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第7课 燕子南飞 所属教材目录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一课,其主旨是通过介绍燕子迁徙、鱼类洄游、蛇青蛙等冬眠现象,体现动物生存环境中,温度条件对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和制约,与第6课《葵花向阳》、第8课《仙人掌的刺》、第9课《奇妙的护身术》所探究的“生物与阳光”、“生物与水”、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呼应,共同体现了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生态系统是如何保持平衡的这一“作用与平衡”的概念,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今年五年级的学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孔陌生,需同他们以前的科学老师及班主任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 2、学校正在拆建教学楼,因缺乏校舍,班容量大,一个班60多人,需要科学管理、科学分组,做好实验小组的探究活动。 3、有一小部分学生对科学实验感兴趣,老师应继续努力,激发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办法。 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迁徙,回游等习性。 能列举一些有关动物冬眠的实例. 能解释动植物的变化与环境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并对其迁徙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能对搜集到的各种动植物迁移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存。 能根据各种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现象,总结出动植物生长与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某些动物在温度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生活习性的变化情况,体会自然环境对动物生存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能关爱生物,感受到生物生活习性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各种迁移方式的研究,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了解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 1、课本25页和27页的两个表格的填写是本课的难点2、把培养学生的养观察能力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我校由于拆建校舍,所有多媒体设备搁置未用,所以今年只能用原始的教学方法授课。为圆满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策略:通过设置活动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掌握本课知识,首先设置“头脑风暴”活动,鼓励学生抢答“人们面对严寒采取哪些御寒措施”,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温度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由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之后,展示“燕子南飞图片”,设问,燕子为什么要南飞呢?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了解鸟类迁徙的知识,认识自然界温度变化对鸟类生存方式的影响:之后,引导学生阅读鱼类洄游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水温及水质变化对鱼类繁殖方式的影响:最后讲述农夫与蛇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变温动物冬眠的情况,了解冬眠是变温动物御寒过冬的一种重要方式。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记录本课知识点,完成本课的学习。I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约5分钟 新知学习约30分钟 活动1、燕子南飞(约15分钟) 活动2、动物的冬眠(约15分钟) 依照课本要求设置“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抢答“人类面对寒冷如何采取御寒措施”,使学生认识到温度变化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之后设问,“温度的变化 对动物生存又有哪些影响呢?” 1、展示“燕子南飞”图片,设问:燕子为什么南飞呢?引导学生思考,读书,了解燕子南飞的原因。 2、通过“燕子南飞”,引出“鸟类迁徙”概念,使学生逐步认识鸟类迁徙的奥秘,鼓励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鸟类迁徙的 3、设问“从‘鸟类迁徙’习性中,你得到什么体会或认识呢?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鱼类洄游”的图片,设问,“你了解‘鱼类洄游’的情况吗,请阅读图片和相关文字,给大家介绍一下”。 5、指出“燕子南飞,鱼类洄游”都属于动物的迁移,设问除“燕子南飞,鱼类洄游”外,还有哪些动物通过迁移适应环境呢?引导学生完成p25表格,并阅读 p26科学在线《植物的迁移》,简单了解植物迁移的方式,总结什么是动植物的迁移 1、由《农夫与蛇》的故事导入,设问“蛇如何才能避免冻僵的命运呢?请观察课本p26图片,为它们找一个办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冬眠”的概念。 2、进一步设问,蛇和青蛙冬眠时处于什么状态?处于这种状态对于它们安全越冬有什么好处?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1)、“除冬眠外,动物和植物还有哪些过冬的办法?”(2)、 “一些动物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在冬天会发生哪些变化?”在此基础上共同完成课本27页表格。 以组为单位,集思广益,探讨人们冬天的御寒措施,了解温度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1、阅读“燕子南飞”图片,寻找其南飞原因。 2、了解“鸟类迁徙”的习性,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鸟类的迁徙。 3、认识温度变化对某些鸟类生存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4、阅读鱼类洄游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鱼类洄游的情况。 5、阅读课本小鼠标所说的一段话,以及p26科学在线部分,之后以组为单位讨论完成p25表格。对动植物的迁移有一个总体认识。 1、阅读课本p26图片和文字,了解蛇、青蛙等一些动物冬眠的情况。 2、通过课本或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了解蛇、青蛙等动物的冬眠状态。 阅读读课本27页图片,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整理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1、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5、扩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其学习兴趣,使之认识环境变化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1、由故事引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动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课堂小结 约3分钟 教师设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哪些感受?”学生分别谈论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和感受,师生共同完成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约2分钟 课外观察仙人掌茎、叶与荷花的茎、叶各有什么特点,并做好记录。为下节课的学习准备材料。 板书设计 7、燕子南飞 动植物的迁移: 鸟类迁徙 鱼类洄游 植物的迁移 动物的冬眠: 体态特征:体温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呼吸次数降低,能量消耗减少。 原因:适应自然,保护自己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内容比较有趣,学生很乐于接受,学习积极性很高涨,因此对这一堂课,本人自我感觉良好,比较满意。 2、这节课上,留下了一些精彩的瞬间,如学习鸟类的迁徙时,有个组的学生们曾经问大家,为什么大燕迁徙时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并很兴奋地告诉大家,是为了减轻空气的阻力,同时他们也表示,很佩服领头雁的敢于承担和勇于付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好多学生对他们的发言投以赞叹的眼神。这个组的表现使我很感动,这是我这节课中最满意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水平。我从内心感到比较满意,课堂上几乎没有发生出乎意料的事件,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把燕子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头雁的自我牺牲精神补充到教学活动中。 4、通过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我发现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熟练,学习效果良好,可能是因为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感兴趣的缘故吧。 5、听课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调理清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此我很受启发,更加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