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14张ppt+教案+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14张ppt+教案+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视频)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合理利用网络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温故知新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网络是把双刃剑
小明的故事1
你如何看待小明奶奶和爸爸的观点?
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孩子们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网络彻底把孩子们从大人身边夺走了。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没时间看书
忘记打篮球
甚至没时间写作业
……
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小明的故事2
疫情期间,小明看到网上说喝板蓝根颗粒能起到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觉得很有道理,认为可以帮助更多人,就立马转发。
思考:
小明做得对吗?为什么?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小明的故事3
教材18页
方法与技能
学会辨别网络谣言
注意信息出处
关注官方信息
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辨别信息内容

他人求助
教材17页
相关链接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明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显丑化小明。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明的跟帖。
思考:
1.你怎么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
2.如果你是小明,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为什么?
小明的故事4
恪守道德
遵守法律
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理性参与
网络生活
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不断提高媒介素养。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阅读与感悟
百项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
网上传播正能量
传播网络正能量
课堂小结
传播网络正能量
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提高媒介素养
学会“信息节食”
辨别网络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合理利用网络
教科书
书名:道德与法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感悟,掌握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通过对案例的探究,能够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提高媒介素养,能够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与分享,掌握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探究与分享,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懂得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教师:温故知新,引领学生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新授
学生:阅读教材17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总结: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学生阅读:教材18页方法与技能,学会辨别网络谣言。
学生:阅读教材17页相关链接。
教师总结:提高媒介素养。
学生:阅读教材19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总结: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教师总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教师介绍:“百项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
教师总结: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小结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表4
学习任务单文本参考样例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合理利用网络
教科书
书名:
道德与法治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媒介素养。
2.懂得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3.能够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课前学习任务
结合教材16页,拓展空间
思考: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发挥网络最大价值。【结合教材内容P17-20】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17页,上网“忘事”事例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后的启示:
【学习任务二】
阅读教材19页,贴吧事例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后的启示:
【学习任务三】
观看视频: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思考后的启示:
推荐的学习资源
关注“百项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观看获奖视频
→C命◎不安全|
news
youth.
cn/zt2o19zhd
☆亡由
面页1新|图片|评论|共青
青年电视
青看均|按育|文化|年事|体|则|乐|第

网张正篚量梦新时H
第四届百项
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
"Top
100
Online
Positive
Energy
Thematic
Events
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承办单位:中国青年网
获选作品
技术支持:电子科技大学
往期回顾
精品活动课后练习模板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合理利用网络
教科书
书名:
道德与法治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单选
1.2018年除夕,某微博博主发布了一条名为“别人家的年夜饭……”的消息,并配发了一组摆放在厨房里待烹制的熊掌、穿山甲、鳄鱼等野生动物的照片,引发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和大量转发。后经查证,发现为虚假信息。该微博博主删除了相关信息,但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五日。这启示我们(

①要理性利用网络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②要明辨是非,学会在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要远离网络,避免自己无辜受到处罚
④要积极转发各种信息,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根据“两高”的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这提醒我们:(
)①远离网络是保护自己的最佳选择
②网络生活同样受法律约束
③遵守道德是网络交往的最高准则
④遵守法律是网络交往的行为底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铁上一女子因吃东西随地乱吐遭指责,“舌战”乘客的视频在微博上热传。网友在回复中不仅指责该女子没素质,甚至出现了辱骂、讽刺的语言。事后,她的大量个人信息遭网友搜索并被披露。
材料二:某校学生认为:“该女子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有损社会公德,破坏公共秩序。网络的力量十分强大,应该借助网友的力量对其惩戒,以树文明之风”。
请对材料一中的行为给出合理分析。
(2)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学生的观点。
三、课后实践
结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设计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公益广告词或者宣传画。
【参考答案】
单选
1.A
2.D
二、问答题
(1)在公共场所随地乱吐的行为违反了地铁的相关规定,也危害了社会公德;辱骂、讽刺的语言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人肉搜索并披露的做法侵犯了他人隐私权。
(2)合理利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但不能超越法律的边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