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维护祖国统一 课件 (共36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维护祖国统一 课件 (共36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4.7.2
维护祖国统一
九年级上册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2.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全国统一建言献策。
3.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思考:应如何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位于西藏,紧邻印度,中国官方称此地为中印边境地区,海拔4088米的拉则拉观察哨则是该地区最难抵达的边防哨所。
二、讲授新课
一、反对分裂
合作探究
思考:从左宗棠和查果拉哨所官兵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材料一:1876年,64岁的左宗棠携棺木率兵西征伊犁,一年后基本收复新疆。这次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外国势力利用阿古柏侵略势力肢解并侵占中国西北广大领土的企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查果拉哨所海拔5300米,是我国最高、最艰苦的边卡哨所。这里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被称为“生命禁区”。这里的官兵为了边关安全,还要爬雪山、趟冰河、越险滩心甘情愿在雪域高原为祖国站岗放哨。
这里就是被誉为“云中哨所”的地方,它是西藏地区的一个边防哨所,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亚东县境内,海拔4655米,建在雪山尖上,四周是接近垂直的悬崖峭壁。
詹娘舍哨所
反对分裂
思考:你从边疆战士身上能感受到哪些优秀品质?
反对分裂
热爱祖国、恪尽职守、奉献精神、意志坚强。
反对分裂
怎样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一、反对分裂
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
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为什么反对国家分裂?
反对分裂
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一、反对分裂
由材料得出,反对国家分裂应该怎么办?
反对分裂
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反对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反对分裂
出租车司机段某是军事迷,平时十分注意搜集我国军事信息,还经常将这些信息发布到网络论坛。境外情报机构利用他这一爱好,怂恿他拍摄大量军事基地照片,并与之交易。段某因非法搜集军事情报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探究与分享
一、反对分裂
1.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责任与义务观念,增强防范意识与危机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
2.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以热爱国家为荣,危害国家为耻。
3.树立保密意识与危机意识,增强防范意识,用实际行动保守国家秘密。
4.不随便发布涉密信息,表达爱国行为应该客观理性,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一、反对分裂
1.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坚决反对。
如何反对国家分裂?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含义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2)“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
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
1995年,国外一杂志刊文断言:香港回归后,必将丧失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地位。然而,2007年该杂志公开道歉:“这座城市比以前更繁荣”。同年,该杂志也承认:“现在的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
香港回归以来,变的是旗帜、地标、人口,是中国人自己主政的香港,不变的是法治、自由,是香港人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2016年,香港连续22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
思考:香港回归以后,国外杂志的预言为什么会落空?
一国两制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方针有哪些?
保持港澳繁荣稳定的方针
一国两制
高度自治
澳人治澳
港人治港
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一国两制
实施一国两制的意义
①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②实现了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③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一国两制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要性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一国两制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一国两制
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国两制
1982年,邓小平创造性地将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构想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2年12月,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为实行“一国两制”提供了宪法依据。
全国人大于1990年和1993年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一国两制”方针具有了法律效力。
知识拓展:
拓展空间
结合所学知识,召开“妈祖文化与祖国统一”的主题班会。可以按照以下步实施。
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中搜集两岸文化的资料
分组汇报成果,汇报形式不拘一格,如演讲、课件展示、情境模拟等
相互交流,
感悟两岸文化
深度探讨:如何维护祖国统一?
妈祖文化与祖国统一
归纳和总结
C
1.下列对“一国两制”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一国两制”只适用于香港和澳门
D.
是我国制定的基本方针
随堂训练
2、自蔡英文上台以来,“文化台独”愈演愈烈,这引起了海峡两岸人民的高度警惕,它对两岸关系的冲击不可小觑,甚至有釜底抽薪之虞。下列对“文化台独
“的认识,错误的是(

A.刻意歪曲中国历史,否认两岸之间的亲情血脉
B.违背“一国两制”的政治基础,冲击祖国稳定
C.扭曲台湾年轻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撕裂台湾社会
D.故意制造海峡两岸对立,用心之险恶引人警醒
B
3.习近平在考察新疆工作强调,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基础 
③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对台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对“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发出了严重警告。这表明(

①实现两岸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②已经根除“台独”分子的生存空间
③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武力征服台湾
④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5.材料一:近期,美国提出一系列违反“一中政策”的法案,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比如:“台湾旅行法”等。这些动作,鼓动“台独”冒险主义行径,进一步造成两岸危机升高的可能,破坏两岸关系,台海局势有动荡的危险。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两岸同胞是骨肉,血浓于水,可以说不管岛内形势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或者是割断不了两岸的亲情,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也改变不了我们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对台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要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当前还存在着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
①“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依然存在。②国际上反华势力阻挠中国发展,干涉中国内政。③当前还存在着不利于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因素。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2)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独”“一中一台”等分裂言行;②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反对分裂
——
如何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含义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方针
维护祖国统一
实施一国两制的意义
课程小结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