、三公以及旁州郡国。——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儒家经典)者,皆绝其道(加以禁绝),勿使并进。(注: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汉书·董仲舒传》(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及其意义。(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汉武帝时在哪三方面趋于大一统的局面。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A【解析】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A项行推恩是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符合题意;B项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不符合题意;C项推察举指实行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行郡县是指秦朝推行郡县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2.A【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有以下重要信息:“汉武帝时期”、“实行集中货币发行权和统一法币的政策”、“国营专利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等”,这些是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巩固中央集权。A项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题干政策最直接的影响,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政策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B【解析】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ACD三项都不是西汉最高的学府,不符合题意;B项太学是西汉最高的学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汉武帝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4.C【解析】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四个选项中A选项也,B选项,D选项,故本题选C。?A项实行“削藩”是为了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问题,但是在汉景帝时实行的,不符合题意;B项推行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不符合题意;C项颁布“推恩令”是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而实行的,符合题意;D项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大一统在思想方面实行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由题干“郡国并行”“威胁兵权”“汉武帝”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5.D【解析】秦始皇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命令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又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匈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大举反击匈奴的史实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识记秦汉与匈奴少数民族的关系。6.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是指汉武帝。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是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ABD三项都不是“汉武”最主要的功绩,不符合题意;C项稳固大一统局面是“汉武”最主要的功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从毛泽东的诗句入手设置情景,旨在考查对汉武帝历史功绩的识记与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即可正确作答。7.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负责州县的政务和地方军事防务不是刺史的职责。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有关知识。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从而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8.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政治方面: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从而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②采取措施削爵、除国。③设刺史,全国分13个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权力大于诸侯。‘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经济方面:统一盐铁经营和统一货币(五铢钱)汉强大,为汉武帝其他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方面: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排斥、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延续了2000多年。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为儒家读书人入仕开辟了通道。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难度不大,需要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熟练掌握方可作答。9.D【解析】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初统治者采取这样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困难,根本目的是稳定统治。?ABC三项都不是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D项经济困难、稳定统治是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关键信息是“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二、材料分析题10.(1)焚书坑儒;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3)休养生息;文景之治(4)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解析】(1)本题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全部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结合材料,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大一统,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使人口锐减,社会不稳定,经济萧条的社会状况,因此当时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3)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故答案为:(1)焚书坑儒;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3)休养生息;文景之治。(4)统治者要以民为本。【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秦朝和汉朝的文化措施、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1.(1)秦末农民战争。(2)文景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3)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加强监察制度,设刺史制度和司隶校尉。(4)文景之治时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大-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秦朝末年农民战争之后汉朝建立之初国家的贫困,人民急需休养生息。因此材料反映的状况出现的原因是秦朝末年农民战争。(2)根据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几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们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3)根据材料三中,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4)根据材料二“文景之治”与材料三中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时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故答案为:(1)秦末农民战争。(2)文景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3)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加强监察制度,设刺史制度和司隶校尉。(4)文景之治时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大-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2.(1)材料一:统一货币铸造为“五铢钱”,盐、铁官营。材料二: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材料三: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建议,独尊儒术。意义:西汉大一统鼎盛局面出现。(2)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政策。材料二反映了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加强皇帝权威。材料三反映了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当作封建教育的正统思想。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领域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2)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汉武帝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大一统措施。故答案为:(1)材料一:统一货币铸造为“五铢钱”,盐、铁官营。材料二: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材料三: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建议,独尊儒术。意义:西汉大一统鼎盛局面出现。(2)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题关键是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少年天子.mp4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同步练习.doc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