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 第九课 第三框 公正司法 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 第九课 第三框 公正司法 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框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的内涵
1.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2.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3.司法的结果要公正。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推进公正司法
1.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2.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 清理“小散乱污”企业是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具体表现。
提示:错误。清理“小散乱污”企业是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表现,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具体要求。
(2) 法院和检察院行使权力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
提示:错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法院和检察院作为司法机关受权力机关的监督。
2.简述公正司法的内涵。
提示: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公正司法的内涵
内涵 意义
司法的程 序要公正 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续表)
内涵 意义
司法的结 果要公正 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1.近年来,我国司法领域由于司法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司法行政化问题突出,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直接影响了司法公信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  )
A.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检查工作渠道
C.确保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
D.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解析] 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司法行政化问题突出,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直接影响了司法公信力”的问题,违反了我国司法独立的原则,司法制度有弊端,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B不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但不是根本措施;C不符合题意,除了人民检察院,司法机关还有人民法院,而且不是根本措施;D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要解决司法问题,未涉及党风建设,而且也不是根本措施。故选A。
[答案] A
1.思想家培根说:“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好比污染了水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
①公安机关应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严加审判
②公民应采取合法的手段,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③中国共产党应加强依法执政
④司法机关应规范程序、公正司法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材料中思想家培根的“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好比污染了水源”的观点强调的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由此可见,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审判权是人民法院的职权,公安机关作为行政机关,不具有审判权,故①表述错误,不选;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选。因此答案是A。
  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做法 具体要求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①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续表)
做法 具体要求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①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②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2.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这就要求(  )
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行政队伍建设
②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③完善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制度
④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完善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制度,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2.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通过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实现司法公正( B )
①必须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②应实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③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审判
④需保障公民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通过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说明实现司法公正应实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②符合题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需保障公民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权,④符合题意;①的主体是政府,排除;我国实施司法独立的原则,人民没有审判权,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1.2019年10月17日,最高检发布《全国检察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该专项行动重点查办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实施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这表明,人民检察院( C )
①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②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向社会释放正能量
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④通过行使监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向社会释放正能量,②③符合题意;行使审判权的是人民法院,①不符合题意;行使监察权的是监察委员会,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近年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不断通过信息化实现审判执行全程留痕,规范司法行为,建成了全面覆盖、移动互联、透明便民、安全可靠的智能化信息系统。最高法院此举旨在( C )
①促进阳光司法,加强依法行政
②维护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
③规范司法执行,维护法律公信力
④增强政府对司法活动监督的有效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而材料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的干涉,故排除;建成智能化信息系统,最高法院此举旨在规范司法执行,维护司法公正,提升法律公信力,故②③正确。故选C。
3.某地法院依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探索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的自主渠道,尝试“1+4”(1名法官和4名人民陪审员)的大陪审模式,主审法官负责法律适用的裁判,人民陪审员行使事实认定主导权。这项改革( D )
①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司法权
②让群众参与司法,不利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③有利于人民对司法活动行使监督权
④表明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民群众没有司法权,排除①;让群众参与司法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并不冲突,排除②;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4.近年来,C市人大常委会在本地开展了“司法公正行”活动,积极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法院审判工作的公信度;监督支持人民检察院加大反贪污贿赂工作力度,提高查办水平。C市人大常委会能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是因为( C )
①人大常委会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领导者
②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人大产生,要对人大负责
③司法公正是人大常委会和“两院”的共同职责
④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人大常委会能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是因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由人大产生,要对人大负责,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常委会对“两院”的监督权,②④正确;中共党委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领导者,①错误;促进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的职责,③错误。故选C。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要深入研究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新时代应如何推进公正司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答案:①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④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新时代应如何推进公正司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回答时可以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公正、司法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等角度分析。
                              21
习近平眼中的公正司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权贵们“恃宠而骄”往往是让执法者最为头疼的事情。还记得2017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后,大受热捧、“燃爆”荧屏。在电视剧里,检察官们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 “老虎”。反腐的力度越大,司法的公正度越高。“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怎样确保司法公正,怎样维护人民权益?在《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公正司法进行了明确的论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其中的部分论述吧。
什么是公正司法——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
——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
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公正司法的核心意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
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公正司法的现状——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比较突出。
对执法司法状况,人民群众意见还比较多,社会各界反映还比较大,主要是不作为、乱作为特别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政法机关和干警执法随意性大,粗放执法、变通执法、越权执法比较突出,要么有案不立、有罪不究,要么违规立案、越权管辖;有的滥用强制措施,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败坏政法机关形象,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发表《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讲话中强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