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 四 年级 上 册 科学 学科教案 单元: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课题:17.《认识矿物》 课时:1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二课,旨在帮助学生在认识岩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知道岩石由矿物组成,观察、描述不同矿物的外部特征,初步形成科学观察、细致描述矿物性质的能力。每一种观察活动中都选用结构性强、识别度高的矿物,以便于学生比较、鉴别、描述矿物的不同特征,建立起认识矿物不同外部特征的程序性知识。 二、学情分析 在《常见的岩石》一课,学生已经对岩石的分布及岩石的外部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活动聚焦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矿物和岩石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岩石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能举例说明矿物不同于岩石的特征。 2.科学探究:能对矿物的粉末颜色、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和硬度进行细致观察 与描述,并能认真记录。 3.科学态度:提升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体验到认真观察和细致描述的重要性。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观察与描述矿物粉末颜色、晶体形状、光泽、透明度和硬度等特征。 难点:能准确描述不同矿物的晶体形状、光泽和透明度。 五.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PPT及配套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白砂纸(或白色无釉瓷板)、放大镜、光泽描述卡、手电筒(或激光笔)、铜钥匙、小刀、玻璃、各种有标签的矿物(石墨、赤铁矿、石膏、黑云母等)、矿物卡(备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学习了常见岩石,今天我给大家带了一些新的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老师出示书中矿物,让学生来认识。 2.学生猜测 3.老师揭题,板书《认识矿物》 4.老师让学生介绍黄铁矿、黄金矿、石英 [设计意图:课前出示不同矿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下面学习打下铺垫。] 二探究矿物的性质 活动一: 认识矿物组成岩石 小组活动,找出矿物不同于岩石的特征 提示: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些矿物的特征呢?(颜色、形状) 学生从颜色,形状对矿物进行观察,老师巡视。 2.学生汇报,发现矿物颜色单一,有相似的晶体形状等。 3.师小结: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矿物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花岗岩中每一种颜色的颗粒代表一矿物。 4.观察花岗岩的组成,播放花岗岩显微构成视频 (1)给学生发放长石、石英、黑云母并借助放大镜和花岗岩比较相似与不同 (2)师小结:岩石中每种颜色的颗粒代表一种矿物,不同矿物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老师补充砂岩、大理岩和石灰岩的矿物组成,以帮助学生 深化矿物组成岩石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种较典型的矿石,学生初步发现矿物区别于 岩石的共同特征:成分集中,颜色单一,有相似的晶体形状等。借助剖析花岗岩的矿物组成,认识到岩石中每一种颜色代 表一种矿物成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矿物组成岩石的概念,岩 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思维活动,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活动二:观察、描述矿物性质 师:大自然的矿物种类很多,性质也不相同,我们除了看颜色,形状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呢? 学生先猜测 可以明确从颜色、硬度、光泽、透明度等方面来研究,让学生集体观看课件,教给直观的方法。 发放观察记录表 特征 石墨 云母 赤铁矿 石膏 划痕颜色 晶体形状 断口光泽 透明程度 硬? 度 主要用途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示用小刀时注意安全 小组汇报交流 老师引导,矿物光泽的描述方法,借助某种瓣光泽来描述,如金属、玻璃、丝绸等;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或摩擦的能力。 老师出示汇报成果 [设计意图:为降低观察难度,教材用简洁明晰的图文呈现科学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工具、观察什么特征、用什么词汇描述。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自学,为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做好了铺垫。] 课堂总结 通过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矿物,用途广泛,我们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矿物,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认识矿物 39135053371851141730299085275145532766017799052038353122930184785 粉红颗粒 花岗岩 黑色颗粒 2741930293370 长石 半透明颗粒 黑云母 石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