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1】成分的确定 1、将稀盐酸、Na2CO3溶液、Ca(OH)2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1)得到的固体A是 ; (2)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Na2CO3: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稀盐酸,始终没有气泡冒出.由此得出结论: ; (3)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CaCl2: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Na2CO3溶液,没有沉淀出现.由此得出结论: .这一探究同时说明滤液B中也不含有 ; (4)综合分析可知: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2、请根据下列假设,分析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进行物质的推断: (1)假设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和溶液D,则溶液D中溶质的组成为_____; (2)假设CuSO4溶液与一定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和溶液D。 ①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_____种组成(填数字); ②溶液D的几种组成中有两种组成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所含溶质分别是 ; . 3、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c点沉淀的成分是 。(2)m= 。 【考点2】概念辨析选择 1、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中加入BaCl2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有SO42-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2、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着玻璃棒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里,并边倒边搅拌 B.测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pH试纸上 C.称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时,可以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垫有等大滤纸的天平托盘上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能手拿试管,液体也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 3、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B.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C.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丙是单质,丁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pH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化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B.化肥的过度使甪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C.C0(NH2)2不是复合肥,是一种常用的氮肥 D.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波尔多液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有可能不是金属单质 C.铝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弱 D.生石灰和氢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所以都能用作干燥剂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碱的溶液都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的溶液 C.酸性溶液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都显酸性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9、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因为它们在溶解时都电离出了OH- B.尿素[C0(NH2)2]、HNO3、 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C.汽油是一种有机物,可以作为有机溶剂使用 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 10、胆矾(CuS04·5H20)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下列关于胆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uSO4·5H2O是纯净物 B.胆矾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C.游泳池的池水中往往定期加一些胆矾,是因为铜离子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D.金属钠放入胆矾溶液中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 11、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B.香烟、酒精、吗啡、海洛因都是毒品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D.石油、煤、天然气、氢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1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对下列纯净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和葡萄糖都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臭氧都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 13、关于酸、碱、盐及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Na2 CO3 )的水溶液呈碱性,因为它在水中会电离出 OH B.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盐可能含有氢元素 C.固体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它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而潮解 D.酸、碱、盐在水溶液里都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如氢氧化铁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 14、推理是科学课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某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石蕊试液变蓝色,则该无色溶液的PH在13以上 D.某溶液降温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1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正确的个数是( ) ①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产,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④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A. 0个 B. 1个 C . 2个 D.3个 【考点3】化学反应图像分析 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③bc段上的任意一点(c点除外)都存在两种沉淀 ④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3.某溶液M可能含有盐酸、硫酸、氯化钠、硝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从图像分析,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开始沉淀,11.6g沉淀全部是氢氧化镁 B.溶液M中一定不含硫酸,可能有氯化钠 C.到达b点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可能含有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于34.2g 4、某一溶液由盐酸、稀硫酸、碳酸钾、氯化铁中的两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右图所示,则关于混合溶液中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 B.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和硫酸 C.该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铁 D.该溶液中含有稀硫酸和氯化铁 5、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2CuSO4+2H2O 6、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0% D.d点浓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 7、Al(OH)3是用途广泛的难溶性固体,可用NaOH溶液来制取,但又可溶于NaOH溶液: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偏铝酸钠)+2H2O,现向一定质量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对图象理解错误的是( ) A.b点生成的Al(OH)3质量达到最大值 B.a、c点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AlCl3和NaAlO2 C.bc段(不含端点)的铝元素存在于Al(OH)3和NaAlO2中 D.ad段和dc段消耗的NaOH质量比为3:1 【课后巩固】 1、小金利用下图装置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①按图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装置的有孔塑料板上。 ②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此时在A装置处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 观察现象。请回答: (1)若将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则按②实验操作时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C装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 猜想二正确 (3)A、B. 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 B. 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3、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探究硫化氢气体的性质。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丙装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和玻璃棒; (3)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考点1】成分的确定 1、(1)CaCO3;(2)滤液B中不含有Na2CO3; (3)不含有CaCl2; Ca(OH)2;(4)NaCl;NaOH. 2、(1)NaOH、NaNO3 (2)①3 ②Na2SO4、NaNO3;Ba(NO3)2、 NaNO3 3、BaCO3、BaSO4; 2.33; 【考点2】概念辨析选择 1、C 2、B 3、A 4、C 5、A 6、D 7、B 8、C 9、C 10、D 11、D 12、C 13.B 14、D 15、A 【考点3】化学反应图像分析 1.C 2.D 3.C 4、C 5、C 6、C 7、B 【课后巩固】 1.(1)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能和氯化钙反应;(2)先出现气泡,后生成白色沉淀;NaCl; 2.(1)锥形瓶中气球膨胀;(2)Ca(OH)2+Na2CO3==CaCO3↓+2NaOH;(3)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4)ACD;在D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1)FeS+H2SO4═FeSO4+H2S↑;(2)溶液变红色;H2S+2NaOH=Na2S+2H2O; 4.(1)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2)漏斗 (3)25% (4)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