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实验较多,与生话、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学生也很感兴趣。为此,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取演示实验、探究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互相交流、探索、发现,并引导他们实现“六会”:会看、会猜、会想、会做、会说、会写。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 【教学重点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具学具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 木条。 药品: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染过的干燥的小花、两层阶梯架、澄清石灰水、蜡烛、稀醋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回顾以前的知识,分析得出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P117页实验[6-3] 演示实验[6-4] 总结并板书: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2.化学性质: (1)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填写P117的表. 学生作笔记,思考。 通过现象分析实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让学生记住重要的知识点 过渡: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上下衔接,转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中. 提示:紫色石蕊是一种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 演示P118页实验[6-5] [解释]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与稀醋酸和稀盐酸有相似的性质. 它们都属于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 +H2O == H2CO3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填写P117的表 “对比、分析”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提问:二氧化碳经得起高温考验吗? 演示:将第四朵纸花放在试管中,放在酒精灯上微热。 也可放在阳光下照射。 板书:H2CO3 == CO2↑ + H2O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原因,得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 学生记住反应方程式 让学生理解碳酸分解的过程 提问: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为什么会有一层薄膜?可能是怎么来的? 板书: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H2O 强调此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学生讨论: 1、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氧气反应。 3、与水反应。并用实验探究得出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论。 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并熟练写出: CO2+Ca(OH)2=CaCO3↓+H2O 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归纳、总结CO2的性质 学生记住CO2的性质 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反思与交流。 【板书设计】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2、化学性质 (1)、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H2O+ CO2↑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可用于检验CO2) 【作业布置】 1、书P120页4、6,8题。 2、课后完成书P119页调查与研究。 【教学反思】 这个课题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对比掌握它们的性质及用途。这个课题知识点比较直观,但知识点较多,学生记忆有一定的困难,并且是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在后面的习题中还需加强练习。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