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初三社会.法治试题卷 (2020.1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初三社会.法治试题卷 (2020.10)

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初三社会·法治试题卷
(2020.10)

I
说明:本卷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用铅笔填涂到“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④1918年,协约国的核心国——德国投降,宣告一战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不同,其实是为了实现同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一目标就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C.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D.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3.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深刻变革,导致变革的主要原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军阀割据和混战
③工业革命的洗礼
④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C.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5.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为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以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段解读正确的有(

①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农武装割据,寻求新的道路
③北洋军阀统治,政局动荡不安
④结束百年屈辱,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一大特色。以下某旅行社起草的景点介绍,正确的是(

A.武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井冈山——党的诞生地
C.吴起镇——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汉口——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8.下列有关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超前消费、股票暴跌
②爆发于美国,很快席卷整个世界
③德、意、日由此建立法西斯专政
④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0.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右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
“人大”
“政协”
“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
“放卫星”
“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
“经济特区”
“下海”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红卫兵”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A.不列颠之战——德国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挫折
B.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胜利结束
D.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机
12.下列重要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德黑兰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3.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这表明当时(??

①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
②国民党真诚求合作
③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
④人民迫切期盼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A.战略反攻揭开序幕
B.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C.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15.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选择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的组合(

①全面内战爆发?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鸦片战争的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两弹一星”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新生政权的巩固
B.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下列是伟大祖国70多年风雨历程中的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经济成就是(

①“大跃进”运动
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文化大革命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⑤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⑥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⑧中共八大
A.⑤⑦②④
B.⑦①②④
C.⑤⑦⑥②
D.①⑤⑥③
18.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带领中华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梦”的史实有(

①领导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与国民党国共合作,展开国民革命运动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④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有(

序号
历史事件
标志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彻底废除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下列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说明:本卷有5小题,共50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21.
(10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资料
问题
资料一:见下图
(1)左图是我国哪一重要历史人物?从社会性质角度谈谈他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的涵义?(3分)
材料二:学者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2)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第二、第三阶段反应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三: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使中国的民主革命发生巨大变化……
根据材料三,说说你对“使中国的民主革命发生巨大变化……”的理解。(3分)
22.(10分)中共诞生近百年来走过光辉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材料二:“大会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分析了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三:“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党的哪一次会议的内容?三次会议都确定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其共同依据是什么(4分)
(2)材料一、材料二中会议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材料三中的会议后迈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怎样关键性的一歩?(4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华民族哪两次伟大飞跃?(2分)
23.(10分)2020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里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工人高达800万。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国政局极度混乱。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2分)
材料三:罗斯福曾说:“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的彩练。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2)“一条灿烂的彩练”是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条灿烂的彩练形成的直接历史背景。(4分)
材料四: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请你谈谈对材料四中“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这句话的理解。(4分)
24.(10分)农业稳,天下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3分)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5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材料三: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
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2)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有人认为:“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材料四:据统计,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19年的7089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首次突破1万美元。
(3)材料四中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战略决策?(2分)
(4)结合上述问题,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三农”工作的经验教训。(1分)
25.(10分)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的历史。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反映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1分)
(2)“追梦,我们有制度的保障和理论的指引。”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确立的相关制度有哪些?(2分)
(3)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4分)
(4)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两位伟人的实践都是为了追求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我国实施哪一对外政策?实施这一政策对实现最伟大的梦想有什么作用?(3分)
2020学年第一学期10月作业检测参考答案
选择题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B
C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B
B
C
B
B
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1)孙中山(1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2)“制度反应”: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史实+影响2分)
“观念的反应”: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率先扛起了“民主、科学”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史实+影响2分)
(3)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1分)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1分)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22.(1)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十二届三中全会。(3分)共同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1分)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1分)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分)
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2分)
(3)①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2分)
23.(1)德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受到《凡尔赛条约》的严厉制裁;经济危机加剧了国内矛盾,为转嫁危机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2分)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2分)
直接历史背景: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反法西斯战争连在了一起,二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2分)
(3)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2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重大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重要组成部分。(2分)
24.(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1分)
原因:进行土地改革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2)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分)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分)
(3)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分)
(4)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写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25.(1)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可)(1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分)
(3)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最后建立新中国。(2分)邓小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分)
(4)对外开放政策。(1分)有利于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2分)
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50分)
21.
(1)(3分)
(2)(4分)
(3)(3分)
22.(1)(4分)
(2)(4分)
(3)(2分)
23.
(1)(2分)
(2)(4分)
(3)(4分)
24.(1)(3分)
(2)(4分)
(2分)
(4)(1分)
25.(1)(1分)
(2)(2分)
(4分)
(4)(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