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地球的形状【教材简析】《地球的形状》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六课。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两者的形状都是球形,同时也建立起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科学概念。而本节课学生将经历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推理出地球的形状。聚焦板块,通过情景设置,重回古人探究时代,设问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探索板块,环节一从“天方地圆”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环节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证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船模在球面上和平面上移动进行观察,收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环节三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学生尝试“航海”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环节四,通过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影子”,推理地球的形状。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知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初步建立地球也是球形的前概念。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2.用图示符号整理记录实验结果。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3.倾听不同的观点,收集证据,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让人们更好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展需要经历人们的不断探究。【教学重难点】模拟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总是圆形”。【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船模、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小组:地球模型、船模、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聚焦:揭示课题师:(图片)看,这是什么?预设:地球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形状。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师:这个事实,得益于我们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卫星技术等),可是,追溯到以前,对古人来讲,他们没有高端的科技,要想知道地球的形状,那可不容易!与我们现在相比,他们受限于哪些条件?(预设: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认识地球形状的吗?今天我们走近古人,和他们共探地球的形状。(板书:地球的形状)二、探索:地球的形状猜想1:“龟伏说”教师出示“龟伏说”图片。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猜想2:天圆地方教师出示“天圆地方”图片。中国古代,有人站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看着太阳东升西落,他们就猜测天像一个锅,是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这是“天圆地方说”。可是,住在海边的人有意见了!猜想3:地球是圆的。师: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发现这种现象与“地是平的”这种猜想不符合。你们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预设:学生预测支持的猜想。)师:要证实这种猜想,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需要用模拟实验验证猜想。)预设:实验师:模拟远处驶来的帆船,我们要准备什么材料呢?预设:船、地球仪等实验一:模拟并观察远处驶来的帆船师:温馨提示:实验时和同学讨论交流要小声点哦发出实验停止的指令后请立即停止相应的操作现在开始实验师:哪一组可以上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在平面上看到的现象,会不会也是这样子的呢?预设:不是师:你怎么知道的?以桌子为平面,展示帆船实验。师:实验结果是什么?预设:船模在球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在平面上帆顶和船身一起出现。师: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预设:地球是圆的。师:同学们,都非常棒。(师/生)预设: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开始了寻找“地球是圆的”证据,其中,古希腊有一个人叫亚里士多德的,在观察月食的影象的时候,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总是圆弧形的。到底是什么样形状的地球能产生圆弧形的影子?(预设:球形)师:可不可以用模拟实验来证实我们的猜想?预设:可以师: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呢?预设: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模拟地球,白色平板模拟月球表面。师:哪一组同学可以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模拟实验?预设:……师:方形的物体能出现弧形的影子吗?预设:不能师:可以拿材料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吗?预设:……三、实践证据:麦哲伦环球航海师:虽然有的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形的,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直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四、更多证据:随着人类科技的的发展,走出地球进入了太空。比如说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终于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预设:出示图片)经过科学家的探究,我们终于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而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五、研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预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并没有挡住人们探索的脚步。现在人类已经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探索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人们仍然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对我们生存的地球有更深的了解。【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猜想球体天圆地方证据帆船观察月食麦哲伦航海……【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模拟实验1完成后,直接记录海边观察船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板书上体现观察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写字和画画的形式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尝试填写结论。【作业设计】(1)在研究“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实验时,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上移动;先观察到船模帆的顶部,之后又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他是在()上移动。A.球面B.平面C.两个面都可以的(2)他用手电筒照射一球形物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A.圆的B.方的C.都有可能(3)通过阅读了解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A.球形的B.方的C.无法判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0607_014616.mp4 VID_20200606_235445.mp4 《地球的形状》课件.pptx 地球的形状.docx 月食7.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