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目标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化学方程式体现了“守恒观”,如何在“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中将宏观化学反应与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三者之间联系起来,建立三重表征思想,是此知识点的难点。甲烷的燃烧是初中学到的为数不多的化合物燃烧的反应。前面学过的碳、硫、磷、铁、镁等物质的燃烧都是单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反应物都为单质,生成物为简单的化合物,书写和配平都很简单。而甲烷是化合物,它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两种化合物,配平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出错。难点分析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但无法从“微观粒子结合的数量”这一角度去思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对“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不够熟练。首先,学生容易忘记了燃烧时还有氧气参加反应。如果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容易错写漏写生成物。其次,配平时如果没有将氧元素放到最后,很容易导致无法配平。教学方法通过观看演示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帮助记忆生成物。利用微观粒子模型演示,建立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及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突破漏写反应物和配平错误的难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从生活中的现象——天然气燃烧,引入本课。介绍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随着管道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甲烷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之一。。知识讲解(难点突破)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视频《甲烷的燃烧》(来自互联网)认识甲烷燃烧后的生成物。归纳总结:烧杯的内壁有水雾,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提出问题:如何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引导回顾:大多数物质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助燃,甲烷也不例外。展示甲烷和氧气的化学式及分子模型,分析“每个甲烷分子都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建立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及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展示二氧化碳分子模型,通过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分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终极产物是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碳原子和足够多的氧原子结合,变成二氧化碳分子。可以看出,一个碳原子只能结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有机结合。展示水分子模型,通过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分析“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终极产物是水。也就是说,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变成水分子。甲烷分子中有四个氢原子,可以构成两个水分子。所以水的前面化学计量数应该配2。”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有机结合并解决配平入手点的问题。通过原子守恒分析“要想形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两个水分子,我们一共需要四个氧原子,所以这个反应中需要两个氧分子。氧气的前面化学计量数应该配2。”解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最后,配平了化学方程式,就可以将短线改为等号。不要忘了这个反应还需要在点燃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丙烷(C3H8)是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常用于做家庭燃料,你能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己练习一下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吗?答案为“二维码”链接,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小结温馨提示: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要遗漏了反应物或者生成物。配平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中,挑数目较大的原子入手,单质的化学计量数最后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